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泥團組成的行星,聽上去像是恐怖電影裏面的場景,但有科學家稱,我們的地球在45億年前可能就是如此。科學家在論文中稱,地球最初可能就是由一團旋轉着的泥團組成和小行星組成的,上面的温度很高,可以融化冰塊。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和亞利桑那州行星科學研究院的研究者對某個假説很感興趣。這個假説認為,組成原始地球的岩石可能與今天掉落到地球上的隕石或多或少有些相似,隕石和塵土在重力作用下聚合到了一起。其中的隕石是碳粒隕石,這種隕石雖然數量很少,但卻是早期太陽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研究者稱,這些隕石上的成分與水和一些複雜的有機物之間有奇妙的化學反應,所以很多人認為這些隕石可能就是早期地球的祖先。但水在其中的作用卻是大家爭論不休的點。早期的地球又濕又熱,要解釋這個原因,或許還需要建立更加穩定的模型。
上面提到的假説認為,這些隕石上會發生熱液蝕變,形成堅硬的岩石,而水和冰的數量很少,被封存在岩石的小孔中。而科廷大學和行星科學研究院的Bryan Travis等人則有了一個相反的想法:也許早期的地球是由塵土、冰塊和未融化的岩石所組成的大泥團。
Travis稱,“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所產生的熱量會讓冰塊融化成水,水與灰塵一起就成了泥。”所以胚胎時期的地球多少有點像個大泥團。
他們用水文數值模型模擬了不同大小的碳質球粒隕石上的水和礦物質活動,結果發現經過熱液蝕變的隕石的數據最為符合要求。對於小行星來説,它們可能要經過好幾百萬年才會固化,所以隨着地球漸漸變大,它的外層更多是泥土狀的,而非岩石狀。
但這不能解釋為什麼地球比附近的星球要更濕。目前最好的解釋是,來自太陽系的冰狀隕石是地球的主要水源,而地球的温度和磁場讓這些水分能夠被保存下來。
該研究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