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你找你歡歡去吧”,寶媽喊錯孩子名字
小孩子的腦洞有多大呢?也許因為媽媽的一次口誤,孩子就能在腦海裏想象出一部家庭倫理大劇,讓父母目瞪口呆,實在是太逗了。
01
"我走了,你找你的歡歡去吧",寶媽喊錯孩子名字,娃氣到離家出走
有位寶媽在孩子寫作業時給娃倒水喝,一時口誤把兒子"大貓"喊成了"歡歡",沒想到孩子卻較真了,對她進行了一連串的靈魂拷問:"歡歡是誰啊?你説實話,你是不是還有一個孩子?"寶媽再三解釋,表示自己真沒有別的孩子,只是一時口誤。
孩子聽到媽媽解釋之後,半信半疑接着寫作業,後來越想越氣,繼續對媽媽進行拷問。"昨天樓下有個小孩,你老沖人家笑,他是不是歡歡呀?"孩子一臉嚴肅地看着媽媽。媽媽回答説不是,孩子依舊不依不饒:"那你總看手機裏那個小孩,他是不是歡歡呀?"
媽媽對孩子的百般質問表示很無奈,只得吶喊:"沒有歡歡,我真的是口誤啊!"沒想到孩子聽到解釋並不滿意,反而十分生氣,嘟着嘴把手中的筆一摔,就不理媽媽了。接下來,他翻出了自己的行李箱,委屈巴巴地對媽媽説:"我走了,你找你的歡歡去吧!"而後就要離家出走。媽媽看到孩子的舉動既好笑又無奈,只好跟在後面不停地道歉。
因為媽媽的一句口誤,孩子入戲太深,以為媽媽還有別的孩子,越想越氣,還打算離家出走,實在太萌了。網友:這孩子就是個戲精,太逗了!
02
這個孩子為什麼會覺得媽媽外面有別的孩子?
這個年紀的孩子想象力豐富,加上受網絡和影視劇的影響,他們的"戲"就會比較多,有時候常常把自己代入進去,分不清真假。像這個孩子,平時估計沒少看肥皂劇,還一本正經地離家出走,讓人既好笑又無奈。
03
孩子為什麼會有"離家出走"的舉動?
1.單純的效仿
很多孩子和父母發生矛盾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離家出走這種方式,以此來博取父母的關注。而兒童的思辨能力較為薄弱,模仿欲又強,受到同學或者影視劇的影響,就會想嘗試一下這個行為。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可以糾正,告訴孩子這不是解決矛盾的方式,甚至還會讓情況更糟糕。
2.出於好奇,尋求刺激
對孩子來説,每天都重複生活在家庭與學校之間,着實有些枯燥。好奇心強烈的孩子就會有嘗試新生活的想法。而在孩子不成熟的觀念裏,嘗試新的生活,首先就要離開自己賴以生存的家,所以就有了離家出走的舉動。
3.為了報復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長、老師、同學等人發生了矛盾,又不知道如何處理,只好用離家出走來表示反抗。孩子認為這個行為,可以讓那些傷害自己的人良心受到譴責,自己也會得到重視。孩子如果有這種行為,家長要及時開導,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