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業除了對成績的要求外,對考試的填報還存在着一些限制。所以在選擇醫學類專業時,要特別注意體檢要求。如口腔醫學、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不招收“左撇子”的考生。
由於我國對學科劃分較粗,以及一些專業的跨學科屬性,一些專業難免交叉。報考醫學專業的考生,需要了解:第一,醫學學位授予。如醫學一級學科中並不是所有專業都授予醫學學位。如“食品衞生與營養學”“藥學”“藥物製劑”“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實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眼視光學”“康復治療學”“口腔醫學技術”“衞生檢驗與檢疫”和“護理學”等專業都授予理學,而不是醫學學位。第二,其他學位授予。一些專業屬於交叉學科範疇,但在具體的門類上又屬於各自不同的門類。如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工程、醫學信息工程等專業雖然與醫學有關,但在門類上屬於工科範疇,而非醫學門類,培養的方向多是與醫學有關的工業設計方面,而授予工學學位。
醫學專業的特殊性,以及較長的學制,就讀醫學專業的回報率應該比較高。在西方,醫學專業的收入回報率處於中等,其中的牙科更為突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醫學專業回報率相似,在行業中社會地位較高、待遇也較高。但是,需要特別明確的是:第一,醫學學科中有11個專業,並不是所有專業待遇都處於中等。一些專業可能就業也存在着一定難度。第二,回報率不具有恆定性。換句話説,當前不好就業或待遇不高的專業,並不意味着考生畢業後就業情況或待遇情況就不會發生變化。反之亦然。第三,回報率與學生自己的努力有很大的關係。
另外,地域的適應性。考生在填報志願時,還需要考慮地域是不是適合自己。一些長期在南方的考生,不一定適合北方的季候。還有的考生,可能自己咽喉的疾病,可能不適應地處環境不好大城市的高校。還有的高校由於前些年的擴招,學生人數增加,一些高校建立了分校或搬入了高教園區。研究生留在本部,而本科生在新校區,影響到一些學生接觸教授的機會。
2018年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科目及專業目錄:
(2017-10-11)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生招生指南
2017-06-15
中科院遙感地球所
1
簡介
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成立於2012年10月,在遙感應用研究所、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基礎上組建,為中國科學院直屬綜合性科研機構。
戰略目標:研究對地觀測前沿理論及遙感信息機理,建設運行國家航空航天對地觀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天空地一體化技術體系,構建形成數字地球科學平台和全球環境與資源空間信息保障能力,為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和促進學科發展做出創新性貢獻,建成國際一流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遙感地球所擁有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數字地球重點實驗室、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航天局航天遙感論證中心、遙感衞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衞星遙感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省部級科技平台;擁有遙感衞星地面站和航空遙感飛機兩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承擔陸地觀測衞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和航空遙感系統兩個國家大科學工程建設項目,建有遙感綜合試驗場,擁有1986年以來十餘顆遙感衞星多達330萬景的歷史數據;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地球觀測組織成員國際數字地球學會、國際科學理事會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國際項目辦公室、CAS-TWAS空間減災優秀中心、中國地理學會環境遙感分會等國內外科技合作平台;此外還有中加對地觀測能力建設中心、中澳空間信息聯合研究中心、遙感考古聯合實驗室、環境遙感與數據同化聯合實驗室、中法聯合實驗室、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信息管理中心、公共衞生空間信息技術應用研究中心、數字長城工程委員會等合作研究機構;主辦學術刊物有《國際數字地球學報》(SCI期刊)、《遙感學報》和《中國圖像圖形學報》。
遙感地球所的成立,旨在進一步加強中科院在遙感對地觀測科技領域的綜合優勢,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目標,更高水平地開展科學前沿研究,是中科院實施“創新2020”和“一三五”規劃的一項重大舉措。
中國科學院遙感地球所(奧運園區)
中國科學院遙感地球所(新技術園區)
2
人才隊伍
截至2017年6月,遙感地球所在崗人員700餘人,中科院院士3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4人,“傑青”1人,“優青”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入選者2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0人,高級科技人員337人。具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生培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2個二級學科博士生、碩士生培養點,4個專業學位碩士生培養點。
截至2017年6月,遙感地球所研究生導師100餘人(博導50餘人),在學研究生481人(博士生243人),留學生8人,在站博士後40人,另有客座學生100餘人。計劃每年招收博士生70餘人,碩士生80餘人。
3
招生專業
遙感地球所具有“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生培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具有2個二級學科博士生、碩士生培養點,具有4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生培養點。
4
招生方式
遙感地球所碩士招生方式包括:推薦免試,全國統考
接收推薦免試生主要流程:
申請階段:7-8月,申請人可登錄遙感地球所網頁查看招生目錄,聯繫導師,登錄中科院大學的推免申請系統,提交申請信息。
面試階段:7月下旬夏令營期間組織營員自願參加第一批面試;9月初,遙感地球所通知未參加夏令營的申請者中導師推薦人選參加第二批面試。
網報階段:9月中旬-10月中旬,通過遙感地球所面試的學生,登錄教育部推免系統完成網上填報和擬錄取。
複查階段:4月,遙感地球所對推免生思想、學習等情況進行復查。
全國統考招生主要流程:
遙感地球所博士招生方式包括:直接攻博,碩博連讀,公開招考
直接攻博:從推薦免試的本科畢業學生中直接遴選錄取為博士生。申請方式同推免生。
碩博連讀:從碩士生中遴選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連讀資格的學生,在其通過博士生資格考核後確定為博士生。碩士生在第三學期以後提交申請並參加轉博考核及相應年份網上報名。
公開招考:面向社會公開招生,由遙感地球所自行命題,從報考考生中擇優選拔,錄取為博士生。一般招生日程:12月報名,3月初試,4-5月複試。
5
複試基本要求
碩士複試要求:
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歷年招生錄取分數線-碩士篇
政治、英語、數學一由國家統一命題;專業課由中科院大學、遙感地球所命題,考生可登錄中科院大學招生網、遙感地球所招生頁面查閲考試大綱等信息。
博士複試要求:
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歷年招生錄取分數線-博士篇
英語由中科院大學命題,兩門業務課由遙感地球所命題,均不應低於60分。考生可登錄遙感地球所招生頁面查閲業務課參考書目等信息。遙感地球所近年博士生報考錄取比例不超過5:1。
06
培養模式
遙感地球所秉承中國科學院大學“三統一、四融合”的辦校方針,堅持“科教融合、創新實踐、育人為本、服務社會”的教育理念,實行“兩段式”培養模式:新生首先集中學習基礎理論和專業課程;隨後深入課題組,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科研任務和學位論文。培養過程以國科大校訓“博學篤志,格物明德”(淵博學識、遠大志向、求是精神、健全人格)為指南,促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遙感、對地觀測、空間地球信息科學領域合乎科教興國時代需求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從而落實成果、人才、思想“三位一體”發展戰略。
學生作為科技創新隊伍的生力軍,在知識創新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藉助遙感地球所先進的科研設備,充足的信息資料,受益於良好的學術氣氛和人文環境,學生們取得了可喜成績。自2000年以來,共獲得全國優秀博士生論文提名獎1人次,中科院優秀博士生論文2人次,中科院院長優秀獎23人次。獎助學金待遇方面,碩士每月約2200元,博士每月約3600元。
7
就業去向
截至2017年6月,遙感地球所畢業研究生1746人(其中博士生788人)。除在國內外繼續深造以外,其就業方向主要為:相關政府部門、科研院所、高校及高新技術企業,就業率達100%。
遙感地球所視研究生教育為社會進步、事業發展和人才成長的共同需要,願意成為有志青年成才道路上的重要階梯。
歡迎具有較好數理基礎並具備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電磁場理論與電子技術、應用數學、計算機應用、信息、光學、氣象、生態環境、地質地理及地球科學專業基礎的有志青年報考並來我所攻讀博士、碩士學位!
8
招生時間表
中科院遙感地球所∣一個有用的公眾號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6-15)
招生 | 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研究生招生各學院招生諮詢羣
2017-06-08
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研究生招生各學院
招生諮詢羣
各位考生:
歡迎您選報華南理工大學!為做好我校2018年研究生招生諮詢工作,更好的為廣大有志於報考我校研究生的考生服務,在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不斷創新工作形式,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深度。
在201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啓動之際,我校繼續在在讀研究生中,以各學院一級學科為單位,選聘了研究生招生聯絡員(均為全日制在校生)參加我們的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諮詢工作。同時,我們還以招生學院為單位設立各學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諮詢羣,各學院在讀研究生(學院招生聯絡員、宣傳員)、學院研究生教務員、招生工作辦公室人員會分別加入各學院諮詢羣內,集中接受廣大考生諮詢,為考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和幫助。歡迎廣大考生根據本人需求,選擇對應的學科或學院進行諮詢工作。
熱忱歡迎各高校有考研或推免志向的考生積極報考我校,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以上形式為你們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務。有關我校研究生招生更多信息請考生留意本網發佈的信息。也請關注華南理工大學研招辦官方微信(華南理工大學研招辦微信號SCUTYZB)或新浪官方微博(http://e.weibo.com/scutyzb)。
華南理工大學招生工作辦公室
二〇一七年六月八日
信息來源/招生工作辦公室
編輯/臧江江 新媒體工作室
歡迎小夥伴們來華南理工大學讀研!
點擊播放
GIF/18K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