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專家共聚瀘沽湖畔 把脈摩梭文化國際傳播

  鹽源10月14日電 (王鵬)“我們需要更多的學者、藝術家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講述摩梭人的故事,將摩梭文化的精髓表象化。”14日,美國邁阿密大學哲學博士克里斯・雷西科在摩梭文化國際論壇上如是説。

  當日,以“世界的瀘沽湖・幸福的摩梭人”為主題的2017・中國四川環瀘沽湖國際自行車公開賽暨摩梭文化國際論壇在四川省鹽源縣瀘沽湖鎮召開。

  摩梭人居住在四川、雲南交界的瀘沽湖畔,被認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千百年來形成的摩梭文化包括走婚、建築、音樂、舞蹈、宗教及紡織等多種方式。如何將獨特的摩梭文化傳播向國際,成為當日中外專家熱議的話題。

中外專家共聚瀘沽湖畔 把脈摩梭文化國際傳播

  圖為摩梭文化國際論壇現場。 劉忠俊 攝

  克里斯・雷西科表示,目前西方國家對於摩梭人的瞭解更多出現在學術研究的話語體系中,這不利於摩梭文化生命力的延續,“我相信這裏還有很大的文化潛力,可以用創新形式去表現與傳承。”

  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王煒對此表示認同。他説,要實現摩梭文化的國際傳播或許可通過拍電影的方式。“當年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申遺時,拍了一部電影《諾瑪的十七歲》,既融合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又藴含令人蕩氣迴腸的故事,在國際上影響力特別好,獲得了很多獎,值得借鑑。”

  通過電影等創新手段傳播摩梭文化的方式,被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博士林林歸納為“文化符號具象化”。“康定有《康定情歌》、青海有《在那遙遠的地方》,不管是歌曲還是大眾媒介,我們要為摩梭文化提供一個具象化的文化符號。”

中外專家共聚瀘沽湖畔 把脈摩梭文化國際傳播

  圖為摩梭文化國際論壇專家對話現場。 劉忠俊 攝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張玉川表示,少數民族及區域應以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具有普世價值的元素作為國際文化傳播中的重點,“瀘沽湖舉辦自行車賽就是一次很好的嘗試,因為體育正具備普世價值。”

  作為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化,其國際傳播自然建立在傳承並保護的基礎上。

  對此,中共鹽源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唐勇在論壇上表示,近年來鹽源縣通過多種手段傳承並保護摩梭文化,建立了20多所摩梭文化傳習所;將摩梭文化寫入教材,讓摩梭孩子從小對摩梭文化有文化自覺和自信;建立摩梭文化博物館,將摩梭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注重瀘沽湖景區導遊的規範和培訓等。

  2017・中國四川環瀘沽湖國際自行車公開賽暨摩梭文化國際論壇由中國新聞社、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新聞社四川分社、涼山彝族自治州體育局、鹽源縣人民政府、涼山州摩梭家園暨瀘沽湖景區管理局等單位聯合承辦。(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3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外專家共聚瀘沽湖畔 把脈摩梭文化國際傳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