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夏天,一個容易熱死人的季節

  全仗幾大神器救命:空調wifi和西瓜……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然而,西瓜不是説買就買的。挑西瓜是門學問,沒幾個人敢拍着胸膛説自己已經完全掌握。從攤位上隨便抱起 一個瓜就付錢走人,可能會招致攤主一記白眼。

  只見對方隨即側身傾聽,伸出蒼勁有力的手掌,屈指成鈎,運勁如風,“咚咚”敲擊在某瓜青綠的身軀上,嚴肅地點點頭:“這個包熟包甜!”你深信這套掌法,放心買了他的瓜,忘了那個她。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相傳,越清脆越生,越悶越熟。“啪啪啪”是生的,“咚咚咚”的鼓聲是熟的。但問題是每個聽着都一樣……

  這門玄學,我從小就開始學習,至今也沒弄清這個神秘儀式的起源傳承,敲西瓜要用什麼節奏手法,瓜到底應該發出怎樣的聲音才算是熟透。但不管懂不懂,都要裝模作樣地敲一下再挑個長得順眼的,一咬牙一閉眼,自己挑的瓜,跪着也要吃完。

  買瓜不敲,相當於上廁所不脱褲子,所有人都會用看瓜娃子一樣的眼神看你,沒人擔得起這個風險。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而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國習俗後,你就會認識到:敲西瓜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天賦;它更是一種文化和民族共識,把全人類劃分為兩個陣營。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前一陣子,意大利一家超市引起了公憤,他們在公告牌上赫然寫着:“親愛的顧客:請不要再敲西瓜了,它們是不會回答你的。”

  被貼到微博後,眾多網友義憤填膺:“你們對西瓜一無所知。”、“掌握這個技能以後,我從沒有挑過一個生瓜。”、“這是一種對瓜的問候禮儀,意思是我要帶你回家了。”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類似標語還有各種版本,流傳於各大超市,傷害着逢瓜必敲人民的感情。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淺薄的意大利佬根本不懂,這是吃瓜前神聖不可褻瀆的的儀式,沒有它,再甜蜜多汁的瓜都會變得索然無味。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這條十萬評論的微博很快火了,BBC等各大媒體都對“西瓜門”事件進行了報道,並加以分析:在老外看來“奇特”的敲西瓜行為,真的是中國人獨有的嗎?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答案是:世界各地都有教人聽聲辨瓜的教程,但相對來説,這門手藝在中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揚光大,代代相傳。在歐美,只有少數老頭老太還懂得神秘的敲瓜學。

  有個原因可能是,以前攤位水果質量參差不齊,於是老一輩流傳下多年來聽聲辨瓜的經驗。我國水果攤比超市普及得多,因而敲瓜法也格外深入人心。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敲西瓜是國際通用的鑑別方法

  在天朝之外,日本人也十分熱愛敲西瓜,在“西瓜俱樂部”網站上,他們列出了一顆好瓜的重要標準:聲音動聽“會唱歌”。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而且他們還有敲西瓜推進協會,

  每年舉辦敲西瓜大賽

  毛國人民也同樣有着嫺熟的敲西瓜手藝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在一些歐美超市,掌握這門絕學的工作人員足以笑傲全店。而更多的老外則選擇了向中國人虛心請問。

  動圖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敲西瓜之道是否有科學依據?

  有,而且跟醫生的叩診法原理相似:西瓜成熟後瓜瓤的密度會降低,含糖量更高,聲音更沉悶……但明白了這些,你就挑得來瓜了嗎?圖樣,經驗才是硬道理。

  把這門絕學掌握得出神入化的大神

  已經甚至開始以此為業了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而聽音辨別無能患者只能抱着苦澀的瓜默淚。除了邊學人家敲邊觀察老闆的表情之外,全憑修來的運氣。

  當然,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如今你能找到無數個聽瓜APP,類似iwatermelon:只要敲擊三下,把手機湊近西瓜即可辨別。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説到這裏,就再附贈幾個挑瓜小訣竅吧:瓜紋密集清晰的可以買;底部肚臍眼兒越小的皮越薄,越大的皮越厚;靠土地那一面,發白的不行,發黃的是熟了的標誌。

  ——當然,敲還是要敲的,畢竟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古老神聖的儀式不能斷絕在我們手上,就此後繼無人……

  (完)

  訂閲號關注“新男人裝”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西瓜+桃子=劇毒?食物相剋是真的嗎?】西瓜作為夏令水果,更是以其甜美多汁,成為了夏季的水果明星。而桃子也是夏季備受歡迎的一種時令水果。不過,最近幾年,一則“西瓜和桃子同吃會使人中毒身亡”的流言總是被人們轉發。説法稱,桃子和西瓜一起吃會產生劇毒。西瓜和桃子一起吃真的會中毒嗎?西瓜和桃子含毒性物質嗎?實際上,從成分分析來看,西瓜和桃子都沒有什麼會使人中毒的毒性物質。西瓜含水量高達90%以上,糖含量也較高,瓜瓤中的糖含量一般為7%-11%。此外,西瓜中含一些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而每100g新鮮桃子中水分含量也高達85%以上。新鮮桃中也含有豐富的多酚類抗氧化物質,還含有一些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西瓜和桃子食物相剋?不可信!有的人可能會説,那西瓜和桃子中是否有什麼物質相剋呢?西瓜和桃子不會相剋產生毒性物質?其實,這也完全是杞人憂天。從桃子和西瓜的營養成分來看,它們之中並不會產生所謂的食物相剋。實際上,營養學界也不存在食物相剋的説法。“食物相剋”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民間理論,但這一理論並沒有取得嚴謹實驗的支持。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2017-08-07)


  七月流火,天到底有些涼了。風不一定是真的涼,也或許是心涼。某個人和別人去韓國玩,但她又説不坐船。或許到了威海碼頭,讓船運公司一些咒罵樸槿惠的人攔住也説不定,但我畢竟心涼了。身上沒有細汗,藍體恤衫也沒有汗漬,天也該涼了。

  在廣場納涼,莫名其妙的人很多,都還搖著扇,一些莫名其妙的話亂竄。磁石上飛,雲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之類的有;閃壁見神鬼,炎官張火傘,之類的也有;聽懂的只有一句話:嗨呀,今年西瓜太難吃。我暗中點頭,今年壓根就沒有買到一枚好西瓜。雞一嘴鴨一嘴那樣的穢濁之語,瓜農啊,種子啊,土壤啊,激素啊,聽著過癮,狠狠抽了一大截蘇煙,過癮。

  離開廣場,回到小區的路上,遇見有兩個新來的西瓜攤。我裝作沒看見,但瓜農在拖拉機上吆喝“五毛哦,五毛”在身後。我放慢腳步,心有砥礪但自己跟自己較勁兒,今年就沒有一個好瓜的奇妙相遇嗎?一個童聲也喊“五毛哦,五毛哦”,這孩子大概看見我遲緩了腳步也叫人賤語快了吧。

  我繞過比較近的拖拉機,走向較遠的拖拉機,那上面有個小女孩望著我呢。或許多賣一個瓜能辦很多事,心裏有一點高尚快感。但我馬上拒絕了自己的想法。拖拉機上沒有小女孩的那個瓜販子或許家裏有老孃需要買藥呢。

  小女孩是豁子牙,大概十二三歲那樣子,看我走近,兩隻眼睛都笑成一條線了,説話卻怕風,“福福,買倆娃吧,甜呢,補縫你。”

  我拍著瓜,而且側耳,其實我根本不懂,只是怕這爺倆騙我。

  挑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小女孩卻呲牙笑了。

  老漢問,“你是現在吃,還是過兩天吃?”

  我説回家就殺。

  老漢説,要是那樣,這瓜欠火,我給你找個剛剛好的。

  他不等我同意,就轉身翻了倆瓜。轉著瓜反復拍,生怕有夾生或假熟信息從趾頭上漏掉。

  小女孩説,俺家這瓜,皮厚。

  我説,那咋辦,便宜點唄。

  小女孩説,俺家這瓜,紅沙瓤,甜死個人了。

  我説,咦,你説話不跑風了。

  小女孩憨笑,一點也不怕羞。

  挑好瓜,上了秤,高高的,然後説九塊三。我掏出十元錢説不找了,瓜甜就好。小女孩説,找你一塊錢,三毛不要了。老漢也説不要了。臨走,小女孩説,回家殺開瓜。好甜多宣傳,賣完早回家。

  拎瓜有經驗但也挺累的,快二十斤了都。回到家就殺瓜,砰就開了,果然紅沙瓤。吃一口,果然甜死個人了。吃了五分之一,剩下全放冰箱。然後就打電話給能打通的人,都説好好好。然後,從樓上去看那兩輛拖拉機,心裏卻後悔,不知道另外一輛拖拉機上的西瓜怎樣。

  我剛要離開窗口,卻發現有兩輛城管車輛開過來。定睛一看,果然是沖拖拉機去的。兩輛拖拉機開走了,能看見小女孩低著頭的樣子,瓜甜也很無奈。

  那天的風很好,涼氣在脊樑溝裏往上竄,挺舒服的。我在想小女孩的委屈,還有今年終於有一隻紅沙瓤甜瓜的相遇,卻發現沒有小女孩的那輛拖拉機又悄悄回來了。買的人漸漸靠攏,或許他老家有個等著買藥的老孃吧。

  我正在設計圖紙的時候,幾個人都打了電話,都説著瓜的問題,口徑一致,都説不好吃。我説,生麼?不生。瀉了麼?不瀉。不甜麼?也不能説不甜。我知道不好吃是個口感概念,但就是沒法描述,就掛了電話。

  又有個電話打進來,我説,來我家吃瓜吧。

  電話裏説:不了,有個貴人活不孬,剛死了人,你給設計一套斂衣,交了定金了,三天要成品,嗯。

  嗯,我是某公司首席設計師,公司牌子很嚇人——中國斂衣股份有限公司。

  我説,沒問題,你説西瓜好吃不好吃怎麼去描述一下?

  電話裏沉默好久,説了句“今兒個立秋”掛了,這大概也是個難題,呵呵。她幸虧沒和我説些又老又醜且品格低下的話,這話若是豁子牙賣瓜小女孩來説,或許更有餘味,或許甜死個人。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2017-01-22)


  西瓜燈節來了,今天我們去看瓜燈。

  吃過晚飯,熱氣已經退了,太陽落下了山坡,天空中掛着一輪明月。我們來到案山曉翠,那裏人山人海,水潑不進,針插不進,可真是熱鬧非凡。我們來到了亭子腳下,上面掛着人們精心雕刻的西瓜燈。有的刻着亭亭玉立的荷花,荷花姑娘穿着一層又薄又輕的白披紗,展示着優美的舞姿;有的刻着大公雞,穿着五顏六色的大衣,昂頭挺胸,驕傲地走在路上,彷彿時不時要清清嗓子,放聲啼叫,形象極了!

  再往裏一些,廣場上,正在放露天電影呢!大家津津有味地看着,眼睛緊緊盯着,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廣場邊上的噴泉等不及了,要參加這盛會,從嘴裏冒出一串串水花。河邊,一大片瓜燈漂在水面,燈光一閃一閃,就像一顆顆小星星。遠處李叔同紀念館也綻開了笑容。戲台上,有人在吹笛子,那悠揚的笛聲,在美麗的瓜燈間迴盪,讓人回味無窮!

  天色不早了,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回頭,去看那些身後的瓜燈,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瓜燈節,真美!

  (2017-01-15)


  老撾北部,琅勃拉邦,40 多歲的賀斌,正忙着指揮工人,將薏仁裝上卡車。早年,賀斌如同一個冒險者,來到琅勃拉邦後,發現了薏仁的巨大市場。而今,他已在老撾註冊了公司,種植了 3 萬畝薏仁。

  薏仁,一種禾本科山地植物,產於中國西南地區和東南亞國家。用它加工的米,叫薏仁米,又叫薏米,是藥食兩用的上等雜糧,具有健脾養肺、清熱、滲濕等功能,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 " 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 "。在歐洲,它被稱為 " 生命健康之禾 ";在日本,最近又被列為防癌食品,因此身價倍增。

  賀斌來到琅勃拉邦後,發現當地的土壤資源、氣候條件均適合種植薏仁,於是開始在當地種植這種備受市場歡迎的植物。而今,他在老撾註冊了公司,種植銷售薏仁。

  而在千公里外的貴州省興仁縣——賀斌的家鄉,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薏仁集散中心。這個古代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如今掌握着全球薏仁的定價權。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鄒穎的公司精加工後的薏仁米

  茶馬古道上 薏仁米飄香

  薏仁米是賀斌非常熟悉的雜糧。他的老家貴州省興仁縣,是薏仁種源發源地之一,也是唯一可以入藥的薏仁產地。每到秋天,當地居民將一人多高的薏仁收割後,再將薏仁粒打下,送到加工廠脱皮,製作成薏仁米,用來熬粥、燉菜,還有的家庭,把薏米碾成粉末,製作湯圓。" 那個味道,比糯米湯圓還要香。" 賀斌説。

  興仁縣,地處中國西南,多山。形成於兩千多年前的茶馬古道,從這裏經過,進入雲南。在偏僻的山村裏,還保存着古道、驛站。

  敖謀,貴州農科院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是薏仁產業發展。兩年前,他被派到興仁縣的一個鄉鎮掛職。最近,他又被調到專業更加對口的縣薏仁產業辦。

  敖謀説,在歷史上,薏仁米與馬匹、茶葉、桐油等一樣,是往返於茶馬古道上的重要商貿物品。作為薏仁原產地的興仁縣,人工種植薏仁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 400 年前。" 人們用它來代替糧食,用它來治病。" 敖謀説。

  老撾的琅勃拉邦,被來自中國的自駕遊客人稱為 " 失落的天堂 "。在這裏,隨處都能看到來自中國的商品,就連餐館裏用得很多的火鍋底料,也產自重慶、四川等地。

  在老撾,還有貴州人大量種植的薏仁。除了賀斌,另一名叫周萬龍的貴州人,也來到這裏種植薏仁。從老撾的首都出來,很快進入田野,他看着山區田地裏高高的薏仁,心裏倍感興奮:" 跟老家鄉村的景色一樣 "。

  在老撾種植的薏仁,受地域氣候等影響,顆粒更大。在這裏,薏仁還能一年兩熟,但在老家興仁,乃至國內的雲南、廣西,薏仁的生長週期,長達 180 多天。此外,當地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適合的氣候環境,土地、人力資源成本也較低。

  因此,賀斌和周萬龍這兩個並不相識的人,都做出了同樣的決定——在異鄉種植薏仁。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興仁縣下山鎮薏仁種植户才地裏忙活着打薏仁

  全球薏米價 小縣城 " 拍板 "

  80 後女青年鄒穎是興仁縣人,她從一家縣級電視台辭職後,就在當地做起了薏仁米生意。賺取了第一桶金後,鄒穎開了一家公司——興仁縣引力糧油加工有限公司。

  回鄉探親的周萬龍,與鄒穎認識。關於薏仁,他們找到了合作的機會。

  其時,黔西南州以興仁縣為中心,大力發展薏仁產業,並提出打造東南亞薏仁集散中心。而在老撾,薏仁一直以傳統零散種植為主,未能形成規模種植。

  當地的政策扶持加上老撾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讓周萬龍與鄒穎一拍即合:周萬龍在老撾琅勃拉邦建立基地,將當地出產的薏仁粗加工後賣給鄒穎。鄒穎的工廠再將薏仁精加工後,再銷往歐美、日本等地。

  歷史上,興仁縣乃至整個貴州省,處於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上——來自南、北的古道,在貴州交匯後,又分為多條道路,分別通往不同的目的地。

  鄒穎説,她打算在這個十字路口上,做大薏仁產業。

  這個設想,切合貴州省政府的規劃。2015 年,貴州省政府向全省批轉的《薏仁三年提升行動計劃》中,以把貴州打造成東南亞薏仁加工首要集聚區和產品集散地為目標,提出到 2017 年要發展薏仁 100 萬畝以上,綜合產值 118 億元以上。

  興仁縣政府不久前也出台了薏仁收購保護價政策,明確收購價為每公斤 5 元錢,並通過銀行貸款 3 億元,為全縣薏仁收購兜底。

  據介紹,在黔西南州,以興仁縣為中心,共發展了 60 多萬畝薏仁,約佔全國薏仁種植面積的 80%,去年實現綜合產值 50 多億元。

  在整個興仁縣,共有大小薏仁加工企業(作坊)400 多家。而這些企業中,也有很多像引力公司一樣,從臨近的雲南、廣西,乃至老撾、緬甸、越南等國家收購薏仁。

  有統計資料顯示,興仁縣消化了東南亞近 70% 的薏仁產量,是全球最大的薏仁米貿易集散地,掌握着 " 薏仁米 " 這個單品的全球定價權。" 如今,我們這裏打個噴嚏,全球薏仁市場都要‘感冒’。" 興仁縣苦箐村治保主任羅明方驕傲地説。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老撾在貴陽的留學生

  貴州創業者 築夢 " 新絲路 "

  鄒穎的公司一年要加工 1 萬噸左右薏仁精米,是全國惟一的薏仁米加工出口企業,其產品常在各種國際展會上露臉。目前鄒穎的公司正參與創建國家級薏仁米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

  鄒穎的志向不僅於此,他還想跨國生產薏仁,築夢 " 新絲路 "。

  與老撾毗鄰的緬甸,也有鄒穎公司的合作伙伴。眼下,她的團隊正謀劃與中糧集團合作,準備在緬甸建立生產基地。" 那個地方離海上絲綢之路很近,出口成本會更低一些。" 公司負責生產的副總李賢林説,除了薏仁,還會種芸豆。

  鄒穎的構想,與賀斌一拍即合。多年前,他在老撾註冊成立了 GD 農業公司。

  2016 年末,賀斌與鄒穎簽訂了合作協議—— GD 農業公司今年在老撾為引力公司種植 3 萬畝薏仁。" 這些薏仁收貨後,全部運回貴州精加工,然後再進入全球市場。" 鄒穎説。

  而敖謀和同事們,現在要做的工作之一,是打算把產於興仁縣的優質薏仁種 " 小白殼 " 矮化,以減少其高大植株生長所消耗的營養,提高薏仁的產量,增加農户的收益。同時,還要把薏仁提取精油的技術產業化。

  按照他們的想法,今後將以興仁 " 小白殼 " 等為主的優良品種薏仁用於食用。而營養成分相對較低的品種,則用於醫藥、化工原料。

  這一計劃已着手實施。據悉,從薏仁中提取薏仁油,輔助其它原料製成的免疫藥物,在美國已進入第三期臨牀試驗。這種藥物,可能對治療晚期惡性腫瘤具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利用薏仁提取精油製作化妝品的技術,已經取得突破。

  今天,滬昆高速、南昆鐵路等連通國際口岸的大道穿過貴州。周萬龍等人在老撾琅勃拉邦收購的薏仁,將通過與茶馬古道並行的國際通道,運回國內。

  與鄒穎、賀斌、周萬龍一樣,築夢絲綢之路的,還有很多黔西南的老闆、農民。他們種植的芭蕉芋、豌豆尖、茶葉等,也正在通過這條大通道,源源不斷運往緬甸、老撾、新加坡等地,成為中國農民、農業 " 走出去 " 的縮影。

  貴州農民把西瓜種植技術帶到了鄰國老撾

  1 月,老撾依然酷熱,地裏的西瓜正在瘋狂長蔓,農技人員忙着為西瓜打蔓、授粉。再有兩個多月,西瓜成熟,將沿着當年的古絲路,運往中國西安。

  千里之外,貴州省榕江縣口寨村支書楊燦燦驕傲地説:" 老撾的西瓜,是我們村的人種的。"

  口寨村,作為跨國農技輸出第一村,已有兩代人在緬甸、老撾種植西瓜 20 年,在當地發揮着農業 " 傳幫帶 " 的作用。而因為 " 走出去 ",口寨村成為明星村。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榕江西瓜 皮薄香甜

  " 今年又去了 98 位老鄉。" 在辦公室裏,已是社區副書記的楊燦喜,翻開赴老撾種西瓜的村民名單,告訴前來採訪的記者。

  20 年前,楊燦喜也是 " 候鳥式 " 農民,每年往返於國內外種西瓜。楊燦喜説,讓全國知道榕江西瓜,是 1987 年雲南、貴州、四川、湖南四省的西瓜品嚐會。會上,專家用個大皮薄、瓤胞肉沙、香甜適口來形容榕江西瓜。

  1987 年到 1995 年,榕江西瓜飛速增產,楊燦喜也從普通技術員,做到了高級農業技術員,還成為技術輸出人才。

  1996 年,中國政府支援緬甸、老撾農業建設,正在廣西北海指導種西瓜的楊燦喜,成為跨國技術團隊的一員。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老撾農民在地裏種西瓜

  跨國種瓜 喜獲豐收

  1996 年下半年,楊燦喜回家鄉召集了 30 多名種瓜能手,從西雙版納進入緬甸。不過,由於各種不穩定,出於安全考慮,他們只得離開緬甸,前往同屬亞熱帶地區的老撾,開始了他們的跨國種植之路。

  在距離老撾琅勃拉邦百餘公里的公路邊,西瓜地裏有着中國人的身影。

  由於當地光照充足、晝夜温差大,滿足了西瓜的生長需求和糖分蓄積。每年 4 月,口寨村村民楊興義等人指導種植的西瓜,被裝上大卡車,通過中老公路,運往中國西安——當年長安城所在,絲綢之路的起點,很快就銷售一空。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口寨村村支書楊燦燦拿出今年到老撾種西瓜的村民名單

  在老撾,因為中國人的到來,當地大量的土地被租用,很多農民被僱傭。同時,一些老撾村民在獲得酬勞的同時,也跟着中國人學習農業技術。

  楊燦喜説,1996 年,30 多人賺回了第一桶金,每人收益上萬元。從 1997 年起,口寨村村民 " 不安分 " 了,爭着學技術、要跟他出國。最高峯時,村裏外出種瓜的人,竟高達 200 餘人。

  老撾掘金 致富村民

  現在,老撾的 8 個省都有口寨村的技術員,他們經管着 32 個種植點、4700 畝西瓜地。而作為技術員,半年時間,每人能掙到 5 至 10 萬元,甚至 10 多萬元。

  50 歲的楊光躍,是村裏較早成功轉型的技術員—— 2013 年,幹了十幾年的楊光躍有了積蓄,他提出自己既要做技術員,又要當老闆的想法。楊光躍把想法告訴了楊燦喜和楊燦燦,希望發動村民參股 " 跨國種植投資 "。

  當年,楊光躍就帶着 80 萬元,和其他省份的老闆合資在老撾承包土地種西瓜。次年,一車一車的西瓜運往西安,楊光躍賺了 36 萬元,其他人也分到十幾萬元的紅利。

  2014 年到 2016 年,連續三年,口寨村以單純技術員身份出國的人減少了,越來越多的人前往老撾,開始了他們的轉型創業路。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口寨村楊光躍帶着現金回家鄉分紅,楊燦喜用手機拍下了照片

  楊燦喜記得,2014 年,口寨村 32 人一下子脱貧了:" 從 2012 年至今,村裏的 486 棟木房僅剩下 124 棟 ……" 臨近 X880 縣道的口寨村,如今已是一派 " 新農村 " 面貌,有村民蓋了 7 層的樓房,也有村民蓋了歐式小洋樓。

  " 農技出口就佔了村裏全民收入的一半。" 楊燦喜説,因為口寨村名聲在外,縣裏給了口寨村很多 " 頭銜 ":農技出省第一村、脱貧明星村等等。口寨村颳起的 " 出國春風 " 吹進了周圍的村寨,毗鄰的月寨村,跟着口寨村村民到老撾的技術員也在逐年上漲。

  鎮遠 600 年古橋印證南方絲綢之路

  鎮遠古鎮,雖已不再是昔日貿易往來昌盛之城、" 水陸通衢 " 的兵家必爭之地,但因為歷史悠久的緣故,仍吸引着來至各方的遊客。

  10 月,旅遊旺季過後的鎮遠,落下零星小雨,洗淨古鎮一磚一瓦。翻新的、清朝的、明朝的、甚至更久遠時期的石材,構成了如今旅遊發展迅速的鎮遠古鎮。

  鎮遠縣政協文史委主任黃貴武説,鎮遠古鎮在戰國時就已經存在,古時地處滇頭楚尾的地理位置,舞水可通洞庭,奠定了在冷兵器時代,鎮遠古鎮在軍事、貿易上的地位,祝聖橋就是歷史的見證,歷史上曾為湘黔滇古驛道上的咽喉要道。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舞陽河將鎮遠縣城一分為二,一座 135 米長的七孔大石橋橫跨在河道之上,它的橋墩與橋身所用的石材不同,歷史記載,它始建年代是明初洪武二年,因為爆發山洪,該橋數次被沖毀,明清兩朝用了 250 多年才修建完成,原名為溪橋,為了給康熙祝壽才改名為 " 祝聖橋 ",一直沿用至今。

  祝聖橋上有一座涼亭,當地的老百姓叫做狀元樓,實叫魁星閣,是光緒四年(1878 年)鎮遠知府汪炳敖為了滇黔學子進京趕考所建,希望學子能夠魁星點鬥,高中狀元。如今狀元樓修舊如舊,還保持着原貌,柱子上的對聯也添明瞭色彩。

  " 闢開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 黃貴武説,這清楚的記載清朝年間,有人騎着大象從古驛道來到鎮遠,這裏所説的緬人並不是特指緬甸人,包括了老撾、印度、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的國使,他們帶着象牙、水銀、硃砂從鎮遠轉乘船隻,順着舞陽河到達洞庭湖,再轉乘大船進京朝聖。而在黃貴武多年的歷史研究工作中,他記得鎮遠的歷史記載中,東南亞國家使者不下 6 次到過鎮遠,最早的記載是在宋朝,這正是鎮遠昔時曾為南方絲綢之路上水陸通衢的歷史見證。

  專家評述:農業互聯互通 奏響絲路樂章

  方晶晶 (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員老撾研究所)

  站在中國和老撾建交 55 週年的歷史節點上,中老兩國迎來了一次又一次重大合作。

  2016 年 9 月,中國與老撾簽署共建 " 一帶一路 " 合作文件。

  2016 年 12 月 2 日,老撾國慶日這天,連接老撾首都萬象與雲南昆明的中老鐵路老撾段在琅勃拉邦舉行開工奠基儀式。

  鐵路的建設,將老撾從交通不便的 " 內陸國 ",變成了中國與中南半島其他國家互聯互通的交通樞紐。敢於吃螃蟹的貴州人,在琅勃拉邦種下了 3 萬畝薏仁。未來,產自老撾的薏仁將通過鐵路運往貴州省興仁縣——世界上最大的薏仁加工、集散中心。

  老撾位於中南半島內陸,多山地和森林,屬於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國家,也被稱為 " 東南亞最後一塊處女地 ",可供開發利用的耕地尚有 700 多萬公頃。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老撾在貴陽的留學生 王弘揚 攝

  來自柬埔寨、泰國等東南亞各國的大米已經走入了貴陽的大型超市,不久的將來,產自老撾的香糯也有望走上市民的餐桌。今年的中國 - 東盟博覽會上,老撾糯米首次參展,在 2017 年,將有 8000 噸糯米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來自中國的農業投資者不僅為老撾帶去了蔬菜良種,也教會了當地人大棚種植的方法。目前,在首都萬象都開設了特色蔬菜專賣店,大受歡迎。

  隨着跨國鐵路的建設,從老撾北部的農村出產的農副產品,將走向更為廣闊的世界市場。中國—東盟互聯互通打通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通道,通過農產品貿易、投資和技術交流,拓寬了東盟農業發展的空間。

  中南半島素有 " 亞洲糧倉 " 之稱," 一帶一路 " 上的農業合作,也符合中國農業對外發展的戰略需要。通過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農業合作,有利於加快我國農業 " 走出去 " 的步伐,實現區域農業資源共享,增強我國應對糧食安全挑戰的能力。

  本報記者 黃黔華 田堅 李強 黃啓旺 / 文 王弘揚 / 圖

  我們只有乾貨,請謹慎關注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2017-01-10)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58 字。

轉載請註明: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