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陷騙局
把手裏的房子抵押借款三個月,就能獲得每月10%到15%的高利息,到期還能全額返還本金,這樣的“以房養老”項目讓不少老人心動不已。然而數月後,不僅承諾的高息不見蹤影,老人的房子也被以低價悄然過户給關聯人。
北京已有多位老人陸續遭遇這樣的騙局,他們有的失去了自己的房產,有的背上了鉅額的債務。
2017年7月12日,李女士和懷孕8個月的女兒張女士來到她們曾經居住了30多年的房子樓下。
(受騙老人吳老太在家中收拾行李,房子被二次過户後,新房主要求她在三天之內搬走)
(80歲的張秀蘭白天接到鄰居電話,他們的行李又被扔出來了,夜裏老人在樓下整理他們的行李。)
維權難?
2016年10月,多名老人被清出自己的原住房,他們的清出開始嘗試通過報警、找律師等途徑幫助老人維權。
起初,民警在看到借款合同、強制效力債權文書公證等材料時,認為這屬於民事經濟糾紛,不予立案。當類似的案件集中爆發時,老人們的案子才得以刑事立案,北京市西城區公安局對廣豔彬採取了強制措施。
但是,廣豔彬介紹來的“銀主”並未受到調查,仍在對個別老人逼債乃至清房。
涉案的三十多位老人的公證手續分別在北京市方正公證處、北京市中信公證處和北京市國立公證處辦理。
因涉嫌詐騙,廣豔彬已經於2017年2月27日被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批准逮捕,但在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北京市致誠公益刑事項目負責人武婕律師看來,老人們維權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實還是傳統的龐氏騙局,第一批收益的老年人開始發展下線,下線的錢交過來補上線的錢,然後整個鏈條斷了。”武婕認為,“即使廣某被認定詐騙,他沒有退贓能力,老年人的利益已經受損了。”此外,老人簽署文件時是否知道法律後果等,很難取得對老人有利的證據。
燕園綠科貼心提醒老人
要謹慎進入新型的金融市場、投資市場,涉及重大財產的東西,輕易不去嘗試,不要懷有天上能掉餡餅的心態,同時對熟人的相互介紹抱有警惕之心。
老人一定要跟子女有一個很好的溝通。老年人一定要明白,你們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是弱勢了,要敢於、願意向孩子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