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良講解平時工作。 吳濤 攝
杭州9月21日電(吳濤)來自大山裏的外來務工青年程海良起點並不高,高中畢業後當過消防兵,還幹過一段時間裝修。2002年進了杭州朝陽橡膠有限公司,從底層幹起,通過刻骨鑽研的韌勁和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年摸爬滾打後,成為了一名技術精湛的雙證鉗工技師,讓一台台出了問題的歐美高新技術設備“起死回生”。
時間追溯到2007年,公司從德國進口了斜裁機(製作輪胎環節中用到的一種機器),德國方面承諾可用十年,但是用了三年,剎車方面就出了問題,機器在公司三個月無法動彈,程海良卸載後研究了三天,解決了!而這樣的案例後續又發生了多次。
程海良還擅長的一件事是將進口設備改良優化直至國產化。據瞭解,杭州朝陽橡膠有限公司2002年建廠時,設備基本全部是進口的,到目前進口設備只佔10%左右。
比如上述德國進口的斜裁機,程海良通過換刀、調刀方法及安裝工裝優化改進,從原先換刀時間6小時降低到現在3小時,提高了機台的運轉率和生產率,一年可為公司創造效益213萬元。
程海良接受記者採訪。 吳濤 攝
在處理德國進口簾布直裁機上面,程海良通過拼接裝置將其國產化,解決了進口設備備件申報週期長、貨物緊張等問題,通過創新改造,使設備產能提高、質量提升,全年為公司創造效益167萬元。
廢舊零部件在程海良手裏也化成了“寶貝”。2015年,企業原來的帶束層整理機已不能達到工藝要求,買一套新的設備需要153萬元。程海良修舊利廢,動腦筋、想辦法、找資料,反覆實驗,製造一台新的帶束層整理機,經公司測試完全符合工藝要求,一年可為公司創造效益231萬元。
在程海良成長的同時,他時刻不忘調教徒弟。通過他的傳、幫、帶,近些年,程海良為公司培養了5名技師,13名高級工,16名中級工。他有3個徒弟被派往中策橡膠(泰國)有限公司擔任全鋼各維修模塊負責人。“丟人也不能丟到國外,我們輸出的人才技術絕對過硬。”程海良説。
程海良講解檢修零部件要領。 吳濤 攝
有接近程海良的杭州朝陽橡膠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不但毫無保留地將技術教給徒弟,程海良還抽出精力根據徒弟們自身特長制定了不同的教導方式,自編了“聽、看、查、想”四字要訣(即對運轉聲音多聽,運轉設備多看,運轉部件多查,運轉現象多想)。”
程海良接受記者採訪時候説,“不教會徒弟,自己肯定會忙得要死;但主要原因我們是一個團隊,不教徒弟既影響團結,公司效益還無法保障。” 如今的程海良擔任公司全鋼一分廠設備維修保養組組長,帶領一個27人的團隊。
即便徒弟很多,程海良也很忙。程海良説,“自進公司後,我就沒有休息過五一、十一等假期;平時除了正常上班外,半夜公司有機器檢修急事也會喊我,每月大概有那麼一兩次。”這樣算下來,程海良連續十五年沒休“黃金週”。
正是憑着高超的技術和踏實的工作態度,程海良2010年被評為杭州市工業系統“十佳師傅”;2015年被授予杭州市首席技師;2016年被授予杭州市工業系統“十佳工業工匠”。程海良説,“工匠精神嘛,我自己的理解就是簡單事情也沒有捷徑,技術員更沒有投機取巧的可能,要一步一個腳印走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