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户端9月1日電(劉雪瀅)近期,浙江義烏的一位媽媽在網上發帖寫道,她在衣服鞋子話費另出錢的基礎上,打算給即將去上大學的女兒每月1200元生活費,卻被女兒怒懟“我是不是親生的?”,並稱同學的生活費是她的好幾倍。這件事只是開學經濟的一個縮影,伴隨着開學季的到來,“開學經濟”話題不斷升温,如何讓“開學經濟”變為“經濟開學”成為本週的熱門話題。
9月1日,適逢部分學校開學日,中新經緯聯合微博財經共同策劃推出的系列財經沙龍活動――“財經V熱評” ,針對這一熱門話題進行了討論。
到底多少生活費才夠用?
1200元的生活費引發了媽媽和女兒間的爭論,那麼到底多少生活費是合適的,在生活費的事情上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分歧?
對此,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李永森認為,家長和學生之間的視角是錯位的,從家長的角度看只要生活費夠用即可,而從學生的角度看除了生活費夠用,還要滿足一些新的需求。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蘇培科則認為,大學開學的第一課應該讓大學生學會理財,學會如何掌握自己的現金流,逐漸走向經濟獨立。
知名評論人、電視策劃人、財經專欄作家石述思也認為這事關大學生的自身獨立問題。他説:“開學經濟與經濟開學不僅僅是一個理財方面的問題,同時也關係到大學生人生的獨立。”
如何看待被熱炒的“開學經濟”?
目前很多店家在熱炒“開學經濟”概念,不少家長在開學前為孩子添置衣服、電子產品、書籍等,幾乎將用到的東西全部置辦。
李永森認為,開學季的物品採購對於商家來説是一個賺錢的契機,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説要對採購何種物品進行決策,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將暫時不需要的產品放到後期採購,而不是將所有大學期間需要使用的物品一次採購完畢。
蘇培科也認為,為了迎合這樣的需求而推出的“開學經濟”概念,是商家為了盈利而進行的,家長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充分認清哪些是剛需,將必需品放在第一位。很多家長由於自身成長條件艱苦,便想要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這對於孩子理財觀念的養成是很不利的。
大學生該如何對待校園貸?
近期,大學生陷入校園貸陷阱的事件屢屢被媒體報道,很多女大學生被“裸貸”,甚至有些大學生因為無法還清債務而採取自殺的極端方式。該如何看待此類現象?
李永森説:“對此,一定要理性面對,嚴加防範,要根據自身的情況理性消費。”
他同時表示,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從國家層面來講,要淨化金融環境,使其規範有序發展。從學生和家長的角度來看,在參與金融活動時,要明確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係,在想要獲取收益的同時,要考慮到收益所伴隨的風險,嚴加防範違規金融活動。由於大學生剛剛走向獨立,對於一些套路不容易看清,在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同家長老師進行溝通。
蘇培科表示:“作為商家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另外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使其充分認識到,需求是要建立在現有的經濟基礎之上的。”蘇培科建議大學生在高中階段就進行相關財產觀念的建立,樹立資產負債表意識,早日形成依靠自身來借款還款的觀念,而不是一味依靠家庭支持。(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