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恐龍時代10大最神奇的遠古動物, 陸地行走的鯨, 大滅絕倖存的野獸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綜合

  1、歐巴賓海蠍:歐巴賓海蠍是寒武紀的遠古動物。生活於大約5.3億年前的海洋之中,大概位於現在加拿大所處的位置。它們長有5只帶柄的眼。科學家們推測,歐巴賓海蠍有可能是蝦的遠親。

  2、甲青魚類動物:甲青魚類動物是最早的帶殼脊椎動物之一,是一種沒有下顎的魚類。它們在4.3億年到3.7億年前最為常見。

  3、怪誕蟲化石:怪誕蟲是已經滅絕了的一種動物。怪誕蟲與歐巴賓海蠍一樣,生活於大約5.3億年前的海洋之中,最早發現於加拿大,是寒武紀最著名的動物。科屬門,頭很小,軀幹背側具有7對斜向上生長的強壯的長刺。

  4、海果類動物化石:海果類動物的奇特之處在於它們完全不對稱。這種動物是海膽的遠親,3.5億年到5億年前生活於北半球的海洋之中。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看起來像是畸形的帶殼蝌蚪。海果類動物可能是脊椎動物的祖先。

  5、猛獁:猛獁的生活年代約1萬1千年前,源於非洲,早更新世時分佈於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可以適應草原,森林,凍原雪原等環境,少數種類如真猛獁披有長毛,有一層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類和豆類為食,冬季以灌木、樹皮為食,以羣居為主。最後一批猛獁象於公元前1670年左右滅絕。

  6、陸行鯨:別稱遊走鯨,攝食習性為肉食性,大約生活在四千九百萬到五千萬年前(始新世)。遊走鯨是一種早期的鯨魚,可以同時行走及游泳,是一種半水生哺乳動物。遊走鯨的化石在巴基斯坦附近發現,這個地帶在始新世期間是歐洲大森林的邊緣。

  7、水龍獸:已絕滅的類哺乳爬行動物。頭大、頸短、體桶狀。體形有點類似今日的河馬。其特徵是面部顯著向下折曲,因此頭骨很高。生活於湖泊池沼邊緣,以植物為生存活在二疊紀晚期到三疊紀早期,約2億5000萬年前,是一種極其古老的生物。科學家稱,二疊紀末期地球上曾遭遇了一次生物大滅絕災難,95%的地球生物都在一系列的火山爆發中遭遇滅絕,但這些“水龍獸”卻倖存了下來。

  8、恐鶴:恐鶴是一種不會飛的、巨大的肉食性鳥類,中新世時期在今天的南美洲大陸分佈。在2000萬年前,南美大陸還沒有大型哺乳類食肉動物。在這片大陸上,恐鶴處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9、雕齒獸:一種從化石中發現的犰狳狀食草哺乳動物,生活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間的南美洲包括從阿根廷的彭巴斯草原、烏拉圭到巴西一帶。存活直到更新世晚期(距今約30,000-8,500年前)。並在2千5百萬年前北美洲及南美洲因巴拿馬地峽的出現而連結時首次出現在美國西南部。它們在約於一萬年前滅絕。相信住在它們附近的原住人類獵殺它們及以它們的殼來作為遮蔽。

  10、石爪獸化石:石爪獸生活在一千二百萬年前,體形與現代馬差不多,腳上有爪,形狀像石塊,所以叫它石爪獸。


  無球跑動在籃球戰術中佔據重要的地位,往往一個出色的無球跑動能給球員帶來得分機會,對於進攻威脅大的球員,同時還是無球跑動高手的話,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僅能撕扯對方的防守,還能拉開空間,為隊友製造得分機會。NBA無球跑動厲害的球員總是能給對面製造麻煩,當然,這類球員都有一個特點,投籃特別出色。那麼,下面讓我們看下都有哪些無球跑動高手。

  1、斯蒂芬-庫裏

  毫無疑問,庫裏擁有歷史級別的投射能力,無論是有球在手還是無球在手,他在球場上就是一個威脅。除此之外,他的無球跑動能力也相當出色,防守他的球員總是想辦法緊緊跟住庫裏,畢竟如果跟丟,十有八九要給庫裏得分了。

  2、雷-阿倫

  NBA投進三分最多的球員。阿倫的無球跑動也是教科書級別。可以説,當年還在凱爾特人的阿倫,用他的無球跑動跑出球隊半個戰術體系。可見,他的無球跑動對於球隊來説何等重要。08年總決賽,主防阿倫的科比都表示體力跟不上,這也説明了阿倫無球跑動真的很強。

  3、理查德-漢密爾頓

  作為一名古典射手,漢密爾頓以中投準被人著稱“中投王”。在他巔峯時期,他的接球投籃極為優秀。但是他的無球跑動更加卓越,鮮少球員能跟上他的步伐,他太能跑了。他的體力似乎永遠保持着充沛狀態。04總決賽,就連體力不錯的科比防守他都感覺到吃力。

  4、雷吉-米勒

  很多人會記得米勒時刻,但他的跑動能力也不應該被忽略。他利用身形瘦高、短時間爆發力快的特點,將瞬間假動作虛晃後快速穿梭於大個子球員掩護的技術發揮到了極致。 他不需要太大空間就可以輕易穿過掩護接到球。 這在對面球員看來,無疑是奔潰的。一場比賽下來,跟丟幾個球都是家常便飯的事。

  5、JJ-雷迪克

  雷迪克以投射見長,相對來説,很少有持球進攻,往往他會通過無球跑動進行得分。他場均得分方式大部分來自無球跑動。很明顯的一點,他的三分機會幾乎都是通過跑動獲得的,2015~16賽季,他三分命中率高達47.5%。可見,他的無球跑動是多麼有效。

  6、克萊-湯普森

  湯普森的打法比較像傳統的得分後衞,得分是他主要的側重點。得分能力應該不用多介紹了,單節37分、三節60分都證明他有極強的得分爆炸力。其中無球跑動佔據他籃球技巧的主要地位。在這點,他毫不遜色隊友庫裏。他的擺脱、接球就投的能力總能給對手製造麻煩。

  7、德維恩-韋德

  早期的韋德打法勁爆凌厲,總是能以一敵五,他的突破給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值得一提的是,韋德也是一名無球高手。他的空切,找掩護中投的能力同樣很出色。三巨頭時期,由於隊內有詹姆斯,韋德更多的是打無球,總是通過無球跑動撕開對方的防守。

  8、凱爾-科沃爾

  科沃爾是一名純射手,雖然他跑不快,但是他卻有很好的位置感。他總能在跑到合適的地方出手,事實也證明了他通過無球跑動能製造得分,而且效率很高。這也是他能在NBA“生存”的武器。

  9、傑夫-霍納塞克

  霍納塞克,現尼克斯主教練。生涯始於菲尼克斯太陽隊,一直以其投籃神準聞名,被譽為“死光槍”。生涯投籃命中率49.6%,三分命中率40.3%。無球跑動是他的看家本領。

  10、邁克爾-喬丹

  喬丹的偉大毋庸置疑,他擁有全面的籃球技術,連無球跑動也不例外。在他轉型為中投為主的時期,他就經常利用無球跑動藉助隊友的掩護進行投籃得分,許多弱側切出中投已經成為喬丹後期重要得分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在他職業生涯後期還能保持高效得分的原因。

  (2017-09-18)


  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已經成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不少來到中國的歪果仁都會大吃一驚,連街邊的煎餅果子小攤都是在用二維碼收錢。如今全球10大無現金國家排行榜出爐了,本以為中國會輕鬆奪冠,沒想到中國竟然不是冠軍,甚至都沒有進入前三甲,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第一名是加拿大,其後是瑞典、英國、法國、美國名列前五名,中國僅排在第六名。

  這次的全球10大無現金國家排行榜來自於國外市調機構Forex Bonuses的報告,判斷依據為非接觸卡片發行比例、人均信用卡數量、人均借記卡數量、非現金支付比例、過去5年非現金支付增幅,以及人們對於移動支付的瞭解程度。

  該機構稱,由於中國信用卡較少,使用現金的場景依舊很多,所以排名不高。

  不得不説,刷卡消費雖然傳統一點,但也算是移動支付,但如果僅算用智能設備支付的話,中國毫無疑問就是冠軍了。

  其實,對中國“新四大發明”作為中國人感到無比驕傲自豪,但有一點,高鐵、網購、支付、共享單車雖然在中國發展得不錯,但這四樣不是中國發明的,是中國把他們創新了,發揚了,融入生活了,應該叫“新四大創新”比較確切。

  排名第一,或是排名第六都無關緊要,消費者願意使用哪一種支付方式都行,也許年紀大一點的還是習慣與現金支付,網友們有關注過身邊人使用什麼方式嗎?

  (2017-10-11)


  感謝您這麼忙還抽空來閲讀小編的文章,小編將不斷努力為您分享最新鮮的奇趣見聞和知識,希望能對您的生活有所助益!

  出門只帶一個手機,是現在許多年輕人都覺得很酷的一種方式。就在昨天,蘭州銀行正式宣佈,開始支持支付寶和微信掃碼取款。

  如果今後各大銀行普及掃碼取現,這將意味着真正的無現金時代到來!相信會很快的。

  當然,取現的手續費還是有的。據瞭解,蘭州銀行對每筆掃碼取現上限是5000元,每天20000。單筆手續費是0.3%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技術逐步成熟、安全的情況下,人們一定更樂意接受無現金方式。之前銀行對於支付平台都是出入口,即存錢,提現都要通過綁定的銀行卡。而無現金時代,是一種期待,更是一種顛覆

  (2017-10-10)


  日媒稱,中國,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進入“無現金社會”。無論是購物、繳費還是各種日常開銷,一部關聯了銀行卡的智能手機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沒帶手機?不要緊。現在中國已經興起的“面部識別”繳費服務能夠讓你輕鬆“靠臉消費”。中國2016年的移動支付總額是2015年的5倍之多。

  據日本《產經新聞》10月4日報道,“在觸摸屏上點餐,然後將攝像頭對準自己的臉,再輸入電話號碼,就可以啦!”在中國移動支付的鼻祖阿里巴巴的大本營杭州,阿里巴巴金融服務部門的王安娜(音)為記者演示了在肯德基“刷臉”點餐的整個過程。這家肯德基餐廳9月初開始的“刷臉”點餐,也是肯德基在全球首次試水這種點餐方式。

  王安娜笑着説:“這種技術是通過眼睛和嘴巴的位置和形狀以及鼻子的高度等生理特徵進行面部識別的,所以即便濃妝豔抹也沒關係,把手機忘在家裏也不怕。”

  現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正在與杭州的商家合作推出面部識別繳費系統。商家通過面部識別就可以扣除消費者賬户裏的資金。按照他們的計劃,酒店前台和超市未來都可以普及通過面部識別迅速結賬的支付模式。

  報道稱,雖然面部識別才剛剛起步,但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和騰訊公司的微信支付引領的移動支付規模在2016年已經達到了59萬億元人民幣,是2015年的5倍,佔全球移動支付總額的50%,把日美歐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中國移動支付普及的速度之快,得益於7億多智能手機用户,以及網絡通信基礎設施的完備,還有人們對假幣的警惕。在重視個人信用的信用卡尚未普及的時候,應用移動支付消費的各類金融服務卻在中國意外走紅。移動支付給中國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風險。每次支付之後,用户的銀行賬號、支付情況甚至是地址和電話等,都會被金融服務公司獲取。這樣一來,通過大數據,客户的職業、收入和餘額不足等情況也很容易被分析出來。騰訊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誠信度不高的用户和他的直系親屬,會被全面禁止使用移動支付。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十三叔”:不要這樣啊萬一有人拿吳彥祖照片刷我支付寶那可怎麼辦啊。

  網友“廣州用户22xxxx267”:就怕信息安全,如果未來控制不住的話,怕是一場災難

  (2017-10-06)


  今日,山東濟南某集市發生了一件盜竊案,小偷被當場抓獲。

  據查,改小偷已經有20多年的盜竊經歷。

  在面對警察的審訊時,小偷無奈的説。

  “這幾年吧,就這2-3年”

  “二維碼掃碼嘛,一卡通嘛手機就全辦理了”

  “買車票啊,坐車啊吃飯啊”

  “連買個燒餅都要掃碼了”

  “你説我上哪......上哪摸這麼多現金去”

  當警察詢問小偷是哪裏人,為什麼到濟南來作案時,小偷這樣説。

  “我是齊河人,兔子不吃窩邊草嘛”

  “我以前在這個集市買過鍋餅,比較熟悉,所以就來了”

  該小偷目前已經被警方拘留。

  無獨有偶,最近杭州發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劫案”

  鳳起路上,兩個外地流竄案犯連續偷了4家便利店。越偷越覺“不對勁”:家家店的保險箱裏空蕩蕩,所偷款項還不夠往返杭州的車費。“為什麼杭州的便利店裏沒有錢?”被抓進公安局的他們一頭霧水。杭州市民給出了答案:杭州已邁入“無現金社會”,這裏上街“不用錢”。

  一項調查顯示,超過70%的網友認為現金已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的確,在生活中公交卡、信用卡、移動支付、微信支付的出現,已經使我們逐步減少了現金的使用,可以説沒有現金,用微信支付也可以過好從早上的煎餅、到午餐、咖啡、水電費、打車等一系列的生活消費。這種高效、快捷的“無現金生活”越來越成為人們交易方式的首選,可以預見,中國離無現金時代已經越來越近了,小偷都快失業了有木有~

  最後我們來一位來自世界經濟腹地的美帝人民是怎麼説的吧!

  當我在美國時,我用不着經常用現金,但我必須隨身帶着信用卡。

  在美國強大的信用卡文化的壁壘下,移動支付不能得以普及。他們對於移動支付的接受程度較低,而在中國,移動支付發展的情況比美帝要好的多——天朝沒有建立完備的信用卡文化,直接跨越到了移動支付時代。畢竟中國是三十年跨越了工業1.0直到4.0時代的神奇國度。

  中國的無現金體驗每天都在完善,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只要是開通了微信支付,我使用了微信支付過了一整天的生活,從早上的煎餅,到午餐、咖啡、水電費、打車一應俱全。就像一把鑰匙一樣,就可以解決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一直所倡導的“智慧生活”,才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逢場作戲♧”:杭州人民,對得起小偷嗎? 連個車費都沒偷到

  網友“汽車工業”:首先你銀行裏得有錢,

  網友“℡陽光的高度”:你可去球吧,我們那把的小縣城加油上高速都可以掃碼微信支付寶了

  網友“于敏結構”:首先你得有個手機

  網友“Eike”:以後小偷都得學黑客技術了!

  網友“Andl”:加油還是要現金

  網友“胡來”:卡里沒錢怎麼辦

  (2017-10-02)


  外媒:作為紙幣的發明國 中國或成首個“無現金國家”

  2017-07-25

  中國經濟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記者 林迪】據外媒geo.tv報道稱,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但到了幾個世紀後的現在,隨着移動支付的飆升,一些分析師的預測,中國或將成為第一個停止使用現金的國家。

  無處不在的移動支付

  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習慣性的拿出手機而不是現金來支付,從咖啡到語言課或燃氣費的一切消費。“即使我有現金,當我攜帶很多袋子的時候也不方便。”正在買菜的楊先生表示。

  據艾瑞諮詢統計稱,中國第三方手機支付的商品總值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00%,達到38萬億元人民幣(約合5.6萬億美元)。

  隨着中國消費者網購習慣的形成,中國快速擴張的電子商務市場支持了無現金制度的增長。

  方便的移動支付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總監Ben Cavender表示:“我認為,中國成為未來十年中第一個或首個無現金社會之一是非常有可能的。”他還估計稱,中國的手機支付市場已經是美國的40-50倍。

  在北京,很難找到不能用手機購買的產品或服務。

  首都的一些餐館不再接受鈔票,而出租車,街頭食品車和美髮店也常常提供移動支付。

  據聯合國的“現金聯盟”組織4月份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移動支付在2015年佔零售支付總額的8%,預計在2020年將達到12%。儘管被移動支付瓜分了不少市場份額,但現金仍然是中國的主要支付方式。該報告預計,到2020年零售支付的現金百分比將下降到30%,2010年為61%。

  移動支付的最大吸引力在於方便。移動支付滿足人們可以攜帶很少或不帶現金,就可以避免由於商店銷售點終端數量有限,造成的借記卡或信用卡被拒絕的問題。

  eMarketer副總裁Martin Utreras表示,中國使用銀行卡的歷史相對較短,也使消費者更容易接受銀行卡後的移動支付新技術,但仍然有些羣體一直不情願“無現金社會”的到來,比如年邁的老人。

  菜市場都是可以使用

  在北京的天橋上賣花的63歲宋女士表示,她更喜歡現金,但也接受手機支付,因為有些客户沒帶現金。“現金對我來説更方便,因為我老了,視力不好,”她説。

  為了獲得成功,付款提供商正在擴大業務,提供消費者和商業信用評分,短期貸款甚至理財產品。外媒表示,這符合中國政府推動擴大消費和增加普通民眾獲取金融服務機會的政策。

  阿里和騰訊也在也在積極的佈局國外市場和渠道,目前來看,它們的目標是中國遊客和發展中國家的新生移動支付市場。7月初,騰訊就與德國支付公司Wirecard合作在歐洲推出了微信支付。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是兩大移動支付巨頭

  然而,移動支付的安全性也越來越引起關注,尤其在近日不斷有犯罪分子用偽裝的二維碼來替竊取個人信息或賬户資金的案件頻上報端。

  據“現金聯盟”透露,移動支付方仍在努力實現“創新與監管之間的平衡”,且在積極的採取措施來降低財務風險和欺詐。

  Cavender指出,“目前沒看到政府有放慢引進移動支付的傾向,這是一個大趨勢”。

  【延伸閲讀】丹麥開始“無現金”進程 摩納哥也簽約了支付寶

  不只是中國,丹麥和摩納哥也正在慢慢進去無現金社會。

  2015年10月,據英國《衞報》報道,丹麥商會建議,零售商店以及服務項目應該被給予完全拒絕現金支付的權利。丹麥商會方面表示,使用現金的成本高,商店僱員需要花時間去清點,而且也有安全上的問題。

  丹麥尋求無現金化

  丹麥政府公佈了一系列動議,允許零售商拒絕現金支付,僅接受移動支付和銀行卡支付。如果這一計劃在國會通過,從2016年1月開始,服裝店、餐館以及加油站等商户就可以拒絕接受現金,丹麥將成全球首個無現金國家。不過,郵局、醫院、牙科診所和按摩院等基本服務場所仍將會接受丹麥克朗。

  一名在丹麥生活的華人表示:“丹麥推行去現金化,有其自身得天獨厚的條件。首先,人少,數字化程度高。丹斯克銀行表示有200萬用户都在使用他們推出的手機支付業務,而丹麥的全國人口不過560萬,一個銀行的用户佔了國家人口的近一半。第二,福利高,生老病死基本上都是國家在花錢,沒有必要用現金。”

  在2017年6月,歐洲國家摩納哥正式宣佈:舉國接入支付寶,打造全球首個無現金國家。

  到底是中國,還是丹麥或者摩納哥首先實現“無現金社會”,拭目以待吧。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7-25)


  一位股份制銀行行長在回憶錄中寫道,2002年左右,在香港,出門,一般只需要帶鑰匙、八達通、信用卡和手機,坐公交就已經實現無現金了。

  反觀當下的中國大陸,去銀行網點的人越來越少,辦理現金業務的數量越來越少;隨處可見的二維碼標識可以快速實現掃碼支付;人們帶着一部手機就可以無所顧慮地出來逛街、吃飯、喝茶。

  有人將上述現象稱作“無現金”,百度搜索便知,其英文名字是cashless,相關研究、報道諸多,而被翻譯為“無現金”也並非問世於中國本土。

  如果不去咬文概念,“無現金”一詞能夠很好詮釋中國非現金支付近十幾年的超車式發展。從全球可比口徑看,早在2015年我國非現金支付筆數佔全球非現金支付筆數的22.12%,增速是全球平均速度的4倍以上。

  能夠更好反映上述業態的是城市形態的發展。這種形態在兩大支付巨頭,支付寶坐落的城市杭州以及微信坐落的城市深圳尤為明顯。

  螞蟻金服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杭州超過95%的超市、便利店能使用支付寶付款;超過98%的出租車支持移動支付。

  與此同時,去年我國總體的移動支付業務的筆數達1228.6億筆、277.1萬億元,處理互聯網支付業務1128.8億筆、2133.4萬億元,移動支付業務筆數首次超越互聯網支付。

  有人將上述現象的原因歸結為中國信用卡發展的滯後,還有人認為是中國監管鼓勵創新的態度推動了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不帶錢包,只帶着一部手機出門,在這種“無現金”的輕鬆生活背後,則上演着一場接一場的商業對局,機構與機構,市場與政府……

  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近日發起了的一次留學生民間調查,在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的心目中,支付寶與高鐵、共享單車和網購成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圖/視覺中國

  今年初,螞蟻金服提出用五年時間推動中國無現金社會,而早在三年前,騰訊也曾提出8月8日為“無現金日”。

  進入8月,兩大互聯網金融巨頭投入鉅額獎勵資金,旨在搶佔線下掃碼支付市場份額。只是,這一次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市場的關注點卻聚焦在了“無現金”概念及其合法性。

  “他們要搞第二個央行嗎……”7月中旬,上述一則自媒體新聞開始引起市場關注。這也被業內一些人士看作是近期無現金爭論的最初起點。

  同一時間點,由阿里投資、開業許久的盒馬鮮生會員店,因創立之初僅支持線上支付,引起了另一波“拒收人民幣現金是否涉嫌違法”的討論。

  一時間,現金、現鈔、紙幣、硬幣等諸多概念以及《現金管理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等條例在國民間開始被普及。

  媒體曝出“央行總行對各分支行下發通知,要求糾正和引導螞蟻金服無現金活動,央行武漢分行約談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明確提出刪掉‘無現金’宣傳字眼等三點內容”。對此,央行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從未對各分支行下發過這樣的書面通知,間接闢謠。

  據《財經》記者瞭解,針對商業機構推進的無現金支付方式,監管部門曾口頭要求各地依法對不合適的提法、做法進行糾正和引導。

  “沒有人不同意移動支付的發展,但是‘無現金’的提法確實不太專業。”某接近央行人士説道。

  央行參事、央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向《財經》記者表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看似是非現金支付,實則背後都是銀行卡綁定的活期存款,而銀行活期存款是國家法定貨幣的存在形式之一。

  7月27日,螞蟻金服集團CEO井賢棟向參與“無現金城市周”的商家發出郵件強調,“無現金城市周”主旨是希望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感受到移動支付的便捷生活。並呼籲,參與“無現金城市周”活動的商家,提供每個人在多種支付選擇上的平等。

  騰訊也向《財經》記者表示,會考慮到社會各類羣體的支付需求,不會強行推行某一種支付方式。

  某互聯網金融從業者表達了自己對無現金的幾個觀點:現金不應只包括紙質現金,還應包括央行認可的所有支付機構發行的支付工具。但不可否認的是,金融從業者從專業角度對於現金的定義,與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對於現金的理解,顯然是有差異的,後者更多認為,現金就是紙幣和硬幣。

  如果説當前採用“無現金”一詞有欠考量,那麼,“去現金”、“非現金”或許能更好詮釋當下的金融支付業態。

  《現金的詛咒》一書作者羅格夫認為,“無現金社會”(cashless society)可能並不現實,“少現金”(less-cash society)更有可能實現。

  某業內觀察者表示,中國非現金支付數據發展驚人,並非當下一時而成,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得到了不同的推動發展。從政府主導的銀聯問世,到BAT引領的網絡、手機支付變革,15年間,非現金支付漸成主流,背後的推手也由最初的政府、銀行向更為市場化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轉變。

  市場化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人的擔憂,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向《財經》記者表示,誰壟斷了零售支付網絡,誰就能夠壟斷人民幣體系的最後一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非現金”支付進程的深入,政府和市場各自的立場開始產生碰撞。由於金融行業的特殊性,政府的主導地位在接下來的後續進程中開始發力。6月份,央行主導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台(以下稱“網聯”)正式啓動切量工作,市場自發形成的支付業務“直連”模式即將終結,並將全部被納入監管。

  “清算是整個樞紐,完全拿掉之後就不存在第二央行的説法。”上述互聯網金融人士感嘆。

  業內人士認為,對比國外,美國支付清算比較發達,visa、萬事達和運通都是私營的上市公司,也都是通過市場化方式推動,代表了這個國家的國民企業,而且都是世界級的水平。其次,中國仍然是一個傳統金融非常強大的國家,第三方支付佔整體支付的比重不過2%多的水平,所以上述擔心還很遙遠,而且並非一家,難以形成壟斷。

  即使市場化手段推進,無現金的路似乎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上述互聯網金融人士表示,中國從電商起步,經過社交場景、線下場景等過去十幾年的推動,已經變成了移動支付的國家,是普惠金融非常好的例子,但也並非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漫長的心智、習慣的改變過程。同時,對技術、安全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在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商業競爭中,已經有支付寶、微信兩大寡頭壟斷線下掃碼;有銀聯聯合銀行、運營商、手機廠商後來追上,推出的“雲閃付”系列;也有通過深耕各細分行業,京東、快錢、易寶支付、蘇寧獲得的穩定增長。

  上述商業機構對移動支付市場份額的堅守和爭奪不會停步,其激烈的商業廝殺也終將推進無現金的發展。

  德國網紅阿福(Thomas Derksen)在上海的菜市場、景區和街頭進行無現金體驗。圖/視覺中國

  現金的消失

  現金(紙幣和硬幣)在支付領域的逐步消失,並非起源於第三方支付的興起,這要回顧第三方支付問世前甚至銀聯問世之前的金融業態。

  記憶中的上世紀90年代,有人會説“我今天要去辦一件重要的事情,去郵局匯一筆錢給家裏人”。如今“匯款”這個詞已經被“轉賬”漸漸替代。

  同樣,在十幾年前,ATM機上還不能自如地跨行轉賬,如果銀行客户想從一家銀行向另外一家銀行轉款,大多要到銀行櫃枱辦理。而由於現金業務繁忙,銀行營業大廳大多人滿為患,幾分鐘的業務卻要耗費頗長的時間等待。

  上述現象在電子支付的發展中逐漸被改變。而電子支付發展的第一階段,有兩個“功臣”不能不被提及。

  1985年3月,身處沿海開放特區的中國銀行珠海市分行發行了境內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開啓了我國銀行儲户從折到卡的電子大門。不過,鑑於技術不足等諸多限制,該卡當時僅限在珠海地區使用,發行量也較少。

  中國銀行卡產業開始起步,當時以四大商業銀行為主的各發卡銀行以省市分行為單位進行行內系統建設,嘗試髮卡並布放受理終端,初步形成以各自行業資源為依託的銀行卡系統和網絡佈局。

  銀行卡誕生之初的“封閉”和商業壁壘催生了我國的第一家卡組織——銀聯,2002年3月,在中國人民銀行的主導下,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聯”)在上海市工商局登記成立,經營範圍是建設和運營全國統一的銀行卡跨行信息交換網絡等。

  銀聯的產生解決了銀行卡跨銀行、跨地區和跨境使用問題,在銀行卡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銀聯問世的第二年秋天,銀行大佬們都告訴別人“我家銀行卡可以跨行轉賬”時,一個新興事物——支付寶在淘寶電商平台業務的產業鏈上悄然誕生。

  在那個時期,和銀行業的鉅額業務規模相比,支付寶還是小眾化的,但是它的便捷和安全很快贏得了消費者們的傾心,擁有支付寶也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時尚”。

  2011年,央行頒發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寶也在其中,電子支付也一度擴展到了以POS消費、ATM取現為基礎,以互聯網支付、手機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智能電視支付、自助終端支付以及其他各類新興支付方式為補充的綜合性、立體化支付渠道體系,產業規模快速擴大,並逐步形成了以銀行卡為載體的電子支付網絡和電子支付產業鏈。

  電子支付的快速發展需要銀行卡作為支持,中國銀聯董事長葛華勇曾公開介紹,我國銀行卡滲透率已達48.47%。國際經驗表明,銀行卡滲透率每提高10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約0.5個-0.8個百分點。

  “中國的支付工具30餘年間從現金到銀行卡再發展到無卡支付,每次變遷都是創新。”葛華勇説。

  某資深IT技術人士表示,在現金電子化的初期階段,商業銀行一直是主導力量。

  截至目前,據《2016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統計,銀行業金融機構處理的電子支付仍然佔據半壁江山,去年共處理業務1395.61億筆,金額2494.45萬億元。

  但隨着科技因素在非現金支付中的權重加碼,互聯網基因濃厚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始扮演主導角色。“中國電子支付新形態主要體現為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而在這一新時期明顯可以看出,移動小額支付已經被以掃碼業務為代表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主導。”上述IT技術人士説。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完成移動支付交易金額達38萬億元人民幣,約為美國的50倍。

  中國POS機數量持續增長,年新增數量仍超40%,尚普諮詢發佈的《2014-2018年中國POS終端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按照細分市場來看,增加較快的產品是手持移動POS機及支持NFC功能的手機POS機。

  德意志銀行總裁John Cryan認為,十年內紙幣和硬幣組成的現金支付系統將退出歷史舞台,原因是現金效率太低,而且取消現金也能夠杜絕洗錢。

  作為國內無現金社會的主要推動者之一,螞蟻金服CEO井賢棟此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無現金不是指絕對的無現金,不是一個絕對零度的概念,而是部分城市現金使用的比例比較小,通過手機或者通過其他的智能設備可以無障礙生活。

  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部分人士認為,隨着電子支付的普及,現金在未來社會交易中佔的比重肯定是越來越少的,但應該不會降到零,也許大體維持在10%到20%之間應該比較合理。所以未來社會應該會是一個少現金的社會。

  但也有人認為,隨着消費者代際更迭、技術發展,“無現金社會”終將來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周瓊表示,終有一天紙幣和硬幣(現鈔)將消亡,只是難以判斷具體到來的時間。

  線下支付“雙寡頭”

  新一輪的非現金支付擴張,以線下移動支付為增長點。線下移動支付市場份額的爭奪從二維碼問世就已經註定,代表則是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根據艾瑞諮詢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13.4%,環比增長22.9%。其中,支付寶的市場份額達到了54.0%,財付通市場份額達到了40.0%,其他眾多支付企業的市場份額之和為6.0%。

  艾瑞根據市場抽樣調研提供的去年四季度第三方移動支付數據顯示,線下二維碼支付業務中微信支付市場份額過半,暫時處於領先地位。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基本壟斷線下二維碼支付市場。但從交易規模體量上看,二維碼支付市場依舊處於起步階段。

  支付寶和微信雙寡頭壟斷的市場,比完全競爭的市場還要激烈,而且其他參與者機會很小。在互聯網經濟下,網絡技術更新換代非常快,而且存在網絡規模效應,市場優勢地位一方如果不一直加大投入,其優勢地位很容易被取代,競爭性壟斷也是此消彼長。

  在支付領域一直遙遙領先的支付寶去年四個季度市場份額就出現下滑,分別為:63.4%、55.4%、50.42%、54.1%。

  最強競爭對手微信支付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艾瑞諮詢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財付通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79.97%,支付寶為181.85%。其中2016年一季度同比增長率一度高達778.96%。

  支付寶和微信都需要營銷投入來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7月31日,支付寶宣佈,將從8月1日到8日一週時間內,提高支付寶支付的“獎勵金”,消費2元以上可能有4888元獎勵。

  微信支付也於同日宣佈,從8月1日開始,持續八個月,都會投入鉅額資金,以鼓勵金、代金券和現金紅包等形式推動無現金支付。

  “它們投入資金推銷無現金概念也是為了保持寡頭壟斷份額,競爭性壟斷導致市場處於不穩定平衡,非常小的外力作用就會打破平衡。”趙鷂向《財經》記者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支付寶和微信這種價格戰的巨資投入和其此前脱離四方清算模式,節省大量清算費用有關。

  原有的“四方模式”包括:卡組織、髮卡行、收單機構、商户,卡組織會在業務中收取一定的費用。

  根據趙鷂介紹,在銀聯作為卡組織的四方模式中,銀聯會收取網絡交換費和品牌使用費用。網絡交換費根據借記卡和貸記卡分為兩種,借記卡是3.5‰,貸記卡是4.5‰,跨行清算費用包含在網絡交換費用裏,在這兩個數字之間按照7∶1∶X的比例劃分,銀聯跨行清算費用大概佔比10%,也就是0.35‰。品牌使用費用是0.25‰。

  不過,在近年支付業務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有的支付機構實際承擔了清算工作,將資金託管在銀行,繞過銀聯,與銀行實現直連,形成了獨特的三方模式,節約成本的同時,也繞過了央行對支付清算的監管。

  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支付或多或少都存在直連銀行模式,直接跨過了清算這一環節。切量到網聯之後,支付機構和銀行完全斷開,通過網聯做清算,就像銀行通過央行系統做清算一樣。跨行清算變成集中,監管可控。

  根據艾瑞諮詢數據,2016年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完成移動支付交易金額達38萬億元人民幣,90%以上已經被“雙寡頭”壟斷,如果按照銀聯收的跨行清算費用計算,上述兩家支付機構每年節省的清算費用超過100億元。

  “雙寡頭”的低成本商業模式,隨着央行主導的網聯的成立即將終結。央行明確2018年6月30日起,網絡支付的“直連模式”將由“網聯模式”取代。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業務切量到網聯之後,由網聯承擔清算工作,暫時免費,但之後會收取清算費用。

  “支付寶、微信之前不需要清算費用的絕對優勢就不存在了,兩家是否還會推行鉅額的補貼,值得關注,而市場就恢復正常了。”趙鷂説。支付寶、微信直連多家銀行,節省鉅額業務成本,因而可以到處打價格戰,其他小的支付機構沒有直連銀行,儘管有的產品很好,但業務成本卻高。有了網聯,同一個業務同一個價格,大家處於同一起跑線,業務量大手續費就多,這樣就公平了。

  趙鷂認為,清算業務一定要集中化,需要受到央行監管,按照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運作,但是在終端業務層面,就應該“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商品好、費率低在市場上就有競爭力。

  他分析,線下支付增長已經非常快,特別是線下的掃碼支付,量化的增長率都超過100%,但是高速增長之後,增速肯定會快速下降。

  除了快速增長的規模,線下移動支付創造的利潤和商業巨頭的費率都鮮有披露,但是從騰訊二季度的數據或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2017年二季度,騰訊總收入為人民幣566.06億元(83.5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9%。其中,其他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177%至2017年二季度的人民幣96.54億元。該項增長主要來自於騰訊的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收入的增長。

  2016年,除了支付寶、微信支付,京東金融、百度錢包等紛紛押注二維碼支付,並在線下投入較多資源拓展商户。與此同時,包括銀聯、銀行在內的傳統金融機構也跟進佈局。

  在工商銀行宣佈推出覆蓋線上線下和O2O支付全場景的二維碼支付產品後,去年12月份,中國銀聯宣佈“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並於今年5月聯合幾十家商業銀行,正式推出二維碼產品。問世之初,就獲得全國近60萬商户支持。

  銀聯以前的收入模式一直比較單一,即線上收單模式+線下刷卡。在傳統的四方模式下,銀聯可以獲得一定的費用,但廣大用户從刷卡到掃碼的支付習慣改變,倒逼銀聯緊跟市場形勢轉變。在此背景下,銀聯甚至主動伸出橄欖枝,與京東金融牽手,圍繞支付領域展開合作。

  現有的市場格局,支付寶、微信的掃碼支付仍然佔據壟斷地位,而且通過與主流的手機廠商合作,用指紋代替六位數密碼輸入,使得支付更為便捷。

  “銀聯在移動支付領域肯定處於邊緣,因為相對於支付寶和微信,銀行就是邊緣化的,而銀聯還要通過銀行來推行二維碼業務。”趙鷂説。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已經壟斷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上述兩家巨頭在8月份仍然不遺餘力宣揚“無現金”,其實,對於它們來説核心目標是用户數據以及用户的使用習慣。

  “信息就是資源,例如微信的微粒貸和螞蟻的借唄,這些產品都是基於用户行為數據才能建立,螞蟻的芝麻信用本質上也是針對用户數據的信用分,這些有很大的盈利空間。”某運營商業務人士説。

  標準之爭背後

  對於支付寶、微信、銀聯線下二維碼支付競爭,未來最值得關注的或許是網聯的全面運行以及呼之欲出的掃碼行業標準。如前文所述,網聯業務的切換,使得支付寶和微信失去了低成本業務擴張的優勢;而支付清算協會研究的掃碼行業標準限額也是未來市場競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不論是第三方支付清算模式由直連向網聯的切換,還是掃碼行業標準限額之爭,背後都可以看到政府監管的有形之手,將第三方支付清算市場由最初的商業市場自發運轉向政府主導的規範統一上歸攏。

  對比當年央行主導的銀聯工程,第三方支付機構自發的市場化創新,推進了此輪移動支付領域的去現金進程,並在初期得到了政府的鼓勵與認可。自2011年起,央行先後批覆了270家支付機構牌照,也是希望通過支付機構帶動我國電子支付業務發展。

  根據艾瑞諮詢數據,2016年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完成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交易金額達57萬億元人民幣。

  隨着巨頭競爭局面的形成,監管者開始擔心金融體系安全與壟斷。

  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曾表示,支付領域具有其特殊屬性,支付的效率和風險是一對天然的矛盾,在不同時期要把主要矛盾向重要的一方傾斜。

  正是金融支付領域的特殊性質,特別是一兩家互聯網巨頭壟斷支付進而有可能形成數據壟斷時,這必然引起政府開始擔心個別機構對國民數據壟斷以及數據安全隱患。

  趙鷂表示,零售支付金額不高,人均支付金額很小,但是它的頻次很高,每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對於零售支付關注重點更多,因為零售支付與老百姓的日常接觸更多,老百姓對於零售支付的信任也就是對法定貨幣體系的信任,如果零售支付的系統出現了問題,老百姓對於法定貨幣就會產生質疑,所以,國際清算銀行包括支付清算委員會,一直就認為中央銀行對於零售支付體系維護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法定貨幣的權威性。

  “把零售支付網絡壟斷之後,老百姓對它(壟斷)的認知就有可能比對人民幣的認知還要高,誰壟斷了零售支付網絡,誰就能夠壟斷人民幣體系的最後一公里。”趙鷂説。

  互聯網金融人士則認為這種聳人聽聞的“有可能”的觀點值得商榷。當年臭名昭著的紅旗法案,那個不允許汽車跑得比馬更快的法案,就是以安全的名義實施的。非現金支付是一個大的趨勢,這個趨勢從使用信用卡和銀行卡早已經由銀行大力推動,近些年銀聯的支付筆數也飛快增長。相比之下,第三方支付金額佔中國總體支付2%多的水平,佔比還很小,壟斷無從説起。現在最需要討論的,應該是如何讓非現金支付安全、便捷地服務好民生和實體經濟。

  有觀察者認為,在“無現金”的商業征程上,螞蟻、微信等巨頭未來所面對的真正對手不是同行,而是政府;而類似於支付、大數據、徵信等業務發展的前景和趨勢,某種程度取決於政府對市場化開放的容忍度。

  不過,從支付行業備付金集中管理,到所有“直連”業務全部切量到網聯平台,再到掃碼支付標準之爭,政府與市場在支付業務發展中的博弈已見端倪。

  在線下掃碼支付中,技術層面的安全已經不是廣大受眾擔心的問題,某運營商人士表示,從正向掃碼到反向掃碼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掃碼的安全性,而且一些互聯網巨頭在業務中也會綁定賬户險來進一步提升業務安全保障。

  但是,預期很久的掃碼支付行業標準仍然遲遲沒有推出。據接近標準制定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重要原因是,一些條款與商業機構還沒有達成共識。

  據接近監管人士透露,掃碼行業標準的責任劃分主要包括兩個:一是技術標準,包括掃碼模式等;二是業務責任,主要是支付限額和適用環境。

  在技術標準上,支付機構與監管的思路很容易達成一致。但是在限額和適用環境上存在一定分歧。例如有的監管人士認為,目前掃碼支付平均每筆金額才60元,那麼限額1000元完全可以滿足日常支付需要。但是,商業機構則認為這個額度太低了,在業務上存在壁壘。

  多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學者都認為,之所以出現一些爭議源於一些領域的法律空白。例如,2003年修訂的《中國人民銀行法》以及《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管理條例》對人民幣的闡述更多都是指紙幣和硬幣的管理問題,而對於新興電子支付以及正在研究的數字貨幣,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必須要與時俱進。

  “現在包括徵信、安全、數據等都沒有相關的法律,支付領域也缺少法律,唯一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還是部門規章。”趙鷂説,在沒有相關法律限制下,市場機構當然可以步子走得大一些,那麼政府和市場就會產生一些矛盾,雙方都沒有辦法。

  業內人士呼籲儘快出台一部支付清算的法律制度,這是關鍵所在。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支付方面的法律了,70年代就有第一部電子支付法律,然後在1988年做了第二次修訂,還有統一貨幣服務法案,只要提供貨幣轉移服務就統統受各法案約束,且不區分賬户。

  貨幣政策影響

  儘管“無現金”社會尚未到來,但當前非現金支付的發展速度,已經讓研究者和監管者感受到其對傳統貨幣理論及政策所帶來的潛在挑戰。

  在經典理論裏面,貨幣乘數是指貨幣供給量對基礎貨幣的倍數關係,簡單地説,貨幣乘數是一單位準備金所產生的貨幣量。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準備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根據公式,現金與存款比例下降,貨幣乘數會提高,導致派生存款的能力增強。在實際運營中,比如發放一筆貸款,正常情況下,拿到資金方不會馬上使用,而是繼續轉成存款,轉成存款比例越高,貨幣乘數越高,現金(現金漏損率)比例下降,派生存款能力增強。但是沒有體現突出的階段性特徵,對整體貨幣政策影響也比較小。”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説。

  亦有金融人士指出,去現金化對整個金融體系存在潛在風險,去現金可能會產生通縮,相當於一部分貨幣“被消失了”,這種情況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也會收縮,這樣收縮可能對經濟體的流動性會有一個小規模的負的衝擊,對央行來講也會損失一部分鑄幣税。

  周瓊分析,從Frankel“(弗蘭克爾)鑄幣税”的角度看,在電子交易方式出現之前,“鑄幣税”只表現為直接的經濟收益。從卡基支付(基於銀行卡,通過ATM、POS機、手機、互聯網等渠道進行的支付)到手機二維碼支付,掌握了支付結算基礎設施的機構不僅可獲得直接的結算手續費收入,還可以獲得交易的數據信息,這是更為寶貴的資源。圍繞數據資源的爭奪和爭議就更大了。核心就是到底“非現金”的“鑄幣税”歸誰,或者如何切割?

  根據2016年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下發的《關於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髮卡行服務費率水平降低為借記卡交易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35%,貸記卡交易不超過0.45%,還有單筆金額上限,網絡服務費率水平降低為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065%,收單環節服務費則實行市場調節價。

  “這也構成了二維碼支付手續費率自然的天花板。最後哪種支付結算方式勝出,關鍵還是付款人和商户的使用成本。”周瓊説。

  羅格夫寫道:“紙質貨幣是限制全球金融系統暢通運行的主要障礙。”此外,很多經濟學家認為,減少現金存量有助推動負利率,即放貸人向貸款人付利息。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包特表示,我個人對這個觀點不是很同意。因為現金相當於是零利率的資產。如果政府希望通過去現金迫使大家接受負利率,那麼大家可能會用其他零利率的實物或者資產代替現金實現保值。比如買黃金,甚至買一種保質期比較長的食品。

  “負利率是一個經濟理論上的概念,人們對於它缺乏經驗。要在現實中推行一個政策,僅僅靠它在理論上能帶來的好處是不夠的。事實上負利率刺激經濟本來就要考慮很多問題,比如説負利率之下如何定義貼現率和資產的基本面價格。同時,如果為了實行負利率而強制去現金,我擔心會出現‘去貨幣化’,就是説,一些老百姓可能為了規避負利率,會寧可轉回部分的‘以物易物’交易。”包特説。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木神醫”:越看越覺得我們武裝押運快失業了

  網友“天狼星王”:信用卡不也是無現金麼

  網友“悟心”:不用讓國外的刮分一點利潤

  (2017-09-21)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社會開始追求構建無現金社會。然而,無現金社會的構建,不僅需要金融科技領域的突破創新,還需要多行業、多種技術共同創新,以及社會行為的變革。

  在過去的幾千年裏,人類文明經歷數次革新。一路上,帝國建立又傾覆,但貿易始終以不同形式存在。物物交換是貿易最原始的形式,它促進人類的發展,為人類帶來財富。貿易過程中是無現金的,因為貨品是由交換而來,而非買來。

  到今天,物物交演變成不同形式,商品需要用普遍通用的金融交易媒介,也就是貨幣支付。從傳統物物交換——稀有金屬——紙幣,發展到現在的電子支付,我們的金融交易媒介不斷改進,以適應環境的轉變和技術的進步。

  人們對無現金社會的追求由來已久。技術公司開發出能代替現金進行電子支付的尖端設備、金融機構數字化、政府倡議公民使用電子支付,均是向無現金社會整體推進的舉措。有人會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定義無現金社會?它對我們的社會有何影響?

  無現金社會是什麼?

  目前,無現金社會被視為一種經濟狀態:金融交易不是用“物理形式”(紙幣或硬幣)的貨幣,而是通過電子信息的轉移進行的。無現金社會提倡者看到了電子交易的潛力,因為它讓個人可以獲得金融服務,讓交易不受地點和時間限制能地快速進行。這促進了小型商業發展,讓基本貿易能夠在缺乏銀行基礎設施和健全規章制度的發展中地區進行。

  電子支付讓交易具有完全可追溯性,為税收監管機構打擊逃税指明方向,讓安全部門能夠追查恐怖主義資金募集、洗錢、腐敗和其他金融犯罪(不過仍能通過暗網和加密數字貨幣Monere 進行犯罪)行為。無現金也有助於減少維持紙幣流通的成本,讓政府在危機期間實施損害控制舉措時,能夠更好地控制貨幣流動。

  無現金支付能給最終用户帶來價值嗎?

  無現金社會帶來的宏觀利益顯而易見,但無現金在微觀上對最終使用者有利嗎?

  比起電子支付,現金似乎略佔優勢,因為它不容易出現“下線”的風險,並且用現金付款需花費的力氣和目前的電子支付方式差不多(蘋果支付、安卓支付)。當前的電子支付還很分散,不同的平台標準提供類似的服務,消費者難以有無縫的用户體驗。

  這讓用户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很多小“摩擦”。用户需在一個電子錢包供應商創建帳户,通過身份驗證(輸入 ID 和其他相關資料),將帳户和信用卡綁定,把信用卡額度轉到電子錢包上,然後才能用它來支付。但如果商户使用了另外的電子支付系統,就需要重複這些步驟,否則只能用現金支付。

  同樣地,商户需要管理很多無現金銷售點系統(POS),每個系統都有不同的 UI(用户界面)、合同條款和用户體驗,這讓商户十分頭疼。更不用提商户需要為每一種電子支付服務交費。這讓交易過程出現不必要的中介費用,給已規劃好的交易過程增添額外税款。這樣的方式十分低效,而且會榨取社會價值。

  技術有待成熟與整合

  當技術成熟,電子支付服務整合後,用户能有更統一化的體驗。然而,“電子支付更便捷”的觀點仍有爭議,因為有人會質疑,現金支付在時間花費和安全上與電子支付無較大差別,那它到底能給用户帶來什麼好處。

  只有大眾都選擇電子支付,電子支付的宏觀利益才會顯現出來,這就好像是雞與雞蛋的問題。但在微觀層面上,現在有很多困難阻礙大眾選擇電子支付。只有出現規模經濟,這些技術才能給利益相關者(安全部門、税收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等)帶來顯著效益。

  我們要達到的無現金社會,並不是掃描二維碼付餐費或通過蘋果支付完成交易。如上所述,它對用户根本沒有額外的好處。於此相似的類比還有移動手機的無線充電技術。感應充電是目前充電行業的標杆,將手機放在感應充電器上就能充電。但這一技術並沒有帶來任何附加價值,比用充電線充電也沒有減少什麼麻煩。

  實際上,感應充電將用充電線時的距離從1米減少到0。電子錢包和電子支付的情況與之相似,它們不會在使用過程帶來顯著收益,也不會減少消費者現有的麻煩。

  新興經濟體VS發達國家

  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無現金社會的模型時,我們發現有一個案例能幫助理解現今社會如何運轉。肯尼亞是非洲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人口達 4846 萬(2016 年)。在肯尼亞,移動銀行服務採用率高達96%。M-Pesa讓肯尼亞人能用電子方式向商户、朋友和家人轉賬。

  它給社會帶來巨大好處,讓千萬肯尼亞人能享受基本的銀行服務,改變人們的生活,在肯尼亞創造出了能鞏固 M-Pesa聲譽的創業生態系統。肯尼亞為移動銀行服務提供了理想的試驗平台。因為,肯尼亞大部分人口都沒有銀行帳户,國內缺少基礎設施,和創造具有活力的銀行環境的金融監管。而M-Pesa 完美地彌補了這一空缺,它通過電信技術提供銀行服務,讓千萬人能夠電子轉賬,直接跨過了傳統銀行服務,向無現金社會邁進。

  使用傳統銀行基礎設施的習慣會阻礙人們轉向使用無現金支付,而肯尼亞沒有這一負擔,因此無現金在肯尼亞是可行的。

  M-Pesa 為沒有銀行帳户的人提供十倍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有價值的網絡效應。它的平台上有大量活躍用户,併為商户和入駐平台的其他組織提供獎勵金,這一舉措也增加了M-Pesa 的價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肯尼亞移動/電子支付滲透率如此高,但也沒有實現無現金社會支持者一直倡導的某些價值。這個國家在全球腐敗指數(按照從最廉潔到最腐敗的順序排列)的排名一直處於落後的位置。因此,對於社會是否需要採取電子支付,以及大眾選擇電子支付需要的機會成本,肯尼亞人持懷疑態度。

  但發達國家的人口結構和肯尼亞有很大不同。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規章和金融服務都發展良好,這些因素在用户放棄現有服務選擇未經考驗的替代品(電子支付)時出現惰性。當今社會人們享受着一套運行良好的服務,所以數字支付帶來的好處減少,改變支付行為也沒有好處。

  發達國家的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若想開發出改變現狀,值得消費者改變行為的服務和產品,面臨的基準門檻將很高。

  金融科技,多行業、多種技術共同創新

  不過,無現金支付的前景並不是完全暗淡。在一些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中出現了真正的無現金支付的跡象,它們正在測試着技術,使我們的基本行為發生改變。

  亞馬遜推出了第一家沒有收銀區的雜貨店。客户結賬時,計算機視覺傳感器會檢測出貨品,並從客户的亞馬遜帳户劃款,去除了結賬環節。這種方式有效地省略了支付這一行為,為最終用户帶來了真正的價值,讓他們購物時不用有支付這一動作。

  雖然這個創新的方法還沒有被推廣使用,但它為創造具有真正影響的無現金社會提供了方向。消費者能夠享受到額外便利,潛在地促進社會範圍內支付行為的改變。

  伴隨着促使現行社會向無現金環境發展的新倡議,出現了很多關於電子支付和電子錢包的流行詞。不過,構建無現金社會不能僅靠金融科技,還需要多行業、多種技術共同創新。

  金錢深深根植於我們的社會,與我們生活中的各方面息息相關。我們需要重新系統思考,着眼於無現金社會的涵義。金融科技的線性創新還不足以解決深層次的問題,也不能提高電子支付的採用率。

  大眾十分依賴傳統的技術來進行生活中的各類日常活動。這讓改變充滿阻力,因為現階段還沒有實現無現金無縫體驗的解決方案。整合電子支付選擇仍急需進行,但對深層次技術的多方面創新也許是改變局面的關鍵。

  這些深層次技術讓向無現金社會的轉型不那麼費力,因此,它們能轉變人們的基本行為,成為改變大眾選擇的核心驅動因素。

  解鎖無現金社會的關鍵

  解鎖無現金社會的關鍵一步,是深層次技術創新驅動行為的自動化,從而最終使得產生這種行為的需求消失。除了健康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生態系統和合理規章外,還需建立充滿活力的無現金社會。例如,使用神經傳感器在顧客購物時捕捉他們的想法,或是用計算機視覺,在顧客需要從商店帶走的物品時收費。

  這些技術會在無數社區推動行為變革,利益相關者能用此給最終用户帶來更多價值。隨着政府實施更健全的政策,金融機構引進值得信賴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這個生態系統會更加成熟,讓整個社會都能有良好的無現金體驗。

  眾所周知,要想引起行為變革(消費者放棄現有產品選擇特定產品),新產品的價值必須相對於現有方案提供十倍價值。發達國家有着規範的金融服務和基礎設施來支撐現有的支付方式,因此,想要在大眾選擇上實現突破,必須要對現有方式進行重大創新。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駐馬店用户73xxxx360”:萬一停電,我該怎麼付款?

  (2017-10-03)


  2017 最火熱的莫過於的無現金城市了,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

  支持方:

  適應了人們快速的生活節奏,方便快捷。存進支付寶微信利率還比較高些,相較於銀行取款更加方便快捷。

  支付寶微信已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反對方:

  必須要有流量,必須有支付寶,微信,必須有智能手機,必須會用,可是總有人木有。

  所説的無現金城市,只不過是換了個花樣,支付寶,微信中的數字,只不過是手中的現金先存在了這些企業中,我們使用的還是自己的還是現金。

  反對方的方式也五花八門,比如某些商場根本就禁止使用,呵呵,人類還真會發明呢?因為這些商場有自己的結算系統,防止店傢俬自賣東西。

  會不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這些公司們畢竟是外國資本控股,大量的國人現金存在這些企業中,若有風吹草動會否對國家造成影響呢?

  小結:這場由支付寶微信發起的無現金城市,無論反對或贊成,的確為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若干年後如果更新的支付方式出現了,我們也許會覺得無現金城市原始,但是國家主導的金融安全,才是人民的福祉。

  而我們個人在社會中的信用度將會越來越重要。

  (201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