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鷹眼齊齊發力 緊盯路面護航羊城
廣州交警路面執勤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薛江華
通訊員 交 宣
“鷹眼”識別系統、互聯網+信號燈、天眼系統……這些極具科技色彩的新名詞成為廣州交警今年交管工作的關鍵詞。據悉,今年廣州交警依託大數據分析,增強科技創新應用,從平安、暢順雙線着手,全力為廣州交通安保工作保駕護航。
據統計,今年以來,廣州地區交通事故宗數以及交通警情同比實現了“雙下降”,分別下降了9.02%及7.68%。
“天眼”布控
疏導交通偵破事故樣樣在行
“內環路A線電視台段有壞車,請馬上到場處置。”昨日上午9時許,在廣州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揮中心大廳,負責使用“天眼”系統進行視頻巡控的民警通過對講機向轄區大隊分控中心下達了指令。隨後,交通警情得到快速處置。據介紹,依靠“天眼”系統通過視頻主動巡查的方式,相比以往依靠羣眾報警以及民警巡邏的方式,至少可以將交警介入警情的時間提前5至10分鐘。對於高峯期車流量大,如內環路、黃埔大道、東風路這些路段,這個寶貴的5至10分鐘,至少可以減少3公里以上的堵塞車龍。
以上只是天眼系統的一部分功能,“天眼”在事故偵破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2017年9月5日晚,廣園快速路東行永寧街新新收費站路段,發生一起一輛重型半掛牽引車與正在路面施工的2名施工人員碰撞的交通事故。肇事後駕駛員唐某駕車離開現場。廣州交警接報後迅速趕赴現場開展勘查,並使用“天眼”系統結合事發時段,對過往車輛進行視頻排查和分析,最終鎖定一輛懸掛粵BY27××號牌、車頭保險桿損壞的牽引貨車存在極大的肇事嫌疑。經過偵查,9月8日16時許,廣州交警將肇事嫌疑人和嫌疑車輛成功查獲。
據介紹,“天眼”系統全名為智能視頻警務雲平台,該平台具有對户外攝像機進行遙控、錄像回放、視頻截圖、攝像機電子地圖定位等強大功能。廣州交警將系統廣泛應用於事故偵破、事故處置、交通違法取證、視頻巡查、交通保障等方面。
妙用“鷹眼”
首創三大技戰法查違法車輛
據瞭解,與其他城市一樣,廣州交警在查處假牌、套牌、逾期未年檢、逾期未報廢、多宗違法未處理等重點車輛時,也面臨着難發現、難查處、年耗費大、效率低這些難題。今年年初,廣州交警運用大數據分析,在建立多宗違法未處理、假套牌、交通事故逃逸、逾期未報廢、逾期未檢驗、“黃標車”等重點車輛數據庫的基礎上,狠抓科技創新,成功研發出全國首創的具備實時自動識別對比車牌信息和報警功能的“鷹眼”系統。
“鷹眼”設備分為車載和手持方式,其中警車上的“鷹眼”系統可同時自動識別5個號牌,民警手機可自動識別1個號牌,與部署在設備端的違法車輛名單庫做到“本地即時比對”,實現即時查處。
針對鷹眼系統的技術特點,廣州交警還首創了在勤務模式中應用“鷹眼”系統並結合全國查緝布控系統形成三大技戰法。這三大技戰法分別為“地毯巡控法”、“片區掃雷法”、“守株待兔法”。其中“地毯巡控法”由民警駕車通過車載“鷹眼”設備實時掃描行駛中車輛,對發現問題車輛通過喊話等實現動態攔截;“片區掃雷法”利用手持“鷹眼”設備,對靜態車輛進行隨機掃描,發現嫌疑車輛後立即管控和查處;“守株待兔法”則在日常酒駕查處設點時,利用車載“鷹眼”設備進行自動檢查預警。
“火眼金睛”
助力重點違法查處率大幅提升
據瞭解,科技創新的介入,終結了以往民警憑肉眼和經驗查處重點違法車輛的局面,使得每個民警都裝上了一雙“火眼金睛”,查處能力大幅提升。同時,原本難於發現的重點車輛只要上路行駛,被民警發現的概率大大增加。通過開展持續的打擊形成震懾力度,逾期未年審、逾期未報廢、多宗違法未處理等重點車輛主動接受處理,假牌、套牌等重點車輛不敢上路行駛,違法運行的空間被大幅擠壓。從應用反饋情況看,相當部分被查處的駕駛人對被民警從車流中精確甄別攔截表現出很大的意外。年審率、多宗違法處理率的提升,也反映出“鷹眼”系統對違法駕駛人具有很強的震懾力。
據統計,自2017年3月“鷹眼”系統全面啓用以來,6個多月時間共查獲各類重點車輛近4萬輛,遠超去年同期。其中假套牌車的查處率更是同比增長接近4倍;多宗違法未處理車輛(10宗以上)同比增長接近2倍;查獲部、省通報目標車輛100餘輛。
值得一提的是,“鷹眼”系統不僅在打擊重點違法嫌疑車輛方面發揮強大作用,作為交通管理大數據中車輛時空信息的採集入口,它也為警力投放、勤務安排、事故預防等方面提供了精準的數據導向。廣州交警表示,未來將以“鷹眼”系統為突破口,強化移動終端建設,提高單警作戰能力,構建數字化、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高效警務模式。
據介紹,廣州交警自主研發的“鷹眼”系統一個極為重要的亮點是,系統在自動識別車牌號碼後,可直接與此前建立的數據庫實行毫秒級的比對,發現嫌疑車輛即刻語音報警提示。因此,“鷹眼”識別設備比對布控車輛的時間實現了毫秒級,與以往傳統的民警通過在手持終端輸入車牌號碼查詢相比,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一創舉
“互聯網+信號燈”優化平台試行
經過十字路口的司機不難發現,可能路口一個方向極為擁堵,另一個方向卻極為通暢,然而信號燈仍在依照固定的配時方案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交通資源的浪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據介紹,當前廣州市內道路的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主要為SCATS(悉尼自適應交通控制系統)控制系統,該系統的主要特點是以地磁感應以及其他設備進行交通數據檢測,路口與路口之間交通數據無法共享,導致無法形成區域性網狀聯通數據,因此時常形成區域交通失衡。
針對這種路口信號燈控制與車流狀況不符導致交通資源浪費的情況,廣州交警在全國首創提出“互聯網+信號燈”的創新思路。一種更為聰明的的信號燈控制模式――“互聯網+信號燈”控制優化平台應運而生。
“通俗説,就是根據道路的需要,紅綠燈可以自行決定各自顯示的時間。”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有關負責人介紹,平台依託阿里公司開發的道路交通最新數據融合技術,將互聯網數據和現有傳感數據相融合驗證,彌補傳感器數據的不足。通過雲計算分析數據,針對實時路況,精確計算與評估區域內的車流量,優化紅綠燈的合理使用,在飽和狀態下優化區域內最大通行量,實現信號燈的智能控制,改善交通環境。
據介紹,目前平台在廣州海珠、天河兩個區試運行。運行以來,廣州交警對洪德-濱江路口、寶崗大道昌崗路口、中山大道匯彩路等57個路口進行了優化。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海珠區高德擁堵指數平均下降1.40%、天河區高德擁堵指數平均下降1.83%。
值得一提的是,海珠區寶崗大道昌崗路口經過優化後,平均擁堵指數下降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