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服役時間最長:比利時M1935勃朗寧大威力手槍80年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綜合

FN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基於約翰·勃朗寧的設計,但主體工作由勃朗寧的徒弟迪厄多內·塞維所完成。該槍於1935年被比利時軍隊採用,如今依然沒有退役,走過80年,依舊書寫着服役歷史,成為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軍用手槍——

提到比利時,大多數人腦海中會浮現出“巧克力、蕾絲和槍”的印象,這三種物品造就了比利時既浪漫又威武的形象。曾幾何時,比利時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經濟體之一,其技術相當發達,製造業龐大,製造出很多技術先進、質量過硬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比如當時比利時生產的科克里爾蒸汽火車頭幾乎在全球所有的火車上使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橋樑使用比利時生產的鋼鐵建造。此外,比利時生產的紡織品也是一流的,比利時地毯在全世界各大宮殿中作為裝飾品使用。

正是在這樣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FN公司於1889年建立了。公司當時創立的理念就是依託比利時在全世界樹立的高品質產品和先進技術形象,將其生產的槍械產品遠銷到世界各地,併成為全世界一流的武器製造商。正是在這一理念下,公司改進完善了勃朗寧一生中最後設計的一種手槍,1935年被比利時軍隊採用,這就是FN M1935勃朗寧大威力手槍。該槍先後被55個國家的軍隊和警察採用,成為享譽世界的一代名槍。

勃朗寧高效率手槍的開發

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開發源於1920年代初,法國政府向FN公司提出要求,為其軍隊設計一款新型手槍。FN公司接到法國政府的要求後,立即設立了專門的項目小組,並責令公司設計師、約翰·勃朗寧的得意門生迪厄多內·塞維成為該項目小組的負責人。塞夫在接受法國新式軍用手槍的開發項目後,根據法國軍方的具體要求,決定以勃朗寧M1903手槍為基礎,將原本單排供彈彈匣的結構改進為採用雙排供彈彈匣。經過幾次試驗後,塞維完成了一款勃朗寧M1903手槍改進型。這款改進型手槍研製成功後,塞維將其提交給了他的師父勃朗寧,希望勃朗寧能在該改進型的基礎上再提出一些改進建議。勃朗寧對這款改進型手槍進行了仔細鑽研,並在1921~1922年間經過多次試驗,開發出了兩款基於此槍的改造型號。需要説明的是,此後,勃朗寧並未再直接參與到該項目中,勃朗寧於1926年溘然長逝,這兩款槍也成為一代大師生前設計的最後的手槍。勃朗寧去逝後,塞維再繼續完善該槍。而最終設計成功的手槍之所以被冠以“勃朗寧”的名稱,是為了紀念這位天才的武器設計師。

雖然FN公司根據法國軍方的需求設計出了上述兩款改進型手槍,但是法國軍方並沒有對這兩支槍進行測試,而是隨之又改變了對槍械的設計要求,FN公司不得不根據新的要求對槍械進行改造。就這樣,法國軍方的測試一直拖延了好幾年都沒有開展,並且在這幾年中其不斷改變設計要求,FN公司也多次根據新的要求進行相應的更改,使得FN公司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和人力物力,但卻一直沒有等到法國軍方的測試。就這樣一直拖延到1928年,FN公司終於無法再承受高昂的開發成本,認為公司在為法國軍方開發新槍這一項目中已經投入太多的資源,如果繼續這一項目將使公司陷入尷尬的境地,因此決定立即叫停這一項目,而根據此項目最終設計出的一款新型軍用手槍,則應立即推向市場,以回收公司在設計該槍過程中所投入的大量成本。在推向市場的過程中,FN公司將該新型軍用手槍命名為勃朗寧高效率手槍。

勃朗寧高效率手槍的推廣

但是勃朗寧高效率手槍的銷售並不是很順利。該槍投入市場之後不久,1929年就爆發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對各行業經濟甚至是軍隊預算造成了極大的影響,FN公司為了減小虧損,只能立即停止銷售勃朗寧高效率手槍。因此勃朗寧高效率手槍雖然被推向了市場,但是由於銷售時間過短而沒有取得太大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影響力。為了扭轉這一頹勢,FN公司於1931年將勃朗寧高效率手槍提交給比利時軍隊進行測試,比利時軍方對該槍進行了靶場測試後,對其測試結果表示滿意,並向FN公司訂購了1000支勃朗寧高效率手槍進行進一步的戰場測試。

FN公司在接到比利時軍方的訂單後立即調整生產線,着手勃朗寧高效率手槍的批量生產。首批共製造了1100支勃朗寧高效率手槍,除了按照合同向比利時軍方提供1000支之外,剩餘100支用於市場推廣。FN公司的計劃非常完美,一旦比利時軍方宣佈對該槍進行戰場測試,那麼公司就將廣為宣傳並推銷該槍。

因此,在比利時軍方對勃朗寧高效率手槍進行戰場測試的同時,該槍也被提交給全世界很多國家的軍隊進行測試。雖然該槍有其名稱,但是很多國家在對該槍進行測試時並沒有使用它的名稱,而是對該槍隨意命名,因此勃朗寧高效率手槍現今仍流傳下來很多不同的名稱,包括M1933高效手槍或M1944高效手槍等,其命名中的年份是根據每個國家對該槍進行測試的年份而來的。由於名稱非常混亂,以至於後世的很多人並不知道該槍起初的名稱是勃朗寧高效率手槍,甚至有些收藏者根據該槍採用橢圓形的拋殼窗,而將該槍稱為“橢圓形拋殼窗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比利時軍方是在1933年對勃朗寧高效率手槍進行戰場測試的,提交給比利時軍方的該槍除了採用橢圓形拋殼窗外,還採用弧形座表尺,並且大多數該槍的握把後下方開有細長的凹槽,以安裝抵肩槍托。比利時軍方在對勃朗寧高效率手槍進行戰場測試之後,對其非常滿意,並沒有對該槍提出太多的改進意見,惟一的重要建議是將該槍原本的橢圓形拋殼窗更改為長方形拋殼窗。

FN公司為比利時軍方提供戰場測試用槍時,還提供了多種不同的抵肩槍托作為選擇,最終比利時軍方選定了一款採用與盧格P08手槍相似的平板木製抵肩槍托作為該槍的標準槍托。FN公司還為勃朗寧高效率手槍及其配用的木製槍托設計了一款槍套,該槍套分為上下兩部分,上方裝入勃朗寧高效率手槍,而下方則放置木製槍托。

更名為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比利時軍方在對勃朗寧高效率手槍進行戰場測試之後,向FN公司提交了一份訂購1萬支該槍的訂單。FN公司在接受該訂單以後,根據比利時軍方的要求,對勃朗寧高效率手槍進行改造,將原本橢圓形拋殼窗更改為長方形拋殼窗,並着手對該槍進行生產。第一批比利時軍方訂單的勃朗寧高效率手槍於1935年3月生產完成。FN公司為了區別原型勃朗寧高效率手槍與改進後的槍,便將改進後的槍命名為勃朗寧大威力手槍(Grande Puissance),因此這種槍也常被稱為G.P手槍,或根據比利時軍方採用年份而被稱為M1935手槍。

1938年,比利時軍隊還向FN公司訂購了一批僅供教學用且可操作的勃朗寧高效率手槍和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這些槍以法文命名為PISTOLET DE MANIPULATION,即操作手槍。勃朗寧高效率手槍和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兩款操作手槍共訂購了不足140支,其表面在磷酸鹽處理的基礎上又作了淺紅色噴塗,以與實槍進行區別。由於其並不用於真正的射擊,因此操作手槍表面施加的淺紅色噴塗並不是抗油性的,經常發生槍油被不小心塗抹到操作手槍上,其表面的淺紅色噴塗被槍油分解的狀況。

在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配發比利時軍隊的過程中,最優先供應的是現役部隊和非任命軍官,標準配發的該槍採用射程為500m的缺口式弧形座表尺和木製槍托以及一個配用槍套和一個雙彈匣包,這種雙彈匣包內可左右放置兩個彈匣。在配發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後,比利時軍隊逐漸淘汰了早前裝備的FN M1900手槍、FN M1910手槍和柯爾特M1903手槍。與現役部隊和非任命軍官相比,根據規定只能在演習或戰爭時期攜帶手槍作為隨身武器的任命軍官,對於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配發只能等待。第一批較大規模為任命軍官配發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是在1939年,其配發的該槍採用射程為500m的缺口式弧形座表尺,但是表尺的射程刻度經過改進,隨槍並沒有配備木製槍托和槍套。

1936年以後,FN公司為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配用的射程為500m的缺口式弧形座表尺製作了兩個版本,標準的版本是為了配合抵肩槍托使用而設計的,其射程刻度排列比較緊湊;另一個版本則是為了沒有配備抵肩槍托的槍而設計的,其射程刻度排列相對稀疏。因此,儘管設計兩種表尺的必要性值得質疑,但是這兩款不同的表尺也就成為二戰前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是否帶有原廠配發抵肩槍托的區別特徵。

二戰及二戰後的產品

自第一批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提交給比利時軍隊以後,FN公司每年都根據合同,為比利時軍隊生產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甚至是1940年5月德國入侵比利時之時,FN公司還在開足馬力生產該槍。德國軍隊入侵後,FN公司來不及轉移已經生產完成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就被德軍佔領,德軍在公司的倉庫、生產線上繳獲了大量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經過18天的抵抗掙扎,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於5月28日宣佈無條件投降,比利時徹底淪陷,比利時軍隊被迫被解除武裝,因此成千上萬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被繳獲並流入到德軍手中。

比利時武器歷來享有高質量的盛名,德國人對比利時武器非常推崇,因此在繳獲了大量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後,立即將這些槍轉而配發給德國軍隊使用,甚至包括為數不多的操作手槍。德軍士兵在此後的幾乎每一場作戰中都使用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這些槍也曾在戰鬥中被他國士兵俘獲而流傳到其他國家的軍隊使用,例如現在在美國市場上流傳的二戰前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都是美軍士兵從德軍士兵手中繳獲,在戰爭結束後帶回美國的。

FN公司在被德國人佔領期間,被迫為德國軍隊生產了數量龐大的FN M1922手槍和勃朗寧大威力手槍。1941年以後,比利時國內的抵抗行動力量不斷加強,很多為德軍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被抵抗組織從FN公司中偷運出來。FN公司對於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生產仍在繼續,直到1944年8月,由於材料短缺以及盟軍的進攻更加迅猛,使得德軍逐漸無力再控制比利時,只能停止FN公司的生產,並最終於9月5日撤離FN公司,不久之後比利時徹底得到解放。

德軍撤離比利時後,FN公司擔心德國人再次反攻比利時,考慮到比利時軍隊仍然需要武器應戰,因而又開始生產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意圖供應比利時軍隊和抵抗者組織。但是這批生產的手槍並沒按照計劃那樣供應比利時軍隊,而是作為紀念品被售賣給了在戰後造訪FN公司的盟軍士兵。

解放之後的比利時各個方面都處於混亂狀態,軍隊裝備也沒有正常的訂購和供應,直到1945年晚期才向FN公司訂購了第一批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重新武裝部隊。這批槍的訂單十分緊迫,FN公司沒有足夠的時間組織生產,只能使用二戰期間為德軍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庫存部件來進行組裝。這些槍取消了缺口式弧形座表尺,改為採用固定式照門,並同時去除了抵肩槍托。為了與戰時為德軍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進行區分,這批手槍上打印有比利時軍隊的接收標記,並且在生產編號前刻有字母“A”,這個字母是法文ALLEMAND(德國)的縮寫,代表採用的部件是二戰時期為德國軍隊生產的,質量並不達到FN公司一貫的生產標準。

1946年以後,比利時軍隊繼續向FN公司訂購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此時FN公司已經足夠從容來生產新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從1946~1950年間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其套筒上沒有雕刻皇冠的圖案,並且生產編號的前方刻有“AB”字母,後方刻有“BL”字母,這兩組字母都是比利時軍隊的意思,其中前者為法文ARMEE BELGE的縮寫,而後者則為荷蘭文BELGISCH LEGER的縮寫。

二戰之後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特徵也受到比利時國內政治的影響。在1946~1950年期間,原國王利奧波德三世由於二戰期間宣佈投降被定罪為叛國者而被流放,比利時由查爾斯王子作為攝政者統治。1951年利奧波德三世被恢復為國王,但是遭到了強烈抗議,僅在位不足一年就被迫退位給他的兒子鮑德温。這一政治事件也反應在1951年利奧波德三世在位期間所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上。當年生產的該槍的套筒上雕刻有特殊風格的利奧波德三世國王王冠,而1951年以後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套筒上則雕刻有特殊風格的鮑德温國王王冠。

比利時剛果勃朗寧

大威力手槍

儘管比利時軍隊早在1935年就開始採用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但是其殖民地剛果卻直到1950年才開始裝備該槍。在此之前,比利時剛果具有獨立的採購體系,裝備FN M1910手槍。利奧波德三世投降後,比利時剛果並不承認宗主國的投降,而是與盟軍部隊一起在非洲戰鬥。二戰結束後,由於軍隊武器損失慘重,數量嚴重不足,比利時剛果早於比利時就開始進行部隊的重新武裝,但此時其沒有訂購勃朗寧大威力手槍,而是訂購了一批FN M1910手槍。

1950年,比利時剛果部隊開始訂購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根據合同,FN公司為其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槍管採用磷酸鹽進行表面處理,而比利時軍隊裝備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槍管經發藍處理。由於比利時剛果武裝部隊內部十分混亂,經常出現不同分支的部隊互相偷竊武器的問題,因此為其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根據配發部隊的不同而刻有不同的標記。如配發軍隊和執法部隊軍官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套筒後方頂部雕刻有帶王冠的獅子圖案,圖案下方刻有“F.P”字樣,是法文FORCE PUBLIQUE的縮寫,代表軍隊和執法部門;而配發行政官員和其他人員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則是在套筒後方頂部雕刻的帶王冠的獅子圖案上方刻有“C.B”字樣,是法文CONGO BELGE的縮寫,代表比利時剛果。值得一提的是,配發到剛果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還曾生產過一小批變型產品。這些變型產品通過1964年美國參與鎮壓剛果叛亂而被很多美軍士兵獲得,後來帶回美國,現在已經成為收藏市場上極具人氣的收藏品。

現代改造型號

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在比利時軍隊中的服役時間非常長,長年間很多兵工廠都對該槍進行了改造生產。特別是在1990年代FN公司對該槍進行了抽殼鈎等部件的改造,設計出勃朗寧大威力手槍MKII及MKIII等改進型,之後,很多早前生產的該槍都被返回工廠進行重新改造升級。在這些改造升級的手槍中,有一批是將槍的表面進行了灰色塗裝處理。正是由於這個顏色的塗裝,甚至有很多人誤認為該槍是專門為海軍使用而生產的。實際上,這種顏色塗裝被廣泛應用於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翻新上,翻新槍配發給包括海軍在內的比利時軍隊使用,甚至還配發到剛果部隊。

此外,加拿大英格利斯公司還為中國生產一批勃朗寧大威力手槍,被稱為英格利斯手槍。中國在1935年曾向FN公司訂購過數千支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但不久之後歐戰爆發,供應渠道被切斷。在此情況下,中國政府與加拿大談判商洽,並於1944年與英格利斯公司簽訂仿製生產該槍的合同,這批槍即是英格利斯手槍。這些槍都是在二戰期間生產的,因此可靠性不高,後來有些槍返回工廠進行改造升級。

至今,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仍與FN 57N手槍一起在比利時軍隊中服役,服役時間已超過80年,依舊在服役路程上,成為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軍用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