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層層作惡下,忽悠了魏則西的療法披上“洋皮” 2016.5.3日

  青年魏則西之死引發軒然大波。身患滑膜肉瘤的他,生前由於搜索引擎的誤導,在一家武警醫院生物治療中心花了很多錢治病,被告知用的是一種先進的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生物療法DC-CIK,受到矇蔽與欺騙。這起事件帶來諸多思考,如搜索引擎的道德血液,武警醫院的混亂承包等等,而今天,讓我們從這個吹得神乎其神的療法本身入手來再次審視事件。所謂的DC-CIK療法根本是個精心包裝的騙錢伎倆,甚至是國人獨創的概念。 …[詳細]

  醫院合謀:涉事公司不僅僅承包武警醫院,加起來合作的有三十家正規醫院

  不單單部隊醫院承包科室出去,那些正規大醫院的腫瘤治療中心也在和涉事的醫院合作。微信公眾號“有槽(Dr-Venting)”早已起底出在魏則西事件中,承包醫院的是康新公司,提供技術的是柯萊遜公司,兩家同屬於一個老闆。《今日話題》順藤摸瓜,通過公司信息來查詢這兩家公司所控制的域名,結果觸目驚心,包括:湖北省腫瘤醫院、 遼寧省人民醫院腫瘤生物治療中心、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腫瘤生物科、齊齊哈爾市中醫醫院腫瘤生物治療中心、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生物治療中心等。而今,這些網站有個共同特點——齊刷刷網頁消失、打不開了。

  通過域名信息查詢網站可以找到很多由康新或柯萊遜公司所控制的域名,一查都是和正規大醫院合作

  當然,數量遠遠不止這些。去年,涉事的柯萊遜公司差點被收購,當時《中國經營報》報道,“柯萊遜近三年來業務規模持續上升,為國內近30家醫院長期提供免疫細胞治療技術服務。2015年營業收入為2.96億元,淨利潤約為4000萬元。”柯萊遜的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不管是承包,還是合作,和大型醫院一拍即合。而通過搜索新聞發現,不止柯萊遜在做這個業務,有好幾家生物公司同樣都在做,合作的醫院數量不少。顯然,這已經超出了民營、莆田系這些標籤了。一些醫院作為和患者接觸的最後一道關口,不僅僅不把關,還主動“引狼入室”,可謂為虎作倀。

  企業包裝:貼上各種看似可靠的標籤,把自己打扮成朝陽產業、新興技術

  魏則西事件中,所使用的DC-CIK是一種細胞免疫療法。大致説來,是通過一些手段,激活人體的免疫細胞,去對抗癌細胞。大的技術種類確實是存在的,也是科研界一直在努力攻克的方向。不過聚焦起來,大有乾坤。不管是DC還是CIK都是細胞,有對應的DC療法和CIK療法。只不過,臨牀試驗效果並不好。這年來國際科研界並不發力了。在美國癌症協會的官網上,有一篇發表於2014年的對免疫療法的綜述,內文對該療法的理論、發展、應用做了非常詳細的介紹,而隻字未提DC或者CIK,更別説合體提了。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2012年,DC-CIK療法在香港惹事。一家美容公司在幾名中老年婦女身上應用,號稱可以美容,由於衞生不達標等問題,引發感染。《南華早報》採訪了一位歐洲的研究者,他説把DC和CIK合在一起是隻有中國才這麼做。到底是不是如此呢?Clinicaltrials.gov是權威的臨牀試驗註冊網站。在該網站查詢DC-CIK一共可得到30條試驗登記信息。然而,《今日話題》一條條驗證後發現,全部地點都是在中國。看來,這位歐洲學者所言非虛。

  30條DC-CIK臨牀試驗註冊信息中,27條明確表明來自中國(圖中分區域劃分,統一把東北亞標綠),其它三條未標地點的經查證也是中國的

  由此可見,一些科研工作者説DC-CIK是國外淘汰了二十年的技術,已經算是客氣的了。這根本是國人自創。只不過在推銷的時候,又打上了斯坦福大學的幌子,增加其可靠度。簡直是精心算計。當然,利潤也是相當恐怖的,一個患者幾十萬,很輕易就被拿走。也難怪如上文所提及的,去年柯萊遜營收近3億,利潤4000萬了。

  監管隱身:連標準都沒有,還談什麼規制呢?

  一個做DC-CIK的公司在官網上這麼宣傳—— “與國外情況相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批准CIK細胞治療用於臨牀的國家。由於醫藥法規相對寬鬆,國內有多家醫院或研究所等開始提供CIK細胞治療。”真是這樣嗎?

  一個慣常的經驗是,對於癌症生物治療的臨牀試驗和應用,肯定是有監管措施的,只不過措施不夠完善,又或者有漏洞和盲區。然而,常識在這項“新技術”面前用不上。的確,藥物和器械的臨牀試驗,都有相對完善的標準和流程,可是醫療技術很特殊。衞生部曾經在2009年出台過一個《醫療技術臨牀應用管理辦法》,然而,請注意,這裏説的是應用而不是試驗。這就好比,沒有買菜,也沒有菜譜,卻直接説上菜應該怎麼上。無論如何按照道理,都應該有臨牀試驗的相關規定和標準的,可是就是沒有,只有應用的。類似於免疫細胞療法這樣的醫療技術不是打針這麼簡單,不僅僅有風險,還很複雜,很前沿,更是涉及到醫療倫理問題。有了漏洞可鑽,大家野蠻生長,你的限制是針對臨牀應用的,我説我是在做臨牀試驗不就行了。到了2015年,更加變本加厲了。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乾脆連醫療技術應用的行政許可也取消了。一些公司還自稱自己的DC-CIK項目入選了科技部的計劃。減少麻煩的程序不為難百姓當然是好事情,然而,一些涉及到公民健康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問題是不同的,監管者應該做好看門人的角色。

  醫療技術很隨意,藥物又門檻很高,許多中國內地患者吃不上吃不起新藥,圖為魏則西託人從香港帶的治療藥物

  當然,很多正規的醫院和科研機構是在踏踏實實地做臨牀研究,遵循國際慣例,有嚴格的審核條件,並且不收費。而在魏則西事件之後,他們也非常擔心,監管來了,一刀切地禁止任何臨牀試驗和應用,一些好不容易申請到資格的患者會多麼失望?

  另一方面,層層作惡,步步驚心下,一個普通人到底要把自己武裝成什麼樣子才能夠刀槍不入,百毒不侵呢?真的很難。這裏,只有引用東京大學醫學博士呂洛衿2014年在《南方週末》的提醒:“如果聽起來不像是真的,那很可能就不是真的。儘管上述的免疫療法種類不少,但遺憾的是,目前為止,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如果哪家醫院或個人吹噓他的新生物療法治癒率高得驚人,又沒有其他機構重複驗證,那麼幾乎可以斷定是騙子。”

  參考資料:

  ①Immunotherapy: Disrupting the Cancer Treatment World,American Cancer Society

  ②No proof for alleged health benefits of DC-CIK,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③《DC-CIK治療惡性腫瘤的研究進展》,何立香

  ④《哪些癌症生物療法是騙人的?》,呂洛衿,南方週末

  ⑤《關於取消第三類醫療技術臨牀應用准入審批有關工作的通知》解讀,衞計委網站

  ⑥《實驗性醫療行為的法律規制研究》,鄭薇霖

  結語欺騙一個癌症患者,可恥可惡。給了絕望的人希望,又再狠狠地把人推下深淵,太殘忍。更殘酷的是,逝者已矣,一個家庭可能還得揹着鉅額債務痛苦地過活下去。不給弱者温暖,反而惦記着他們的錢包,這便是作惡。而這樣的惡,並非一個人或者一個機構所為,而是層層合謀。必須斬斷這個鏈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76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話題:層層作惡下,忽悠了魏則西的療法披上“洋皮” 2016.5.3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