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視覺:一個日本軍醫鏡頭中的慰安婦與女護士 2015.10.22日

  1 / 22 侵華戰爭期間,超過20萬名中國女性被迫淪為日軍慰安婦。70年後,中國“慰安婦”檔案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落選。在中方提供的24張慰安婦照片中有8張出自日本軍醫麻生徹男之手。從1937年到1941年,麻生在中國拍攝了1300多張照片。(編輯:馬俊巖)

「 hi,看“有温度的視覺”,請上“新聞閣”哦,域名www.xinwenge.net 」

  2 / 22 麻生徹男,1910年生於日本福岡縣筑紫郡。父親是縣立驅梅院和妓女體檢所所長。他的家與藝妓居所相鄰,小時候常在藝妓膝上玩耍。麻生家附近還住着一位攝影藝術家,他從小就學習攝影。長大後,麻生徹男成為一名愛好攝影的陸軍軍醫並來到中國。圖為麻生徹男(中)與朋友合影。

 

  3 / 22 從1937年到1941年,麻生徹男在中國待了四年。作為侵華日軍上海派遣軍軍醫,經歷了從上海-南京-九江-漢口-武昌-上海的戰爭過程。1938年1月2日,麻生徹男接到命令,為設立陸軍慰安所,要為百餘名剛來到上海的女性進行身體檢查,地點在上海其美路沙涇小學。

 

  4 / 22 為了執行這項任務,麻生連夜找來日軍工兵和附近的木匠,製作了一座婦科檢查台。這座檢查台主要由陸軍野戰建築中隊金田隊長做成。

 

  5 / 22 麻生當時尚不知“慰安所”三個字的真實含義,他在回憶錄中寫道:“陸軍慰安所是慰勞官兵進行文藝演出的場所吧?為什麼要給這些女子做婦科檢查呢?”後來麻生才知道這些女子的任務是“用自己的身體慰勞士兵”。 圖為在上海沙涇小學做體檢的慰安婦。

 

  6 / 22 這是日本兵站司令部經營的陸軍慰安所指示牌,上面寫着“楊家宅慰安所”。這個慰安所在什麼地方?經過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教授的調查,這座慰安所位於上海楊浦區翔殷路北側的東沈家宅。

 

  7 / 22 楊宅慰安所是日本陸軍軍方修建的比較豪華的地方,屋裏貼着多項規定,其中包括:1、本慰安所不允許外人進入,進入的人要攜帶外出證;2、進入者領取一個避孕套;3、買了入場券的人按照號碼提示到房間等候,但是時間是30分鐘,享受完服務請馬上退到室外。

 

  8 / 22 根據日本中央大學教授吉見義明的研究,慰安所主要分四種:受軍隊直接管理領導的;受軍隊管轄的特定部隊軍人及軍屬專用以及在城市中受到軍方認可的;民間賣淫場所在一定時期內被軍方指定為軍方專用慰安所;四是民間賣淫場所。圖為楊宅慰安所內部。

 

  9 / 22 有的妓女會逃跑,逃跑後再被抓回來。圖為楊宅慰安所內,一個軍醫和兩個協助軍方管理的女護士。

 

  10 / 22 相比于軍方經營的慰安所,民間經營的機構氣氛更活躍。在江灣鎮,民間人士利用一般民房開了幾家慰安所。這裏衞生管理問題很多。圖為江灣鎮一家慰安所的入口處,對聯上寫着“聖戰大勝勇士大歡迎,身心棒大和撫子全心服務。”大和撫子指性格文靜,温柔穩重並且具有高尚美德的女性。

 

  11 / 22 這是江灣鎮,四川路靠近裏面的民營軍用慰安所。三個女護士是僱傭來的,前排的士兵是衞生員,站在後面的是軍醫。

 

  12 / 22 1938年5月11日夜間,楊宅慰安所發現一名慰安婦服毒尋死。麻生徹男急急忙忙跑過去,搶救及時得以保住了慰安婦的性命,從其胃裏洗出了30片嗎啡。圖為麻生徹男軍醫本人,左邊文字記錄了慰安婦服毒一事。

 

  13 / 22 據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統計,在日本14年的侵華戰爭期間,大約有30萬亞洲慰安婦死於日軍蹂躪,相當於一次南京大屠殺。右圖右手邊的女孩是日軍在中國安慶抓到的,名字叫費靜雯,他們把她送到日本福岡產婆學校學習。左圖為漢奸陳公博到日本考察時,費靜雯向其獻花。

 

  14 / 22 美國傳教士約翰·馬吉牧師的影像資料記錄,日軍攻佔南京後,不僅大肆強姦婦女,而且連孕婦、尼姑也不放過,有的漂亮婦女一夜被糟蹋40次。在戰爭中還有更多的中國婦女被迫為日軍提供後勤服務。圖為上海,為日軍縫牀單的中國女人。

 

  15 / 22 在中國的四年間,麻生徹男也拍攝了很多日軍護士的照片。隨軍護士有“日本紅十字社的救護看護婦”和“陸軍看護婦”兩種。從1937年到1945年,日本紅十字社派遣護士共計31450人;陸軍護士從3500名達到2.5萬名。圖為1937年,上海碼頭的輪船上,日本紅十字會的女護士們。

 

  16 / 22 在上海,日本軍方需要招募女護士。他們通過上海僑民進行一般性招募,即使沒有學過護理也沒關係,有志於此即可。站在右手邊的中村就是通過招募參軍的女護士,之後她隨部隊轉移到南京、九江和武昌,最終被培養成一個合格的女護士。

 

  17 / 22 1938年3月20日,由瑞穗丸號大船把傷兵運送到安全的後方,穿白衣服的人是醫院的醫護人員,穿軍服的是十四兵站病院的人。

 

  18 / 22 1938年3月,上海兵站醫院的專門化管理出現了什麼問題。南京兵站醫院出現了傳染病和性病之類的。為此麻生醫生開始忙碌起來,諸如體檢結果的報告,患病慰安婦的處置,送往後方該送到哪裏去之類的問題。圖中女性為從日本來到中國上海的訪問團成員。

 

  19 / 22 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女性深受國家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危害。上千萬為人母、為人妻的日本婦女成為當時日本所稱的“軍國之母”、“軍國之妻”和“靖國之妻”。圖上的幾位都是出生於九州的女護士,籍貫分別是熊本、大村和佐賀,在戰時來到上海。

 

  20 / 22 在中國作家老舍的筆下,日本女護士是美的。《濟南的冬天裏》,“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一句引發多少人的遐想。然而,在侵華戰爭期間,那麼多妙齡女性在軍國主義的倡導下走上歧途,為戰爭服務。圖為站在部隊本部前的女護士。

 

  21 / 22 戰後日本人也拍了一些從軍護士的影視作品。最著名的兩部分別是1966年的電影《赤色天使》 和2015年的電視劇《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圖為戰時陸軍女護士。(本文參考資料:麻生徹男著《從上海到上海》 感謝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李秋紅提供的翻譯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09 字。

轉載請註明: 有温度的視覺:一個日本軍醫鏡頭中的慰安婦與女護士 2015.10.22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