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耍錢”並不像電影裏演得那麼容易。
9月22日,國內影院16部新片上映,除了4部(以進口片為主)有排片,其餘12部都被影院“遺棄”,比例之高讓人咋舌。
這麼多爛片怎麼誕生的,又是怎麼進院線的?
錢報記者近日採訪了製片、發行、院線等多方人士,發現其中越來越多的秘密。
影視公司——
新公司練手
對資本有個交代
錢報記者在分析這12部國產爛片時發現,出錢拍這些電影的,都是些名不經傳的新影視公司。
昨日,杭州一家影視公司主管制片的負責人,向記者詳解了一部爛片誕生的過程。
近年,影視文化產業政策利好,在熱錢驅動下,一大批新影視公司成立。影視創作需要專業性,但這些新公司完全是電影製作的門外漢。
不過公司要考核業績,總得拿出作品來。
於是,在找不到好劇本、好導演、好演員的情況下,只能倉促上馬。
“隨便找個班子就拍了,反正目的就是對股東有個交代,就當是練手。”
他説,12部片子裏有《請勿靠近》、《畫室驚魂》等4部驚悚片,正是因為驚悚片確實是最不容易賠錢的。
“國產驚悚片雖然名聲已壞,但不管怎麼樣還是有一定的觀眾羣。拍得再爛,兩三千萬票房總會有的,稍微用心一點,還能過億。所以這些新公司,首選拍驚悚片。”
他説,其實這些花了宣發的錢,能夠把片盤送到電影院,等待影院排片的爛片,還是爛片中的幸運兒。
“很多片子拿到公映許可證後,根本不願意再花錢進院線,直接當作網絡大電影,賣給視頻網站了。”
“進院線,説明出錢拍這些片子的公司,還是想賺個名聲。畢竟一部片子上沒上過院線,在知名度上是不一樣的。”
他表示,現在很多電影,對公司來説更是一種“產品”,是對資本運作的一種交代。
發行公司——
去院線空逛一圈
能助推其他版權
一部爛片拍出來,有一部分是投資方自己再出錢做宣傳,給發行公司錢,讓電影進院線。
還有一種情況是,發行公司為了業績,自己貼錢給爛片做發行。
昨日一家發行公司駐杭州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新的發行公司不斷成立,國內發行公司劇增到了四五十家。
公司成立了總得發片,片子不管大小,不管好壞,先發幾部,才有業績,才有資歷。
比如12部片子裏的《初戀時光》和《魔都愛之十二星座》,都是2012年拍攝的電影,2014年開始宣傳,中間又神秘消失,到今年突然被挖出來,上映了。
“那種新影視公司練手,或者新導演練手的片子,我們會挑一挑,覺得有潛力的,花個200萬元左右買斷版權,然後進院線。另外,進過院線,就算影院不給排片,其他版權的價格可以賣得更高。”
同時他也表示,現在一部電影的命運如何,很多時候是始料未及的。“比如《岡仁波齊》、《二十二》這種片子,之前是沒有發行公司願意發的,覺得會賠錢,沒想到成了票房黑馬。”
“所以現在很多發行公司很盲目,對觀眾對市場缺乏判斷,只能一股腦兒發一堆,就促成了不少爛片的上映。”浙江星光院線老總富海芳告訴記者,9月22日創下國產爛片“新高瘋”,這是這幾年電影圈浮躁的惡果——熱錢驅動,使得創作者、發行公司都在為爛片忙乎。
幸好影院會考慮上座率,實在爛的就不給排場次,因為放了也沒人看。説白了,最後能阻擊爛片的還是觀眾。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近年國內觀眾的審美能力大大提高,加上票價降低,時間成本飆升,觀眾對爛片越來越零容忍。
也真心希望,9月22日創下的這個紀錄,不再被刷新。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