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九寨溝震後出現新景點 交通阻塞是大患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專家:九寨溝震後出現新景點 交通阻塞是大患

  火花海潰決後,下有新增的小瀑布

  8月8日,九寨溝地區發生7.0級地震,對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景區造成不小影響,中科院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及時組織科研人員前去考察調研。

  近日,南都記者專訪了中國水土保持學會泥石流滑坡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科院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山地災害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主任陳曉清。陳曉清告訴南都記者,此次地震中受影響較大的僅有火花海、諾日朗瀑布、劍巖,而震後景區又出現了新的值得開發的景點。不過,現在對旅遊區影響最大的是交通阻塞,以及潛在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

專家:九寨溝震後出現新景點 交通阻塞是大患

  專家徒步進溝,翻越路面落石。

  未來十年九寨溝將進入泥石流高發期

  南都:地震對九寨溝景區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小影響,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對九寨溝地震後的生態環境有怎樣的科學評估?

  陳曉清:與汶川、蘆山地震相比,這次地震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遠小於預期。正常7.0級地震,如果不是在九寨溝,而是在其他地方,影響比現在還要大。

  有幾個景點受到一些影響,四川省住建廳評估組從世界自然遺產地景觀、地質地貌、水文地質條件、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等五個方面對九寨溝進行了評估。報告顯示,火花海、諾日朗瀑布有重大改變,劍巖有較大改變,較小改變的有9個,輕微改變的有15個,其他景點都是非常小的改變,甚至基本上沒有影響。

  其中,火花海主要是產生潰壩。剩下的湖面面積只有原來的五分之一左右,而更大的問題是對上游的卧龍海造成潛在隱患。至於諾日朗瀑布,它上游堤壩震裂,坍塌了十多米,往後退了將近兩米,致使幾十米長的瀑布水全都流入洞裏,瀑布景觀受到很大影響。而對於劍巖,老虎嘴至熊貓海段道路不通,人很難進去。人還沒到那裏,只是通過衞星影像看出變化。

  鏡海、珍珠灘瀑布,熊貓海瀑布、五花海、日則溝、達戈山、白河等9個較小改變的地方,不仔細看也看不出什麼改變。15個輕微改變的景點,比如長海,你去了後感覺和以前差不多。盆景灘、樹正羣海、樹正瀑布、犀牛海、天鵝海,也都沒什麼改變。

  這個評估報告主要是對景觀。對地質地貌的評估結果顯示,有118個地質災害隱患點。

專家:九寨溝震後出現新景點 交通阻塞是大患

  南都: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九寨溝發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的風險如何?

  陳曉清:1976年的四川松潘平武7.2級地震,距離九寨溝直線距離三四十公里,導致九寨溝泥石流進入高發期一直持續到1990年。1984年四川省政府立項,對九寨溝裏的泥石流進行治理,當時規劃經費1440多萬元,九寨溝管理局在1995年後又掏了不少錢做地質災害治理。按照現在的可比價格來算,前前後後加起來,治理泥石流、滑坡花了五六億。

  而這次地震就在九寨溝裏面,造成的危害比松潘平武地震要大,可以預見,未來至少十年之內,九寨溝內地質災害將非常活躍,如果不治理、不人工干預、不做保護措施,很多海子、交通設施,包括四個寨子,都會受到泥石流威脅,特別是前五年。

  現在四川對九寨溝的保護和修復規劃已經初步審定了。根據汶川地震救災經驗初步估算,九寨溝景區後續保護重中之重是地質災害防治,一個是要保護寨子,確保村寨安全,二是保證景觀少受影響、不被摧毀,三是保證遊覽設施,包括交通方面的安全。

專家:九寨溝震後出現新景點 交通阻塞是大患

  震後九寨溝景觀。

  九寨溝地質災害先期治理經費將超8億元

  南都:九寨溝地質災害治理經費、治理時間方面,有怎樣的預估?

  陳曉清:在經費上,可能要超過8個億。它有兩個大的問題,一是以前泥石流防治工程有部分損壞,比如某條溝防治50萬立方米的泥石流是沒問題的,現在地震可能導致上百萬立方米的物源。此前的泥石流防治工程現在就顯得非常輕微了,就必須要重新防治。

  還有一個大的問題是,最早的防護工程是1985年初建成的,已經32年了。按照以前的防護標準,現在早就過了使用安全期,後面怎麼做是個很大的問題。

  南都:超過8個億的預算,分配比例上是怎樣的?

  陳曉清:有些是複合的。比如説樹正溝,泥石流下來首先要危害寨子,如果規模再大一點,就會威脅樹正羣海,假如投入三四千萬做樹正溝泥石流治理,到底是保護了村寨,還是保護了樹正羣海,事實上這兩個都包含了。

  四川省初步考慮用三年時間完成九寨溝主體保護和修復,三年之後,會通過一些小的工程繼續補充完善,具體規劃還沒出來。

專家:九寨溝震後出現新景點 交通阻塞是大患

  九寨溝震後火花海

  南都:寨子有沒有考慮過外遷?

  陳曉清:這是個複雜而敏感的問題,首先寨子就是世界自然遺產的一部分,藏寨特色的九個寨子是打包整體作為自然遺產的一部分,假如要搬遷,也只能局部搬,如果全部搬了,世界自然遺產遺址就沒有了,屬於重大改變,有可能會把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摘牌。

  我們的原則是,在生態承載力和災害危險性風險評估的基礎上計算它的容量,如果都能裝得下,可以不搬;超過容量的部分鼓勵外搬,地方政府要制定鼓勵外搬的政策,也只能是鼓勵、引導而已。在現在的規劃裏初步考慮了一個外遷小區,作為先期引導性項目,大概投資一個億,後續還要做更詳細的規劃和民意調研。

  九寨溝裏的人,本身在九寨溝住習慣了,而且外面旅遊區環境遠沒有景區內住得舒服,所以會感覺外遷沒那麼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九寨溝九個寨子現在有1300多人,只要住在溝裏面,都會有旅遊分紅在內的福利。居民如果外遷,就會顧慮到下一代還能不能領到補助和旅遊分紅。他們後代如果考大學考出去了,會有更好的長遠發展,如果沒有考上大學,在寨子裏面做點生意,日子過得也都是小康以上的生活。

專家:九寨溝震後出現新景點 交通阻塞是大患

  震後九寨溝景觀。

  九寨溝震後最大旅遊接待能力每天2萬人

  南都:經過這次地震後,九寨溝地震災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如何?

  陳曉清:九寨溝裏有1300多個居民,畢竟九寨溝的環境非常好,養這些人是可以的。但加上每天上萬、兩三萬的旅遊人員,就顯得有問題了。

  近年來淡季冬天最差的時候,基本上每天一兩千人,偶爾還能上到三五千人。而十年前的冬天,基本上沒什麼人,每天就是幾十個人。

  地震前,九寨溝8月6日接待的是38700多人,8月4日接待了40900多人。九寨溝設計的最大容量是42000人。不是説每天只去42000人,如果敞開,一天能進去五六萬人。地震後每天限定多少人,以後還要進一步精確計算。

  我們研究所專門有一個團隊,在計算地震災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按照現在的損害情況,結合恢復能力,大概算出一天最佳旅遊接待能力大概是13000多人,最大旅遊接待能力是20000人。相當於比地震前縮小了一半多。

  另外,這是動態的,比如説省裏確定三年完全開放,三年以後到底數字調到多少,還要根據交通設施、棧道設施、觀光展示設施綜合恢復到什麼程度。假如恢復到比地震前還要好,也可能調整到30000人,但是否一定要恢復到42000人,這是環境保護、設施恢復程度、外面旅遊接待能力綜合考慮的結果,要考慮很多因素。

  現在最大的影響是交通,交通受損比較厲害。比如鏡海里面,現在公路通到鏡海往上四五公里,再往上走,很多地方一段段的就不通了。在不影響景觀的情況下,把這些崩塌體清理掉,需要一些時間。還有一些公路出現沉降,也要進行處置,這也需要一定時間。

專家:九寨溝震後出現新景點 交通阻塞是大患

  九寨溝震中丹祖溝崩塌情況

  南都:九寨溝裏面目前主要是交通不便嗎?

  陳曉清:主要還是交通不便。有個問題是,現在我們保護修復工程很重要一點就是保護生態。這就要考慮交通運輸設備對景區的影響,就可能用纜道,用馬馱,以前一兩個月可以幹完的,現在可能要幹上半年、一年。

  現在更多人關注人類活動對景區的影響,以前沒成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時候,施工影響大一點都沒大關係,現在就不一樣了,無數雙眼睛盯着你,稍微哪個地方做得不規範,就會批評聲一片。現在保護生態要求更高了。

專家:九寨溝震後出現新景點 交通阻塞是大患

  震後九寨溝景觀。

  九寨溝震後以保護為主,修復為輔

  南都:這次地震對地表造成一些改變,出現一些值得開發的新景觀區,這方面情況具體是怎樣的?

  陳曉清:現在很全面的消息我沒掌握,據我所知,火花海潰堤後,在雙龍海下面形成了一個新的瀑布,雖然看起來不像樹正瀑布那麼壯觀,但至少它是一個新的景點,以前沒有,現在有了。其他地方是否有新的景點產生,還需要做更詳細調查,現在九寨溝管理局也沒正式對外宣佈,可能做完旅遊資源的全面排查後會有一個説法。

  我們希望把景觀保護做到最好,不能過度開發九寨溝,過度開發是殺雞取卵。

專家:九寨溝震後出現新景點 交通阻塞是大患

  九寨溝震後諾日朗瀑布

  南都:九寨溝景區震後恢復與保護開發方面,你有怎樣的思考和建議?

  陳曉清:現在的提法不叫重建,而叫保護與修復。而且,把保護放在前面,修復放在後面。可以看到,九寨溝還是以保護為主,強調世界自然遺產景觀的可持續發展,不是説賺快錢。包括旅遊人數,我們算出來日承載量是2萬人,就沒有説迫於產業、經濟發展要求,把它調到3萬,還是按照科學依據開展工作。

  保護和修復有個原則,要儘量減少外部人類工程活動的干擾,以保護為主,修復為輔。首先要保護世界自然遺產的生態環境,二要修復自然景觀遺產地的主要景觀。要建立監測預警體系和科研體系,在科學指導下操作,探索世界自然遺產地修復保護的新模式。九寨溝靈魂是水,要進一步掌握九寨溝水循環的週期變化規律,要突出長海蓄水,維繫湖泊濕地,認識到瀑布盤留供水的調節作用,創新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修復理論。

  更細的規劃還在做,現在還只是框架性的,都是指導性原則。每個專項,比如説地質災害到底怎麼解決,生態保護怎麼做,世界自然遺產展覽的展示設施,包括棧道、觀景台怎麼恢復,怎麼對環境影響最小,等等。現在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對景觀的零新生影響,就是説以前有影響,但在這次修復過程中不會新增影響。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52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九寨溝震後出現新景點 交通阻塞是大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