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洪萬噸鱘魚逃逸 長江驚現生態危機

  泄洪萬噸鱘魚逃逸,長江驚現生態危機。20日,農業部長江辦(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因清江(長江支流)梯級水電站泄洪,湖北省長陽、宜都地區養殖網箱中近萬噸外來鱘魚、雜交鱘魚逃逸,這些鱘魚目前已經擴散到長江中下游幹流中,“洞庭湖、鄱陽湖,哪兒哪兒都是。擴散範圍很大,可能對長江水生生物和生態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泄洪萬噸鱘魚逃逸 長江驚現生態危機

  該負責人表示,農業部長江辦已組織多位水生生物專家,對清江鱘魚逃逸事件展開調查和生態影響評估。

  逃逸鱘魚遠遠超過中華鱘野生種羣數量

  參與該調查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農業部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危起偉告訴澎湃新聞,這些逃逸的外來鱘魚、雜交鱘魚的數量之大,可能超過長江中下游幹流魚類現存生物量總和,也遠遠超過了中華鱘的野生種羣數量。

  澎湃新聞獲得的前期調查報告顯示,逃逸的外來鱘魚包括黑龍江鱘(史氏鱘)、達烏爾鰉、西伯利亞鱘、施氏鱘及雜交鱘等。

  危起偉表示:“在自然情況下,鰉魚(達烏爾鰉)、黑龍江鱘、西伯利亞鱘等,不會來到長江。鰉魚體型巨大,原來生活在黑龍江,它是肉食性的,可以直接捕食其他魚類。此外,一旦這些外來鱘魚形成種羣,它們就會跟長江‘土著’魚羣,搶食物、搶地盤,擠佔中華鱘等土著魚羣在生態環境中的位置,甚至取而代之。”

  一山不能容二虎,搶佔原有魚羣在生態環境中的位置——“生態位”,是生物入侵的常見形式之一。危起偉舉例子説,鱤魚和翹嘴鮊都是肉食性魚類。一個水庫中,一旦鱤魚數量多了,一定不會再有翹嘴鮊,反之亦然。危起偉擔心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中華鱘等長江魚羣身上。

  長江中有300多種“土著”魚(另一説法是超過400種),每種魚都有自己的“生態位”(ecological niche),獨特而互不重疊。

  那些逃逸到江中的外來鱘魚會對長江土著魚羣造成什麼衝擊,會影響哪些魚類種羣的“生態位”,從而帶來生物入侵的風險?這是危起偉擔心的問題。

  或與中華鱘等雜交導致基因污染

  此外,令危起偉擔心的是基因污染。

  長江中的本地鱘類包括白鱘、中華鱘和達氏鱘三種。近年來,隨着鱘魚養殖業的興起,因養殖逃逸、無序放生造成一些外來鱘種進入長江,對長江中的本地鱘類的種羣造成了生態影響。

  “這些外來鱘魚可能與中華鱘等雜交,造成純種中華鱘難覓。”危起偉説。

  這是瀕臨滅絕的中華鱘面臨的新威脅。

  清江是湖北省境內的長江支流。

  清江庫區是國內最大的鱘魚養殖基地之一。

  從清江上游到下游,依次坐落着水布埡、隔河巖、高壩洲三座大型水電站,這些水電站均隸屬於國企湖北清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據湖北省交通運輸廳港航管理局7月20日在“湖北水運”網站發佈的消息《宜昌:高壩洲網箱連夜“攔網”記》,受強降雨影響,隔河巖水電站大壩18年來首次泄洪。7月19日晚,來勢兇猛的洪峯一路橫掃河中養殖的數百口網箱。7月20日凌晨1:50分,救援隊接到防汛指揮部命令,隔河巖庫區將啓動新一輪泄洪方案,隨時將泄洪量加大到7000立方米每秒以上至10000立方米每秒的泄洪量,要求所有應急救援船舶就近停航避險待命。大量網箱從清江支汊漂來。

  農業部長江辦專家組前期調查報告顯示,受7月19日洪水衝擊,湖北長陽、宜都地區總重量約0.98萬噸的養殖鱘魚或死亡、或大量逃逸。7月20日起,長江干流宜昌段以下漁政部門陸續接到來自漁民的外來鱘魚捕撈記錄。7月26日-8月2日,僅在洪湖螺山、嘉魚等地就有100餘尾外來鱘魚被捕撈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1 字。

轉載請註明: 泄洪萬噸鱘魚逃逸 長江驚現生態危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