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看歐美電影的時候,尤其是看到男女角色面目特寫時,那淺藍色,淺綠色清澈的瞳孔,覺得特別特殊,特別羨慕。望着鏡子裏自己深深的黃褐色的瞳孔,心裏一直嘀咕:為什麼東西方人的瞳孔和顏色不一樣呢?後來,我十分注意周圍人的瞳孔顏色,發現有些人的瞳孔是黃褐色的,有的人是深邃的黑色,深沉到底。根據我搜集的資料,我終於知道造成東西方人瞳孔顏色不同的“元兇”了。歐洲人和亞洲人的瞳孔沒有區別,有區別的是虹膜的顏色。由於角膜是無色透明的,那麼眼珠的顏色就是虹膜的顏色啦。根據虹膜內含色素的不同,虹膜呈現不同的顏色。人類眼球的虹膜的五層組織中,前界膜、基質層、後上皮層中含有很多色素細胞,色素細胞中含有色素量多少就決定了虹膜的顏色。色素細胞中含色素越多,虹膜的顏色就越深,眼珠的顏色也就越黑;色素細胞中含色素越少,虹膜的顏色就越淺,眼珠的顏色也就越淡。色素細胞中色素含量與皮膚顏色是一致的,並且與種族的遺傳關係有關。東方人是有色人種,虹膜中色素含量多,所以眼珠看上去呈黑色,西方人是白色人種,虹膜中色素含量少,基質層中分佈着血管,所以,看上去眼珠呈淺藍色或綠色。歐羅巴人種的身體黑色素少於蒙古人種,他們眼睛裏的淺藍色其實正是色素缺乏的表現:藍色是靜脈和毛細血管的本身顏色。
世界上總體來説有四大人種: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和棕色人種。黃種人大都居住在東方,所以黃種人又叫東方人,他們長着黑眼珠,白種人與黃種人恰好相反,他們又叫西方人,長着藍眼珠,為什麼種族不同的人,他們的眼珠顏色也會不同呢?
眼珠是由角膜,虹膜和瞳孔等組成的,角膜是無色透明的,瞳孔不變色,因此,眼珠的顏色取決子虹膜的顏色。我們先來看看眼球虹膜的結構。人類眼球的虹膜由五層組織構成。它們是基質層、前界膜、基質層、後界膜和後上皮層。其中,基質層、前界膜和後上皮層中含有許多色素細胞,他們含色素量的多少就決定了虹膜的顏色。關係是這樣的,細胞含色素越多,虹膜的顏色越深,眼珠的顏色也就越黑,相反,顏色越淡。重要的是細胞的色素含量與皮膚顏色是一致的,還與種族遺傳有關係。有色人種如亞洲、非洲人,虹膜中色素含量多,所以眼珠看上去是黑的,白色人種虹膜中色素含量少,眼珠呈藍色或灰色。
人類眼睛的顏色不同是虹膜——也就是瞳孔所在的膜所含色素“含量”不同。事實上各色人種的色素幾乎形同,不同的只是含量而已,這是由基因決定的。白種人顯性基因少所以白種人的虹膜多呈現淺色,而色素基因同樣他們的決定他們的膚色和毛髮顏色,所以金髮碧眼是西方美女特有的魅力;而有色人種的色素決定基因中顯性基應數量多,故而無論是瞳孔顏色還是膚色、毛髮都較深。蒙古人種即我們所説的黃種人,瞳孔顏色是棕色,眼睛的顏色一般指的是眼睛中“虹膜”的顏色我們人類都屬於智人種,智人種按一般分類方法可分為4類,虹膜顏色分別是蒙古利亞人:黑棕色高加索人:褐、灰或藍色尼格羅人:黑棕色澳大利亞人:黑棕色此外,所有人類的瞳孔都顯黑色。
淺藍色、黃褐色、黑色只是大概的人種分佈不同的不同顏色,不同國家的人的瞳孔顏色也是有差異的。
深褐色:人類中最為常見的顏色,佔亞洲(日本,中國,韓國等)人的大半,但在波羅的海沿岸國家(芬蘭,愛沙尼亞等)極為少見。
淡褐色:在美洲和歐洲較為多見,而在非洲,中東地區,亞洲地區則極為少見。
琥珀色:在歐洲比例較高,通常有混血血統。
綠色:大部分集中於北歐,在南歐、中東、中亞亦有分佈於冰島、瑞典、丹麥、挪威、荷蘭等國比例較高,阿富汗境內的多數民族普什圖人也為綠色虹膜。
灰色:在俄羅斯、芬蘭、波羅的海沿岸國家較為多見。
藍色:在北歐常見,但在西歐相對較少,愛爾蘭、德國、英國、荷蘭、奧地利、波蘭、挪威、瑞典、芬蘭等國比例較高;在南歐亦有分佈,而在印度、中亞、中東、日本也有發現。
藍紫色:極為罕見。
紅色:約佔人口的0.001%,極常伴有先天性白化病。
虹膜異色症(兩個瞳孔顏色不一樣的人):極為罕見。據瞭解,人類先天性虹膜異色只有1%的概率,一般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這是由於虹膜黑色素含量不同導致,可以有多種表現:如整個虹膜的顏色變深或變淺,或中心性虹膜異色,在瞳孔周圍會有一圈金色或者紫色的環。
現在我知道了,原來,人類的瞳孔的顏色的不同是由於虹膜的色素決定的,而且,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有了美瞳,可以隨意改變瞳孔的顏色,這個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用我們五顏六色的眼睛去發現這個世界上的奇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