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緊急時刻,運輸機能不能改成轟炸機使用?
將運輸機當做轟炸機使用,歷史上早有先例。運輸機和轟炸機同為大型空中平台,在設計上具有一些共通性,這是兩者能夠互相“客串”的基礎。
在大型飛機發展早期,運輸機和轟炸機根本不像現在這般涇渭分明,不但有諸如意大利的“薩伏亞”SM-72、SM-81一類兼具運輸和轟炸能力的機型,甚至還有類似德國“亨克爾”He111這種在同一個平台設計上同時有客機型和轟炸機型的機型。
二戰期間,蘇聯曾經將裏-2運輸機批量加裝炸彈掛架和瞄準具充當轟炸機使用。第一、第二次中東戰爭期間,交戰雙方都有將運輸機改裝為轟炸機使用的戰例。距離目前最近的使用運輸機臨時改裝轟炸機的情況發生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當時印度空軍曾將安-12運輸機配裝滑軌投放炸彈攻擊巴基斯坦軍隊,但效果不佳。
由於技術的發展,現代空中打擊的作戰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對於轟炸機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特殊,其結果就是目前轟炸機因強調高速化、隱身化、多用途平台化而與強調貨物運載能力和安全性的運輸機相差越來越大。運輸機尤其是客機,實際上更好的轉換角色是加油機,在這一點上從美軍裝備的加油機可以看出,大多數都是基於波音客機的相關平台打造。
但運輸機改裝轟炸機的設想並未完全消失,而是改變了改裝方式——由於遠程巡航導彈的興起,一些國家選擇使用大型客機或運輸機這種相對於轟炸機較為廉價的平台作為巡航導彈的備選發射平台,如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巡航導彈載機計劃”,該方案計劃在波音747的機艙內安裝9個8聯裝巡航導彈發射架,總計72枚的載彈量配合波音747的航程指標可以説具有相當強的攻擊能力。
雖然這一方案最終沒有實行,但它證明了運輸機改裝為巡航導彈發射平台是可行的,可以視為運輸機改裝轟炸機在當代的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