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電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於當地時間5日下午揭曉,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最終獲獎。以下是對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其作品等情況進行的梳理。
2016年: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獲獎理由:“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形式”。代表歌曲:《答案在風中飄》《時代在變》《像一塊滾石》等。
2015年:白俄羅斯女作家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獲獎理由:“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代表作品:《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鋅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喚》《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等。
2014年: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獲獎理由:“用記憶的藝術展現了德國佔領時期最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代表作品:《星形廣場》 《暗店街》 《青春咖啡館》
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當代短篇小説大師愛麗絲•門羅。代表作品:《逃離》 《快樂影子舞》 《愛的進程》 《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
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獎理由:“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代表作品:《紅高粱》 《酒國》 《豐乳肥臀》 《生死疲勞》
2011年:瑞典作家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獲獎理由:“通過凝鍊、透徹的意象,他為我們提供了通向現實的新途徑”。代表作品:《17首詩》 《途中的秘密》 《半完成的天空》 《看見黑暗》 《為生者和死者》 《悲哀貢多拉》
2010年: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獲獎原因:“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敍述”。代表作品:《綠房子》 《世界末日之戰》 《城市與狗》 《酒吧長談》 《誰是殺人犯》
2009年:德國女作家赫塔•繆勒。獲獎理由: “專注於詩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寫了失業人羣的生活圖景”。代表作品:《我所擁有的我都帶着》 《光年之外》 《行走界線》 《河水奔流》 《呼吸鐘擺》
2008年: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勒•克萊齊奧。獲獎理由:“新起點、詩歌冒險和感官迷幻類文學的作家,是在現代文明之外對於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 《訴訟筆錄》 《金魚》《流浪的星星》 《少年心事》 《戰爭》 《烏拉尼亞》
2007年: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代表作品《金色筆記》 《野草在歌唱》 《暴力的孩子們》、《簡述下地獄》 《第三、四、五區域間的聯姻》 《簡•薩默斯日記》
2006年: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獲獎理由:“在追求他故鄉憂鬱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徵”。主要作品:《白色城堡》 《我的名字叫紅》 《伊斯坦布爾》
2005年:英國劇作家哈羅德•品特,他被評論界譽為蕭伯納之後英國最重要的劇作家。獲獎理由:“他的戲劇發現了在日常廢話掩蓋下的驚心動魄之處,並強行打開了壓抑者關閉的房間”。主要作品: 《回鄉》 《看門人》《生日派對》
2004年: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裏德•耶利內克。獲獎理由:“她的小説和戲劇具有音樂般的韻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滿激情的語言揭示了社會上的陳腐現象及其禁錮力的荒誕不經” 。主要作品:《鋼琴教師》 《女情人們》 《我們是騙子,寶貝》 《情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