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張德霖9日在“扶貧用地政策論壇”上透露,截至2017年6月,中國河北、山西、吉林、江蘇等13省份的貧困地區土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已協議交易334.53億元(人民幣,下同)。扶貧用地政策效果顯現。
資料圖:國土資源部。中新社發 龍喜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是一項國土資源超常規政策,主要是指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一些地方通過對分散的農房進行重新整合、建新拆舊,以及土地整理復墾等措施將節約出來的少部分農村建設用地以指標調劑的方式按規劃調整到城鎮使用。
過去,為了防止濫用政策侵害農民權益,中國官方對增減掛鈎政策的使用有着非常嚴格的限制。近年來,這一政策被更加靈活地運用於扶貧開發。
去年2月,國土部出台政策,明確在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允許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指標在省域範圍內使用。
2017年,增減掛鈎政策進一步拓展,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可將增減掛鈎節餘指標在省域內流轉使用,適用範圍由原來的832個貧困縣拓展到1250個貧困縣。
各地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各有側重。如:安徽省金寨縣將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與增減掛鈎節餘指標流轉結合,實現收入49.54億元。四川省允許貧困地區預支使用30%增減掛鈎節餘指標,並綜合採取縮減非貧困縣增減掛鈎計劃,獎勵承接貧困縣增減掛鈎指標地區用地計劃指標等措施,已實現交易67.78億元。古藺縣和敍永縣以增減掛鈎節餘指標發行全國第一支易地扶貧搬遷債券20億元。
除增減掛鈎政策外,近年來實施的扶貧用地政策還包括專項用地計劃政策為脱貧攻堅項目落地提供保障以及進行土地整治“向耕地要效益”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