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網絡熱點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網絡新聞,讓您瞭解一手娛樂、社會、民生、國家等熱點綜合資訊。
臨近七夕,各種關於七夕的話題都火上了一把,
昨天還是“七夕開房95後成主力軍”,今天這不由AI奇藝開發的小遊戲“2017七夕直男考卷”又迅速在網絡上躥紅。
其內容與時下流行的“最囧遊戲”相似,通過答題評分的方式算分。
“2017直男考卷”共有五關。
每一關都有幾道相對應的題目,無外乎清一色的女性相關問題,大體與之前相關的“你瞭解女性多少”中化妝品分類多樣,而男性基本分辨出來相類似。
如以下題目所示。
遊戲很簡單,也算得上是有趣,僅僅只是看了幾道問題,便能夠知道,只要全部按照女性的想法去答題,那麼就能獲得高分。
七夕未到,而網絡上已經不斷地開始預熱,這不得不讓筆者我吃了一驚,往年對於七夕這個傳統節日,國人似乎並不那麼關注,反倒是2.14的西方情人節還要隆重一下,怎麼現在國人開始關注起本國傳統文化了?
並不是,乃是隨時時間軸的進程,單身人士越來越多,前幾年還是“將有數千萬男性將找不到老婆”的調查,到了如今,估計要翻上一番,若再算上即便有老公可嫁也還沒有最終嫁出的單身女性,那就還要再翻一番。
翻了兩番之後,我國單身人數達到了驚人的過億。
於是乎,“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緒便是越發濃烈,而與情人節這等成雙成對的節日一對比,單身人士們更顯得有些“孤身常慼慼”的悲壯。
這也就不難理解,這一個迅速躥紅的直男調查小遊戲深得人心了。
然而歸根結底,這場走紅的小遊戲,也同樣是一處單身者們的自Hi求虐場:明知道點進去玩,就是求不自在的,可即便如此,還是要點進去“良性受虐”一番,
本以為這一小遊戲只是戳中了單身人士的G點,卻不想還有點污。。。
匠粉:
這10首描寫七夕的古詩,拿去抄給你喜歡的人吧!
七夕,在古代又叫做“乞巧節”。
牛郎織女的傳説,
在民間流傳了一代又一代,
那麼古代人是如何過七夕的呢?
除了那些傳統的習俗,
更有詩人們觸景生情,
留下了一篇篇關於七夕的佳句。
眼看着七夕就要到了,
送禮物誰都會,
但你知道怎樣寫情詩嗎?
粉妹替你甄選了這10首,
歌頌七夕愛情的古詩詞。
不信這美妙的詩句不能俘獲TA的心!
(一)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二)
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三)
鵲橋仙·七夕
(宋·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
,風雨散、飄然何處?
(四)
沉醉東風·七夕
(元·盧摯)
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閒亭。
蛛絲度繡針,龍麝焚金鼎。
慶人間七夕佳令。
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五)
西江月·新秋寫興
(宋·劉辰翁)
天上低昂仰舊,人間兒女成狂。
夜來處處試新妝,卻是人間天上。
不覺新涼似水,相思兩鬢如霜。
夢從海底跨枯桑,閲盡銀河風浪。
(六)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
菩薩蠻·七夕
(宋代·陳師道)
東飛烏鵲西飛燕。
盈盈一水經年見。
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
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八)
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鈎。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九)
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
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十)
七夕二首·其一
(明·德容)
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
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鈎。
無論你是喜歡收藏的還是喜歡工匠作品的,都推薦你添加公眾號:匠粉(jf2878)或者匠粉個人號“89470162”,我們每天都會不停的輸出對匠粉們的精神食糧,如果文章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給我們評論提出,匠粉期待你寶貴的意見!
為了讓身邊更多人瞭解非遺,歡迎轉發匠粉此文章!
(2017-08-24)
唐代,鬼節鼎盛時各行各業的人們廣泛地歡度節日。在中國,七月十五日(注:農曆七月十五,鬼節)很早就是一個有更新意義的時刻,皇帝以新獲的時果薦與祖先,百姓視之為死亡與再生交會的標誌,這些並不奇怪。早先節慶中的這些主旨顯而易見,它們亦是中國節慶的一般特點,後來作為鬼節的一個重要部分而顯現出來。
鬼節的其他組成部分源出中國以外。中國僧眾遵循的行事安排,大多出自印度,其中也包含七月十五日特別的慶典。對僧伽來説,這是達到頂峯及放鬆之日,安居終了,僧人自恣並換新袈裟。對出家者而言,該日帶來了禁慾修行後的輕鬆,亦是新年之始。這些僧人習俗也構成了鬼節傳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中國,佛教不是唯一的制度型宗教,道教教團,約與佛教教團同時,也開始在七月十五日舉行節慶。這是一勾校日,當日天神降至人間分別善惡為人添減天算。信眾懺悔並在道觀向道士進貢。因為這些儀式的歷史與象徵意義是中世紀鬼節慶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本章將對它們加以探討。
鬼節舉行於陰曆七月十五日,該日在傳統中國意義頗多。必須記住中國的歷法(民國建立之前)部分基於月亮週期,部分與太陽年同步。卜德(Derk Bodde)寫道:
“傳統中國的歷法……由以數字命名的12個月組成,每月始於新月,月滿為望。12個月共354天,這意味着每月29天或30天。月中的日子如月份一樣無專名,逐日累計數字。”
“像其他地區一樣,中國製定曆法上的主要問題是儘可能地協調實際不同步的日月運轉。……中國的辦法是置閏月,通常間隔3年有時隔2年,這樣每19年置7個閏月。……中國的閏月不置於陰曆年末,相反置於任何兩月(正月、十一月、十二月除外)之間,這樣來保證冬至總是在十一月,春分在二月,夏至在五月,秋分在八月。最終結果是曆法中每年農曆新年(正月初一)在陽曆1月21日至2月20日間變動。”
因此,農曆七月十五日總是滿月,該日在陽曆及農事年中則變化頗大。七月十五日總是落在夏至與秋分之間,它向來與成熟、暗淡及衰微相連,但它與太陽運轉的協調並不精確。七月十五日與農事節奏的準確對應因地域差異而更見削弱:在中國北方,初秋標誌着收穫的開始,而在南方,此時常是播種晚稻的時節。
每月適合的農事及朝廷活動詳載於《月令》中,《月令》構成漢初禮儀著作《禮記》的一篇。《月令》展示出周天子理想化活動的圖畫,周天子的儀禮被認為是連接天道與人道。《月令》對漢代禮儀的形成影響頗大,它提供出一幅佛道行事產生前七月節奏的詳實可靠的圖畫。
七月標誌着冷風霜露的降臨,如《月令》所記“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
不僅是動物生活,包括植物生長亦開始趨於成熟、衰微。《月令》記述了皇帝立秋之儀:
“是月也以立秋。先立秋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乃齊。立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還返,賞軍帥武人於朝。”
同篇亦描述了天子及其祖先“嘗”新之禮,此禮將關注祖先崇拜與農業豐收的主題聯在一起:“是月農乃登谷,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七月進行的其他禮俗,用祓除之法及男女雜處以迎世間更新。例如七月十四日舉行的“禊”。漢代該日,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們聚於水濱五彩篷帷下嬉樂豪飲酬唱。
滿月前八日是兩個苦命的天上情侶——牛郎和織女相會之日,至少到2世紀末此會已出現於民間節慶中。牛郎織女被放逐到銀河兩側遙遙相對,兩人每年只允許一晚可以相會。中世紀資料顯示這天的活動不拘一格。百姓聚於户外仰望夜空,並設酒脯時果祈求神佑多子富足。
七月所有的節日表現出多種對立的調和,這一點以不同的形式浮現在後來的鬼節中。皇帝——萬民之上的子嗣——薦與高貴祖先的供品中代際間的溝通顯而易見,正像鬼節通過交換供養將家中先人與子孫結合起來一樣。銀河將織女與牛郎隔開,七月給予織女唯一一次跨過銀河的機會,正如鬼節成為陰間的鬼魂返回陽界他們所愛者身邊的橋樑一樣。
鬼節是在這些本土禮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世紀時期鬼節慶典廣泛傳播的狀況可部分地由這些禮俗加以解釋。將這兩者隔開的巨大時間間隔不應使我們先驗地認定前、後慶典間不存在連續性。事實上極引人注意的正是這種連續性,是漢代節日與後來帶有佛道色彩的節慶所共有的主旨與對立。它們全都具備巴赫金(Mikhail Bakhtin)所描述的節日的特點:
“節日(每個節日)乃是人類文化的一種原初的重要的形式。僅僅用社會運作的實際狀況不能加以解釋,將其歸因於週期性休息的心理需要則更為膚淺。節日向來具有一種必不可少的、富於意義的哲學內涵。就本身而言,休息時間或喘息片刻不能算是節日……它們一定不是由物質生活的實際狀況,而是由人類存在的終極目標,即理想世界來確定,無此確定便無節日。
節日本質上一向與時間相連,或是與自然(宇宙)循環中某一事件的再現,或與生命或歷史性時機相連。此外,在歷史發展的所有階段中,節日與自然循環或社會及人們生活中的危機時刻、臨界點相連。死亡及再生、變化與更新之際一向導致(人們)從節慶角度對世界加以感知。這些時刻,以具體形式來表達,就產生出各種節日獨具的特色。”
佛教傳入前與傳入後節日間的相似之處遠遠不止對死者關注這一點,除了極度關注死者歸宿——這種關注實際上在佛教或印度與在中國不分軒輊——之外,還有其他的連續性。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衰微與再生主題的結合。季節本身提供了這種結合的模型,因為秋季乃趨於暗淡的肇端與寒冷的開始,同時它標誌着作物的成熟與收穫的鋪開。七月把即將來臨的衰微及死亡與獻祭先人、始祖及生命給予者的慶典結合起來。天上地下男女混雜,如同居家者與放棄家庭生活及生兒育女的人混雜起來一樣。鬼節產生之前與之後諸如此類的連接成為七月中舉行的節慶的標誌。
本文節選自[美]太史文(Stephen F. Teiser)著,侯旭東 譯《中國中世紀的鬼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澎湃新聞經授權發表。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umphys”:翻譯得太爛了
網友“Aagela%E5%BD%AC”:七夕,是中國有情有義的節日。應在這天尊重愛情尊重家庭!
網友“???????”:我記得我家每年農曆七月初一都要殺雞,我問過我媽為嘛,她説過節!關鍵是我問她什麼節日,她就説過初一。至於初一到底是什麼節日我到現在還是一臉懵逼!!請問還有誰過七月初一的,告訴下到底是啥節日?
網友“青衿士”:嶺南土人風俗:七月十二磨米打餈,十三迎家神,七月十四劏鴨、燒紙錢化紙衣,家祭先人,十六送神;隆重的節日,與春節、清明(三月二,三月三)是嶺南土人的三個重大節日。之後才是端午、中秋、重陽
網友“韜”:人鬼情未了
網友“sgyj”:問君何所欲,問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網友“城上高樓”:我們是過七月十四...
網友“3385392934”:作者美國的,翻譯是侯旭東
網友“3385392934”:這是在威脅麼?!
網友“到處轉悠”:拿美國人的文章來研究中國的節日,能講得清楚嗎?
網友“L”:成功的題目,無聊的表述直接看不下去了
(1970-01-01)
如今,逢年過“節”(包括一些新興消費節日),單身男女總免不了被轟炸一番,更是對“單身狗”的污名化標籤習以為常,不由讓同為“犬類”的小編痛心疾首。然而,時代在進步,我們尋找伴侶的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對戀愛和婚姻也有了自己的解讀。
長輩們常常會問:人家都有伴,怎麼到你頭上就這麼難?小編想理直氣壯地回答:不管從理性還是感性角度出發,感情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一、戀愛之路:互相看對眼是一回事,但維繫感情就是另一回事了。斯坦福大學社會學家 Michael Rosenfeld 做了一項長期研究,發現不管同性戀還是異性戀,戀愛初期的分手概率都很高,一開始在70%左右。即使到了第五年,分手的概率仍然有20%左右,但總的來説,時間越長越“難捨難分”。
圖片來源:《華盛頓郵報》,澎湃美數課漢化
二、情侶在步入婚姻殿堂前會經歷哪些坎坷?兩位數據可視化專家大衞•麥克坎德萊斯 ( David McCandless ) 和李•拜倫 ( Lee Byron ) 研究了美國人口普查、Facebook數據等發現,“出軌”、“異地”和“不愛了”是其中最主要的3個障礙。但“靈與肉”是同樣重要的: 36%的成年受訪者因為對方的“顏值”不夠分手,56%的成年人覺得自己的性生活不夠理想。
圖片來源:aplus.com/a/science-of-breakups-infographic,澎湃美數課漢化
分手和假期也扯得上關係?麥克坎德萊斯和拜倫又做了一張圖,可以看到情人節後的3月份春假達到一個高峯,之後的愚人節也不平靜,聖誕節前兩個禮拜又是另一個高峯期。在聖誕節分手也許過於殘忍,但遇到不合適的,不分難道“留着過節”嗎?
圖片來源:Information is Beautiful網站,澎湃美數課漢化
三、逐年上升的中國離婚率
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離婚率就一路走高,粗離婚率從0.90‰增加到了去年的2.8‰,離婚率提高了兩倍以上(粗離婚率:指一定時期內,離婚的次數或離婚的對數除以總人口數)。
四、愛情當然值得嚮往,同胞們加油
羅列上面這些數據並不是在攻擊或者恐嚇情侶,感情路有時坎坷迷茫,但仍然讓人嚮往。互聯網時代,“脱單”的途徑更加多元,交友方式不再單一,婚戀網站逐漸被大眾接受。根據美國伯克利大學,男生和女生都越來越接受網絡交友,從2005到2013年,持正面態度的女性47%上升到53%,男性從44%上升到59%,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網絡也會有真愛。
在網絡交友上,中國的小夥伴們似乎也在迎頭趕上:國外有Tinder,中國有陌陌;國外有OkCupid和Match.com,中國有百合網和世紀佳緣。後面兩個國內婚戀交友網站都號稱用户超過1億。世紀佳緣《2013—2014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稱其調研了七萬多人,其中57%的受訪者身邊有藉助婚戀網站找到伴侶的成功案例,這些使用者也更願意與他人分享這樣的戀愛過程。
戀愛和婚姻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還沒有伴的朋友不要着急,遇到對的人也請好好珍惜。祝大家過好每一天!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在天堂保佑我”:那誰知道呢……
網友“向左”:我去了土耳其我也不會約啊
網友“在天堂保佑我”:很想去土耳其是吧……
網友“向左”:土耳其可以呀
網友“在天堂保佑我”:啊!小編你是單身狗嘛?
網友“向左”:土耳其可以呀
網友“在天堂保佑我”:很想去土耳其是吧……
網友“向左”:我去了土耳其我也不會約啊
網友“向左”:土耳其可以呀
網友“在天堂保佑我”:很想去土耳其是吧……
網友“向左”:土耳其可以呀
(1970-01-01)
今年七夕節是8月20日,90後年輕人打算怎麼過?
8月1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一家社交網站獲悉,該網站進行的七夕調查顯示,被調查的90後“單身汪”有40.6%打算在七夕節當天表白。在諸多表白方式中,考慮當面表白的人最多,達53.1%;其次是通過社交軟件表白,達43.8%;28.1%的人考慮短信表白,12.5%的人考慮通過電話告白。除此之外,還有90後考慮寫情書、匿名告白等方式。
至於“有主”的90後,53.1%的90後選擇看電影、吃飯度過情人節,18.8%的90後會逛街購物,21.9%會煲電話粥,9.4%會利用週末進行一次短途旅行。
本次調查還顯示,喜歡七夕節的90後比喜歡情人節的90後多。37.5%的90後更喜歡七夕節,25%的90後偏愛情人節,37.5%的90後則表示無所謂。
過七夕節要不要在網上秀恩愛?
16.7%的90後表示,“我也要曬一曬”;33.3%的90後表示,這種做法對單身的人打擊太大;38.9%的90後則認為,這種做法很無聊,還是低調一些好;11.1%的90後表示無所謂。
要不要送禮物?
31.2%的90後表示,送禮物是形式主義,不會送;68.8%的90後會在七夕節為另一半送禮物。對於送禮物的預算,30.3%的年輕人選擇100元以下的禮物,61.6%的年輕人選擇500元以下的禮物,5%的年輕人選擇1000元以下的禮物,3.1%的年輕人選擇1000元以上的禮物。
本次調查還顯示,58.1%的90後在七夕節總花銷在500元以下,21.8%的90後認為自己七夕節花費在1000元以內,11.7%的90後選擇花1000元以上,不花費的佔8.4%。
對於網上熱傳的“租情侶”過節活動,25%的單身90後表示聽説過,可以嘗試一下;68.8%的單身90後表示聽説過,覺得不靠譜;還有6.2%的單身90後表示沒聽説過。此外,87.5%的單身90後都表示,不會在七夕節參加類似相親的脱單活動,12.5%的90後則願意試試。
本次調查共有2536名90後參與,其中,男生1221人,女生1315人。73.9%的90後處於單身狀態,26.1%的90後出於戀愛狀態。在單身的90後中,有33.3%的90後表示會過七夕節,66.7%的90後表示不會過七夕節。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澎友的噴”:七夕定為夫妻節更合適
網友“爛蘋果炒香蕉”:2月14日太冷,不適合做不穿衣運動,還是七夕温度比較好……
網友“致-莉香”:明天高能預警
網友“跳橡皮筋的小兔”:中國原味的情人節應該是農曆的正月十五,不過大家保持好心態,每天都是情人節、
網友“Ъㄞ”:七夕過個情人節也有噴子
網友“Joshpelica”:七夕是燒袱包的日子,盂蘭盆節的前奏!和愛情半毛錢關係沒有
網友“Jialei”:中國人除了清明節,其他的節日都可以過成情人節
網友“阿宇”:但是他們應該百分百過情人節
網友“矜持的狗”:這是迄今為止見過的,把原意歪的最厲害的節日了。。。
網友“A夢”:七夕是古代男女一年見一次的。有啥好慶祝的?慶祝和愛人一年見一次?慶祝節日前可以先了解下節日的含義好嗎?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