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還打趣道,萬達商業不再是地產企業,所以我好幾次建議,是不是在2017年底或2018年把商業地產名字改了得了,叫商業投資管理服務集團,別再當地產商了。萬達陸續收回的 400 億萬達廣場項目註冊資本,萬達已經完成了涉及千億資產的騰挪。告別房地產,走向“輕資產”。
萬達並不是唯一一個轉型的房企,房地產巨頭萬科其實早經開始在“賣房子”之外的業務上佈局:養老服務:目前萬科已在多個城市開始運營養老項目,包括帶長住牀位的項目和社區居家服務及日間照料中心。物流地產:7月14日,萬科集團宣佈,攜手厚朴、高瓴等組成的財團,擬以總代價約159億新元(約785億元人民幣),收購新加坡物流巨頭普洛斯。
經歷了將近20年的繁榮,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確實來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為住房而煩惱的新城市人,看到了房地產長效機制正漸行漸進:抑制投機需求。“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去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限購、限貸、限售等諸多調控手段並用,已經將投機需求極大地抑制了下來。發展租賃市場,租售同權,共有產權房等政策中央已經明確將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這次可以看出穩定房價的決心不會變。
房產的稀缺性決定了它的價值,從而帶來資產溢價,並在交易中最終實現財富的落袋為安。也就是説,流通性和稀缺性,決定了房子的財富值。稀缺性儼然已經不稀缺,該如何甄別房產價值?多地都放出大招治理房地產市場,“5年限售”“2套房限購”基本上成為了各地政策的“基本配置”。即便限購政策解除,沒有資金注入的房地產市場,交易也不會活躍,繼而多套房的投資者就會發現,沒有流通性,房價漲跌不過是賬面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