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回應質疑竟別有用意

  據香港《明報》報道,長和系主席李嘉誠29日首度回應近日媒體對他“撤資”的評論,他在聲明中也回應了一些輿論有關他“不愛國”的質疑,以北宋文學家蘇軾詞句“此心安處是吾家(鄉)”,以及唐代詩人白居易詩句“我身(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表心跡。

  

  資料圖:香港長江實業董事局主席李嘉誠。

  據報道,對於內地有評論文章重點批評李嘉誠撤資,集團發言人表示,香港包括國企在內有近七成是離岸公司架構運作,目的是為了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及更高效的運作模式,“我們做法相同”。發言人稱,李嘉誠既沒有在重組時減少持股比例,亦沒有從中套現,“撤資”指控完全不能成立。

  長和集團強調,這次是李嘉誠首次就事件作出回應,網上一切借李嘉誠之名流傳的文章,均非屬實。

  長和發言人説,在彙集傳媒眾多提問後,昨日一次性回應。

  據報道,李嘉誠昨日的回應,有一條“自問自答”的問題是:“部分抨擊言論質疑你‘不愛國’,有何回應?”

  李嘉誠以北宋文學家蘇軾詞句“此心安處是吾家(鄉)”,以及唐代詩人白居易詩句“我身(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表心跡。

  報道説,“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軾於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烏台詩案”險被處死後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好友王鞏受牽連,貶至嶺南的賓州。4年後,王鞏北歸,蘇軾問及王鞏隨行的歌妓柔奴嶺南風土人情,柔奴答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該句呼應蘇軾當年被貶謫的身世,令他大為感動,將柔奴所言寫入《定風波》,化為“此心安處是吾鄉”。

  報道説,昨日的聲明中,稱“李先生兒時歷經戰亂,然後目賭國家改革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天天進步,內心觸動不已,對於一切是是非非,李先生雖感到痛心,但認為蘇軾及白居易説得好……”

  報道説,聲明將李嘉誠身世與詞句結合,似有呼應蘇軾落筆之時顛沛流離的經歷之意。

  而白居易的“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出自《初出城留別》,寫要離開京城,揮別親友心情。

  李嘉誠在聲明的首段表示,最近一些人對他本人和集團作出毫無根據的指責,惹來網民及傳媒的關注。在此,他多謝各位的關心,並藉此機會作出回應。他説,言論自由是一把兩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對於為何頻頻出售內地房地產業務和“撤資”的指責,李嘉誠回應説,過去10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過70%(包括國企)的架構選擇離岸設立公司,目的是為了讓企業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和更高效運作模式,“我們的做法相同,集團進行重組及在開曼羣島成立公司,而集團在港註冊及上市地位不變”。

  李嘉誠稱,重組過程中,他個人並沒有減少持股比例,也沒有從中套現,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此外,李嘉誠表示,所有投資及出售資產所得的回報屬於公司,並回到股東手中;一如以往,集團將繼續在全球,包括在內地尋找投資機會。過去兩年,集團對全球地產業務持審慎態度,加上內地房地產方面,部分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但集團在內地發展中和將發展的總樓面面積遠高於2000萬平方米。

  李嘉誠進一步指出,習主席最近提倡“一帶一路”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所以集團投資海外業務,與國家政策並無牴觸,而且集團的股東也清楚,海外投資的盈利均屬於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終通過派息,能令股東受惠。

  今年1月,在集團的重組中,李嘉誠曾遭到外界質疑是否“遷冊撤資”。當時,李嘉誠決定將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合併,又分拆為兩家新上市公司——長和與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但這兩家新公司均選擇在開曼羣島註冊。今年9月,集團再次重組,旗下長江基建有限公司將與電能實業有限公司合併。此次合併完成後,李嘉誠在香港註冊的電能實業將被併入在百慕大羣島註冊的長江基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5 字。

轉載請註明: 李嘉誠回應質疑竟別有用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