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嗜鴨狂魔們來了,快跑!
在家禽中,雞鴨的地位可謂不可撼動。秋天到了,嗜鴨人士拍手稱快。秋天的鴨子肥美,味甘性涼,可滋五臟、除秋燥。
剛過去的中元節,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鴨”與“壓”諧音,吃鴨子就是壓住鬼魂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到底哪裏的鴨子最好吃?
我們蒐集篩選出了10地的鴨子佳餚。
如果你喜愛的鴨子美味沒有入選,歡迎在留言區為之平反。
01、金陵鴨饌甲天下,江蘇南京鹽水鴨
南京鹽水鴨
鴨子之於南京,大約就像牛羊之於內蒙。南京人嗜鴨,到了“無鴨不成席”的地步。黎戈在《南京的鴨子》中寫道“南京人和鴨子的淵源很深,三兩朋友小聚,或是尋常家宴,都會斬盤鴨子,配些素菜,燉個葷湯,就成席了。”
前些日子,有一篇爆款文章便調侃道——在南京,沒有一人只鴨子能遊過長江。
南京人的嗜鴨其實是情理之中的事。古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緊鄰長江的南京,自古便出產膘肥色白,肉質鮮嫩的鴨子。因此南京城裏一直盛行用鴨製作菜餚,故有“金陵鴨饌甲天下”之説。
等到明朝建都金陵後,我們如今熟知的“金陵鹽水鴨”便正式出道了。鹽水鴨一年四季均可製作,尤以秋季、稻穀飄香、桂花盛開時製作者為上品,俗稱為桂花鴨,以其“肉內有桂花香也”。
取應季的“桂花鴨”為原料,用鹽、滷水醃製後,取出掛陰涼處晾乾,食用時加水煮熟即可。觀之皮白油潤,肉嫩微紅,食之淡而有鹹,香、鮮、嫩三者俱全,令人久食不厭。
02、京味兒美食文化的logo,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
一提起北京美食,不少朋友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北京烤鴨。新中國建立後,北京烤鴨可謂聞名世界。據説周總理生前十分欣賞和關注這一名菜,宴請外賓,必邀其品嚐烤鴨。
北京烤鴨的技法,經歷了“燜爐”和“掛爐”兩種變化。
“燜爐”烤法最早來自便宜坊,這種烤法是以秫秸將爐膛燒熱,放入鴨子,關閉爐門,以餘温將鴨子燜熟。燜爐烤出的鴨子外皮酥脆,內層鮮嫩多汁,肉質肥嫩。便宜坊建店至今600多年,其歷史要久遠於全聚德。
而“掛爐烤法”則出自於清宮“包哈局”。“掛爐烤鴨”技藝一代代逐漸完善,具體的工藝可細分為十九道步驟。掛爐烤出的鴨皮酥脆,肉質則稍稍發乾。
03、温暖身心補氣血,福建泉州薑母鴨
泉州薑母鴨
薑母鴨發源於泉州,“薑母鴨”可謂是美食中的藥膳,尤其適合秋冬季進補,滋而不膩,温而不燥,秋冬吃完後通體温暖。薑母鴨後流傳至台灣,也漸漸成為沿襲至今的火鍋食譜。
取紅面番鴨宰殺後洗淨,老薑切片,伴着米酒一起於帶蓋陶土砂鍋中燉煮,佐以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草果等補藥,等老薑的香氣瀰漫屋子的時候,鴨也就熟了。
薑母鴨食色誘人,肉酥汁多,老薑除腥熱身,鴨肉滋而不膩,温而不燥食後通體暖暢,氣血雙補。
04、外來的鴨子奇特的飼養,海南瓊海嘉積鎮嘉積鴨
海南瓊海嘉積鎮嘉積鴨
相傳嘉積鴨是300多年前由華僑從馬來西亞引進的良種鴨,故稱“番鴨”,最早在瓊海市嘉積鎮養殖繁衍,而又以該鎮一户丁姓居民飼養的番鴨最為出名。
他的養鴨方法相當特別講究:先是給小鴨仔餵食淡水小魚蝦或蚯蚓,約二個月後,小鴨羽毛初上時,再以小圈圈養,縮小其活動範圍,並用米飯、米糠摻和捏成小團塊填喂,20天后便長成肉鴨。
這些鴨子的鴨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間夾一薄層脂肪,食之肥而不膩,特別甘美。
嘉積鴨的烹製方法多種多樣,但以白切最能體現原汁原味,因而最為有名。
05、鴨血伴鴨肉,鮮香色濃郁,湖南永州血鴨
湖南永州血鴨
在永州老鄉家裏吃飯,桌上必會有這一道菜——永州血鴨,它可謂是湖南永州的一款特色傳統名菜。
相傳這道菜起源於太平天國起義初期,太平軍首領洪秀全率眾將士攻下了永州城,當地老百姓為慰勞起義軍,也前往軍中與廚子一起下廚。可是在殺鴨拔毛時,鴨身上的細毛卻怎麼也拔不乾淨。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將生鴨血倒進鴨肉裏,繼續炒拌成糊狀,這樣一來,鴨塊上的細毛自然看不見了。由此,永州血鴨的做法才流傳開來。
把切成很多小快的鴨肉放鍋裏,大火翻炒,等鴨肉熟後,可把準備好的姜、豆子、辣椒等放入繼續翻炒。快出鍋了,就可以放鴨血了,邊倒邊炒一二分種,攪拌,待鴨血熟後是黑紫色或醬紅色,即可出鍋了。
而這鴨血的處理可是重中之重,在殺鴨時將鴨血留於碗中,要攪拌5分鐘,防止結塊,如此才可在出鍋時,使鴨血與鴨肉黏合相融,保持鮮香之味。
06、松毛來烤,蜂蜜塗,雲南宜良燒鴨
雲南宜良燒鴨
宜良燒鴨也叫宜良烤鴨。它可謂是雲南別具一格的傳統美味名菜,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它的特色之處在於以宜良本地滇麻鴨為原料,烘烤時,以松毛結為燃料。待其燃到煙盡,適時翻轉鴨身,塗沫蜂蜜水塗抹於表皮。
這樣烤出的鴨,皮黃脆不焦,色澤紅豔油潤,肉酥鬆軟,甜嫩離骨。
07、檸檬酸香繞口舌,廣西南寧檸檬鴨
廣西南寧檸檬鴨
檸檬鴨,是廣西南寧武鳴一帶的特色菜餚。南寧氣候和東南亞相仿,受東南亞料理風味影響,所以常採用檸檬作為調料。
將宰後洗淨的鴨子切成塊,入鍋炒至六分熟,放入切成絲的酸辣椒、酸檸檬、酸梅、生薑及蒜泥等,共同煨至八分熟,再放入鹽,煨熟後淋上香油即可。
鴨肉酸酸辣辣,香脆有肉感,檸檬的酸香中透着梅子的甜味,微辣的口感中藏着鴨肉的細膩。春、秋天吃,可謂是相當好的“滋潤補品”,老少皆宜。
08、樟木茶香需用心,四川成都樟茶鴨
四川成都樟茶鴨
樟茶鴨,因其帶有樟木和茶葉的特殊香味而聞名。據傳這道菜可是慈禧的心頭好。但這道菜費時費工,要經過醃、燻、蒸、炸四道工序,才可做成正宗的“四制樟茶鴨”。
選用秋季上市的肥嫩公鴨,先以陳皮、紹興酒及其他醃料塗抹鴨身,然後用樟木碎和茶葉慢慢煙燻,上蒸籠蒸煮,再將鴨皮炸至酥香即可。
做好的樟茶鴨不僅紅黃誘人,外酥裏嫩,而且還帶有樟木和茶葉的特殊香氣。入口後酒香隨咀嚼逐漸散發出來,肉香濃郁,怪不得挑剔的慈禧吃了都説好。
09、先燻後滷肉肥美,安徽蕪湖無為縣無為燻鴨
安徽蕪湖無為縣無為燻鴨
無為燻鴨又名無為板鴨,是享譽中外的安徽省名菜。
據無為縣誌記載:“民俗婚筵多用鵝後改為鴨”,至今當地還留傳着這樣的風俗。
據傳,清乾隆三十九年,安徽無為縣廚師採用先燻後滷的獨特方法烹製鴨子,成菜色澤金黃油亮,皮脂厚潤,肉質鮮嫩,氣味芳香,因而全縣聞名。
民國年間成書的《無為縣小志》亦有提及:“無為板鴨(滷製後復以木屑烘之,使作褐色)肥嫩異常,別具風味,馳名附近”。
10、鴨子肚大容萬物,上海八寶鴨
上海八寶鴨
八寶鴨是上海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因為鴨子胸腔比雞大,皮肉薄,不僅容易納入各種配料,而且更容易蒸熟,所以八寶鴨的做法頗受推崇。
八寶鴨是將鴨切開,在肚內填入鴨、冬菇、冬筍、火腿丁、蝦仁、紹興酒、醬油、白糖、青豆等等配料,扣在大碗裏,上籠蒸煮數小時,出籠時再澆上調製好的滷即可。
食之滋味豐富,滿口濃郁。這道菜可謂將葷素完美相融,不僅能健脾開胃,還能滋陰補虛。
近日,張傑宣佈謝娜懷孕,謝娜隨後轉發,很是温馨。
隨後,快樂家族、范冰冰、李冰冰、楊冪、陳喬恩、陳學冬等紛紛送上祝福~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何炅的祝福,最温馨,有種想哭的感覺,很暖~
對謝娜本人,台上位置給你留着,等你~
對謝娜懷的寶寶來説,化妝間多個搖籃,等你出去,我們都是愛你的人~那麼多祝福,就在三行字裏,不得不説,何炅的情商,好高。
何炅説過一段引人深思的話:“夢想,不僅僅只是為了拿來實現的。”人生有兩條路,一條需要用心走,叫做夢想;一條需要用腳走,叫做現實。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堅持一定不會成功。假設,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那就別為了那些不屬於你的觀眾,去演繹不擅長的人生。”
這一路,他把夢想和現實融合的很好,他的高情商,已經完全超過了每個人都有的演技,他,一直演繹的是美好的人生。
他有很多面~
這樣的
這樣的
還是這樣的
和這樣的
何炅在節目中,照顧每一個嘉賓,他對每一個年輕人,都能幫助就會幫,很多新人的電影,他也會在微博幫着轉發~
何炅的微博像高仿,他經常出沒在大家的評論裏。
印象很深的是快樂男聲的比賽,何炅會變着法的誇每位選手,也會在魏巡快哭出來的時候拍拍他的臉,何炅的暖,是從心出發的暖。
在快樂大本營,嘉賓的每次介紹,他的前綴永遠是歡迎我們的×××,拉近了距離,也緩解了嘉賓的緊張。
這樣暖心的何炅,從未在公眾場合有過不好的表現,直到錄超次元偶像。
在超次元偶像中,選手突然起了衝突,何炅發火了。事情的結果是,何炅接受採訪時落淚道歉,説這是職業生涯的恥辱。而這件事並不怪他。
這樣的何炅,不責怪,不指責別人,情商高的讓人心疼。
這樣的何炅,沒人忍心會去指責,黑他~
何老師,名副其實。
希望多年以後,何炅依然是快樂大本營上的何笑笑,何哭哭~真實,暖心
(2017-09-27)
教師節快要到了,一句祝福語送給老師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動。一句問候也是一份心意。曾經有小夥伴的那些時光,有老師站在講台上的那些過去,也許回不來了,但是一句問候可以讓老師心中對你有一個印象。
1、是您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我要衷心對您説一聲:謝謝您,老師。
2、悦耳的鈴聲,妖豔的鮮花,都受時間的限制。只有我的祝福永恆,永遠永遠祝福您給我智慧之泉的老師。
3、讓我這份美好的祝福通過電波,跨過重重高山,越過滔滔江水,掠過高樓大廈,飛到您的身邊:祝您教師節快樂。
4、因為您的一片愛心的灌澆,一番耕耘的辛勞,才會有桃李的絢麗,稻麥的金黃。教師節到了,願我們的謝意化成一束不凋的鮮花,給您的生活帶來芬芳。
5、您像春蠶,吐盡銀絲。有人説,您如蠟燭,照亮別人,甘於奉獻。我要説,您永遠是我心中最可愛可敬的人,感謝您對我的教誨,祝您教師節快樂。
6、您沒有出眾的容貌,卻擁有博大的胸懷。您沒有誘人的財富,卻擁有真摯的情感。您用心呵護每一朵花的盛開,在您節日到來之際,祝你教師節快樂。
7、你總是無怨無悔的付出,像慈母教我們做人。你總是不求回報的關懷,像好友給予我們鼓舞,人生之路有你是福。教師節來臨,只想告訴你:謝謝你,老師。
8、您手中白色的粉筆在黑板上寫着對愛的詮釋,您不僅愛講台,愛教室,您更愛您的學生們,今天學生們藉助愛的電波送去祝福,親愛的老師節日快樂。
9、天底下的老師們,你們是天上耀眼的星星,用您們那明亮的星光照亮每一位學生的心靈,祝福你們。
10、親愛的老師,向您表達我最衷心的感謝。在人生旅途上,您為我點燃了希望之光,您所做的一切潤澤了我的心靈,開闊了我的視野。
11、教師節到了,送你輕輕的風,快樂如影隨形。送你綿綿的雨,工作生活舒心甜蜜。送你悠悠的雲,幸福縈繞心曠神怡。送你皎皎的月,好運光輝共搖曳。
12、一支粉筆,兩袖灰塵,百般教誨,萬般用心。您用畢生的心血換來了我們的成就,卻熬白了自己的頭髮。教師節,願您勿太操勞,身體健康。
13、在我悲傷的時候,是您為我擦乾眼淚。在我迷茫的時候,是您為我指明方向。敬愛的老師,教師節裏,送上學生最誠摯祝福,願你平安快樂幸福永遠。
14、難忘你的諄諄教誨,那是一盞明燈。難忘你的温暖關懷,那是一彎明月。難忘你的細心講解,那是一份情意。難忘你的積極樂觀,那是一種力量,教師節快樂。
(2017-09-04)
還記得童年的時候,每逢過年,家裏都會製作糖酥餅,糖酥餅吃起來非常的香甜酥脆在那個時候算是一種非常好的美食了那麼接下來的這篇文章當中,就帶大家來一起回憶童年的味道,糖酥餅的做法,都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寧式白糖酥餅,式樣精細,色白略帶微黃,酥層均勻,薄而不碎。
原料配方 皮子:麪粉10.5公斤 熟豬油3.25公斤 飴糖0.75公斤油酥:麪粉5.5公斤 熟豬油3公斤。
餡料:熟麪粉7.5公斤 熟芝麻屑1.5公斤 豬板油5公斤 綿白糖10公斤 瓜子仁0.75公斤 黃丁0.25公斤 桂花0.5公斤 核桃仁1公斤 精鹽0.025公斤。
附料:芝麻2.5公斤
製作方法 1.原料處理
(1)熟芝麻屑。先將芝麻用水淘淨,擦去皮入鍋炒熟,冷卻後搗成碎屑。
(2)餡料所用熟麪粉。先用蒸籠蒸熟後,再用滾筒碾細(不用烘乾)。
(3)豬板油。將生板油剝去板油衣皮,切成小丁和用於餡料中的白糖拌在一起,醃製二天後再行使用。
2.皮子。先將熟豬油與飴糖加麪粉拌均勻,再加温水3.5~4公斤,拌和後,製成麪糰。
3.油酥。熟豬油與麪粉一起拌勻擦透即可。
4.餡料。將芝麻屑、板油丁、糖、鹽等幾種原料攪拌均勻,然後加入熟麪粉擦製成團。
5.制餅。以上4個製作程序完成後,將皮和油酥各分為10塊,將每一分油酥包進每一分皮子,用滾筒加以延壓成方形皮子(約1.1釐米厚),這時再將上下兩面向當中折起為二層,再將左右兩端也向當中折起,共為四層,繼用滾筒向前後延壓成長條,用刀在當中劃條縫,將皮子向左右兩面剝開(又成方形),這時可以捲成圓條,分成120小塊,將每一小塊用手掌撳薄,就成為酥皮。
餡料同樣分為10塊,每塊分成120小塊,每小塊餡料包進每張酥皮,待封口後,放在盛有芝麻的盤中撳一下,貼上一層芝麻,撳扁,涮上少許水。
(2017-09-26)
文章獲得金雞獎最佳新人導演獎,後來在採訪中談到姚笛時,他也是第一次回應,然而“未語淚先流”,拋開道德觀來講,文章與姚笛似乎是青春正好的年華,鸞鳳最佳的情侶。在不經意間而來,在刻骨銘心而去。在道德上他們兩人都有錯,在愛情上姚笛也是一個無辜者。現在姚笛還被印着“小三”的代名詞,被很多人唾罵者,當然那些罵她的人大多數是婚姻裏的女性,然而還有一部分人對姚笛表示理解,因為愛情本身就可以讓人衝動,讓人奮不顧身,讓人寧願粉身碎骨。但是在社會巨大的壓力面前,文章退縮了,害怕了,恐慌了,迴歸家庭。當然這樣的事情從道德觀來講,這是一個正確的行為,如果從愛情觀來講,文章無疑是個無恥者,把所有的罵名都推向了姚笛。
姚笛被眾人罵,無可厚非因為她破壞別人的家庭,是所謂的“狐狸精”,但是姚笛一個人默默承受,卻無需道歉,因為愛有是非,卻無對錯。所謂情不能自已,故而一往情深。現在社會常常戲稱,沒有牢固的婚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如果姚笛此後一直單身,心中最愛仍是文章,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她獲得大眾原諒嗎?她還會被大眾辱罵嗎?想來不會的,甚至連馬伊琍都會覺得她很可憐,她很值得同情,因為這個時候她就是弱者。
李連杰與前妻黃秋燕
在愛情史上特別是民國期間,為了愛情不顧一切世俗禮法道德的批判,反而被稱為追求自由與愛情的勇士,比如大詩人徐志摩簡直就是一個超級負心漢,當髮妻張幼儀懷着孕的時候,他逼着她馬上離婚,因為他那個時段非常迷戀林徽因,最後迎娶了朋友的妻子陸小曼,二人道德上都有缺陷,在愛情上卻是勇敢。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愛情或許感動了很多人,畢竟一個人做小三能做數十年確實不容易,最後張學良還是跟原配離婚,給了趙四小姐一個名份,相反那個原配苦苦等待張學良幾十年,最後還是被對方狠心拋棄了。
李連杰第二任妻子利智
文章的“老爸”李連杰當年也是“出軌”,當年的“利智”和姚笛一樣,也是“小三”,只不過李連杰比文章心狠,認為自己最愛的是利智,所以果斷的拋棄了髮妻,而李連杰的髮妻黃秋燕獨身一人撫養兩個幼女。可是現在呢幾十年過去了,利智也不會被人罵小三了,李連杰也成為了好男人好丈夫了,當利智談及她嫁給李連杰的感受時,她只説了這樣四個字“不枉此生!”,如果文章也像李連杰那樣,果斷心狠無情,那麼姚笛日後嫁給文章的話也會説“不枉此生”
(2017-09-28)
中秋節的兒歌有哪些
《月姑娘》
月姑娘在天上,圓又圓亮又亮,
花姑娘在樹上,又美麗又清香。
《月亮好朋友》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
袋裏裝着兩隻蛋,送給月亮當早飯。
《中秋節》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八月十五月正高,月亮婆婆過生日。
甜月餅、紅柿子、蘋果香蕉紫葡萄。
送給婆婆過生日,婆婆對着我們笑。
《天上一個月亮》
天上一個月亮,水裏一個月亮。
天上月亮尖尖,水裏月亮彎彎。
天上月亮掛胸間,水裏月亮當小船。
《初一月亮》
初一一條線,初二看得見,
初三初四像娥眉,十五十六圓又圓。
《月亮奶奶》
月亮奶奶,愛吃韭菜,韭菜侯辣,愛吃黃瓜,
黃瓜有種,愛吃油餅,油餅噴香,愛吃片兒湯,
片兒湯不爛,愛吃雞蛋。
《全家拜月》
八月初一,太平初一
月到中秋,全家拜月
寶塔燈,照照天地
花下藕,藕絲連連
紅石榴,榴開見子
團圓餅,夫妻同偕到老
和家和睦團圓
《月兒彎彎》
月兒彎彎掛樹梢,好像一把小鐮刀,
我要借它用一用,割把青草餵羊羔。
月亮彎彎彎上天,牛角彎彎彎兩邊,
鐮刀彎彎好割草,犁頭彎彎好種田。
《月亮月亮》
月亮月亮明明,走路帶上大燒餅,
一邊走一邊咬,到月底吃完了,下月十五又圓了。
《月亮笑》
紫不紫,大海茄,八月裏供的是兔兒爺。
自來紅,自來白,月亮碼兒供當中, 毛豆枝子亂哄哄。
雞冠花,生個紅, 圓月的西瓜皮兒青。
月亮也吃得哈哈笑, 今晚的光兒分外明。
《月亮歌》
八月十五月亮圓,月亮圓圓像銀盤,
紅木桌子金閃閃,西瓜月餅供上天,
海棠果,紅棗鮮,當中擺個大鴨梨,
紅白石榴兩邊站,手捧甜球把月拜,
拜的月亮爺爺心歡喜,銀輝朗朗撒滿地,
保咱天下都平安。
《月亮鞋》
月亮鞋,中秋節,吃月餅,供兔爺,
穿新襪,換新鞋,跟奶奶,拉姐姐,
上趟前門逛趟街。
月亮光光,騎馬燃香,東也拜,西也拜。
月婆婆,月奶奶,保佑我爹做買賣,
不賺多,不賺少,一天賺三大元寶 。
(2017-09-29)
本文摘自:光明網,作者:仲富蘭,原題:釋放中秋節的文化內涵
中秋節是當代社會經濟文化生活變遷的折射
月到中秋分外明。乙未年的中秋節正向我們走來。坊間有關傳統節日氛圍“濃”還是“淡”的話題也多了起來,許多人感覺中秋節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味道在變淡,氣氛在變淡。議論中秋節日氣氛的“濃”還是“淡”,確實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筆者以為,花好月圓的中秋節好比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平台,是當代社會經濟文化生活變遷的折射,也是人作為主體對於節日文化的感受。節“濃”節“淡”,既連接着人們對於對中秋節文化內涵,也關乎社會生活的物質生活水平。如果僅僅把中秋節理解為一個吃喝遊樂的“月餅節”,或是國家的法定假日,放假休閒,放鬆身心,如此,則抽取了中秋節的靈魂,味道不淡才是怪事!與此相聯繫的是對於中秋節日物質性的思考,在計劃經濟時代,物質極度匱乏,生活非常單調,人們準備過節,忙忙碌碌,好像很熱鬧,氣氛也濃烈。如今,生活的色彩多了,追逐的目標多了,甜膩膩的月餅也吃厭了,於是,主觀感受上,好像中秋節的氣氛淡了,味道也淡了。
其實,作為社會成員需要了解中秋節的文化內涵,體會中國人過中秋節的快樂與價值。我想,這種快樂與價值絕不止於它的物質性,而在於中秋節從本質上的精神與物質的統一性。我們民族從悠遠的歷史長河中走來,各種各樣的祭祀,充分體現在四時八節中,人們需要表達感念上蒼(或叫神靈,或叫大自然)的恩賜,需要向天地祖先致敬,傳統節日與這種祭祀緊密相連,觀察傳統民俗節日,幾乎都離不開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祭祀產生了節日,表達的是“敬天、禮地、愛人”這三種基本的情感指向,中國人所崇拜的是天神、地祗、人鬼三種類型的神明。天神之中,按等級分為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和列星三等,太陽和月亮就是華夏先民最崇拜的自然神之一。
中秋節,是“祭月節”,也是“團圓節”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應該説,是華夏民族歲時節日系統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民俗節日。中秋節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從上古時代就有的月神信仰衍變而來的敬月習俗,以及流傳幾千年的祭月之風,它實際上是華夏民族的“祭月之節”,這個節日保存着先民古老的天地人和的哲學思考,藴含着華夏子孫生生不息的敬月信仰。《周禮》中即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説法,但那時的“中秋”只是單純的月令時間,並無節日之意。中秋成為節日,是唐宋以後的事。嫦娥奔月、金蟾玉兔、吳剛折桂的美好傳説,還有月餅起源與元末起義之事等等,無一不是附着在中秋節上面的美麗傳説,這些美好傳説與故事,又進一步豐富了中秋節的文化內涵。
嚴格地説,中秋與中秋節日是兩回事。《周禮》中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記載,其中所説的“中秋”還不是指節日,中秋成為節日,是唐宋以後的事。隋唐時代,特別是盛唐的繁榮,逐漸激發了民間在仲秋祭月時節的玩賞之風,賞月之風和民間流傳的祭月風俗逐漸合流,詩歌勃興,科舉開考,無數背井離鄉的士子,在丹桂飄香的時節由“舉頭望明月”的月神祭祀,由紀而祭,由祭而慶,人們並不十分刻意追求在秋夕祭月,所以,最接近秋分點的一個滿月日,就成了這一秋月祭賞之節最佳的選擇。唐代文人八月十五玩月吟詩的風氣,該是多麼優雅的活動啊,天上的一輪明月逐漸披上了人情的薄紗。宋代文人中秋玩月多伴隨着宴飲聚會,這一形式也為民間富户、土豪所效仿。到北宋中期,形成了以文人官僚的詩筵筆會和市民宴飲玩樂並行的大眾化的節日。但宋代山河破碎,外敵侵擾,中秋的節義有了更不一般的內涵,中秋的圓月彌足珍貴,“團圓”的特徵及其象徵意義被凸顯出來,“祭月”與“團圓”,才使中秋節的習俗內涵變得完整而更富意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祭月情感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團圓期盼合二為一,奠定了中秋節日文化的基本內涵。中秋節,是“祭月節”,也是“團圓節”。
讓傳統中秋節日真正參與到當代生活之中
而今,人們忽視了華夏兒女的月神信仰,忽視了中秋節的團圓價值,精美的天價月餅,炫目的中秋華彩,黯淡了真正的月光。如果僅僅把中秋節變成“月餅節”,“聚會節”,丟掉了節日的靈魂,那會是很沒勁的,其中的中國氣派、中華韻味、華夏曆史、民族範兒就無從體現,也無從談起。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在人們心中產生情感共鳴,中秋節應該與人們的現代生活之間,找到一種契合的方式。“旦復旦兮,日月光華。”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中秋節,更要從程式的過節方式中解放出來,讓傳統中秋節日真正參與到我們的當代生活之中。隨着當代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中國國力的增強,藉助於當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借鑑互聯網+的方式,圍繞“祭月”與“團圓”的主題,可以創意出許多新的過節方式,或親友聚會,或出門購物,或外出旅遊,充分享受生活之精彩、感受生命之深沉,以特別放鬆的心情,悠閒而充實地過好這個節日,賦予中秋節新的內涵,使古老的中秋節釋放出巨大的光彩!(作者: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長春用户07xxx721”:祝福中秋節團圓
網友“用户63xxxx369”:好
(2017-09-08)
(2017-09-28)
有趣的中秋節童謠大全
《爺爺為我打月餅》
八月十五月兒明呀 /爺爺為我打月餅呀
月餅圓圓甜又香呀 /一片月餅一片情哪
爺爺是個老紅軍呀 /爺爺待我親又親呀
我為爺爺唱歌謠呀 /獻給爺爺一片心哪
《月餅謠》
月兒大,月兒圓, 天上一個大月餅, 夠吃十五天。
如果你不信, 抬頭看天邊, 十五月兒亮又圓,
二十二三缺半片, 二十七八細又彎, 三十晚上看不見。
《中秋節》
中秋節,月光光,全家一起看月亮,
月兒圓,月兒亮,月餅甜,月餅香。
吃月餅,看月亮,説説笑笑喜洋洋。
《中秋拜月歌》
月亮亮/吃大餅/大餅勿吃吃小餅
小餅勿吃吃香稃/吃了餅/風調雨順
吃了稃/生活步步高
《中秋博餅》
中秋月餅一面鏡,照甲大廳光映映。
街頭巷尾博月餅,厝內喊甲大細聲。
孫仔細漢博一秀,阿姐博無讓大兄。
博着對堂安媽贏,安公博着狀元餅。
《月姐姐》
月姐姐,多變化,初一二,黑麻麻,
初三四,銀鈎樣,初八九,似龍牙,
十一二,半邊瓜,十五銀盤高高掛。
中秋月,淨無暇,圓如鏡子照我家。
打麥場邊屋檐下,照着地上小娃娃。
娃娃牽手同玩耍,轉個圈兒眼昏花,
一不留神摔地下,連聲喊痛叫媽媽。
雲裏月姐説他傻,引得大家笑哈哈。
《月夜思鄉》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星星稀少月亮冰冷橫跨天河,
萬物無聲只有我獨自唱歌。
老家相隔千山萬水數萬裏,
晚上心裏感觸在他鄉鄉愁多。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
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
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拜月娥》
月娥姐/月明明/月中有株婆娑樹
婆娑樹上掛紫微/紫微星出保子星保夫星
保男保女接宗支/枝枝葉葉興旺生好子
月娥出來免災星/家中添財又添丁
《月亮粑粑》
月亮粑粑,肚裏坐個爹爹,
爹爹出來買菜,肚裏坐個奶奶,
奶奶出來繡花,繡雜餈粑,
餈粑跌得井裏,變雜嘎麻,
嘎麻伸腳,變雜喜鵲,
喜鵲上樹,變雜斑鳩,
斑鳩咕咕咕, 告訴和尚打屁股!
《椅仔姑》
請你八月十五來坐土
土腳起鉸蓮花繡蓮子
蓮子燴姑仔今年你幾歲
三歲三穿白衫滾烏邊
穿繡裙繡荷包
荷包腰肚圍穿色褲滾青邊
也有花也有粉
也有胭脂給你姑仔點口唇
也有鉸刀尺也有花粉鏡
姑仔神那到
梏三下水桶來顯聖
《月光光》
八月呀十五呀,月光光,
阿姆(媽)同涯(我)唉拜呀拜月光;
阿姆(媽)問涯(我)一聲,
故鄉就在哪方啊,
月光呀月光光,你照呀照四方,
請你講(告訴)涯(我)知呀,
哪裏系(是)涯(我)個(的)故鄉;
八月呀十五呀,月光光,
阿姆(媽)同涯(我)唉拜呀拜月光;
阿姆(媽)就講(告訴)涯(我)知呀,
故鄉就在唐山啊,
月光啊月光光,你照呀照四方,
阿姆(媽)就講(告訴)涯(我)知呀,
唐山系(是)涯(我)個(的)故鄉。
(2017-09-29)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其起源有幾種不同的説法。
説法之一,月餅源於秦漢時長江流域一帶的粘米餅子,時稱餈粑,隋唐時成形,盛於宋代。
説法之二,也有史料記載,月餅最早出現是在南宋,不過當時的月餅與中秋節沒有必然的聯繫,只是作為蒸食品在飲食市場上出現而已。
説法之三,真正意義上的中秋月餅是在明代出現。當時,北京城裏有一種用果餡做的月餅,自此人們在八月十五中秋節開始自己製作月餅,自家食用或是饋贈親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
説法之四,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
説法之五,是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説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
説法之六,在眾多的傳説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月餅傳信息”一説。相傳元朝未年,統治者的殘暴統治引起了廣大人民的普遍憎恨,到處都在醖釀起義和反抗。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防止人民造反,規定民間不準私藏鐵器,只准十家人合用一把菜刀。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在中秋節時,將中秋起義的時間寫在紙條上,夾在月餅裏送給各家各户。人們掰開月餅見到紙條,就紛紛拿起菜刀,聚集起義,掀起了反抗元朝統治者壓迫的高潮。為了紀念這次起義,人們每年八月十五便吃月餅且相沿成習。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 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感謝大家的閲讀,歡迎大家點贊,關注和評論。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