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新月異。我國的的交通設施也越來越完善,有些甚至還走在世界的前列,比如高鐵、橋樑。近段時間,“港珠澳大橋通車在望”的新聞刷爆了廣東人的朋友圈,這是一條讓無數廣東人甚至是中國人自豪的橋樑。

  當初,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消息一傳出來,全世界的人都被震驚了。港珠澳大橋開創了世界橋樑建設領域的多個第一——迄今為止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隧道最長的大橋。建設難度相當地大,所以才會被世界所關注。當成功建成的時候,英國媒體稱港珠澳大橋為當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央視曾經拍過一套紀錄片《輝煌中國》,為了拍攝這個紀錄片,央視成立了8個攝影組,分別前往全國的31個省區市,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裏面的第一集就是説到港珠澳大橋,讓大家更加深入地瞭解港珠澳大橋的信息。

  近日,有消息傳來,港珠澳大橋通車在望,讓不少廣東人都沸騰了,以後前往香港和澳門就可以方便很多。香港的一些學校也“蠢蠢欲動”,準備把招生對象的目光放在大陸地區,香港黃楚標小學就是其中一個。黃楚標小學舉辦了一個特殊的家長會,邀請了珠海籍的家長前往學校參觀並且瞭解學校情況,部分家長表示,會考慮把小孩送到這裏唸書,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

  (2017-10-10)


  聚焦 ▏跨海連心 行穩致遠 ——評大型電視紀錄片《港珠澳大橋》

  2017-07-07

  央視科教

  在紀念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之際,大型電視紀錄片《港珠澳大橋》與觀眾見面了。國際化視野、全景式展現、權威性解讀和平民視角敍事,將這座有奇蹟工程之稱的港珠澳大橋呈現在觀眾面前,使觀眾在宏偉的建設場面和生動的故事中領悟到這項世紀工程將為“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發展創新所帶來的新的經濟推力、社會活力和國際影響力。

  作為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集梁、島、隧為一體,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設計和施工難度之大刷新多項世界紀錄,以至於被稱為橋樑建築史上的珠穆朗瑪峯。紀錄片導演閆東帶領創作團隊深入大橋工地的各個角落,準確抓取施工現場的生動細節,展示世界建橋技術史上一個又一個零的突破。當工程進入海底隧道沉管安放的關鍵時刻,攝製組跟隨核心技術團隊,連續拍攝30多個小時,記錄下一個個讓建橋專家們稱讚不已的歷史瞬間。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而這一次普通觀眾能夠隨着鏡頭的推進,跟着內行的解説一起去了解建橋的全過程,打開心中一個又一個謎團:什麼技術的採用使這座大橋能抵抗十六級颱風、八級地震,設計壽命長達120年?如何做到橋上鋪設的建材顆粒比女士磨砂洗面奶的顆粒還要細?大橋穿越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採取了哪些保護措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爭創一流的工作作風,片中一個個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精彩故事,讓觀眾從超級工程的技術自信中感受到一個科技大國的自豪感。

  《港珠澳大橋》不僅展現高科技,充滿自豪感,也捕捉人物內心感受,充滿人文關懷色彩。除了聚焦施工場景,創作團隊還深入到香港、澳門和內地幾十個省市採訪,又專門到美國、孟加拉國、文萊等地去採訪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記錄下創造奇蹟的大橋建設者的感人故事。一位名叫孫紅春的建橋工人這樣表白:“我們這些人都有兩個愛人,第一個愛人是自己的伴侶,第二個愛人就是我心愛的大橋。”紀錄片中,年輕的工程師利用休息時間與妻子來到橋上拍婚紗照,使得這座鋼筋鐵骨的大橋有了七夕之夜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甜蜜與温馨。對這些工程技術人員來説,港珠澳大橋已成為他們情感溝通、心靈交匯的紐帶。

  上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而今,偉大構想已經結出現實的累累碩果。香港、澳門與內地共同繁榮發展,“一國兩制”已作為政治文明的新成果備受關注。通過《港珠澳大橋》這部紀錄片,觀眾不僅可以看到一項超級工程的成功,看到高科技移山倒海的力量,而且可以看到來自內地、香港、澳門和國外的不同建設者以及政府部門和科研單位的精誠合作,進而展望交通的便利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以及“一國兩制”特有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從技術自信到制度自信,“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必將在更廣闊的時空中繼續推進。

  “輪勢隨天度,橋形跨海通”,古人的詩句在今天已經變為現實。《港珠澳大橋》,這部名列“紀錄中國”國際傳播工程重點項目的紀錄片,以一座橋樑的崛起為視覺傳達載體,從一個特殊角度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一國兩制”正在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們理解和接受,成為促進人們攜手共進的世紀金橋。築起海上豐碑,建成連心大橋,觀看《港珠澳大橋》,使我們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充滿信心,對港澳的繁榮與穩定發展充滿信心,對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充滿信心。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王 甫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7-07)


  港珠澳大橋為什麼叫港珠澳?而不叫珠港澳?拋開其他問題不談,光從投資方出資比例來看,就能明白為什麼叫港珠澳。

  據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介紹,港珠澳大橋總投資大概1000億。香港政府出500億(50%),中央政府和廣東省政府出200億(20%),澳門政府出100億(10%),還有200億由銀團貸款完成

  港珠澳,顧名思義,港就是香港,珠就是珠海,澳即澳門。香港出資最多,名字排前面,無可厚非。這其中,珠海是中央政府和廣東省政府的代表,二股東,排名第二位,一點也不奇怪。剩下的就不用説了,你懂的。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Super小鮮肉”:香港人不老實,建了大橋就是浪費,還不如發展中西部落後地區

  網友“飛向藍天的魚”:如果叫珠港澳,那不是把豬趕到澳門去了嗎!

  網友“梅仁杏”:小便來來來,你來解釋一下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不叫國中?

  (2017-10-12)


  經粵港雙方磋商,粵港之間經港珠澳大橋口岸通行的商務車指標數量已經確定,自2017年9月1日起啓動申領工作。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可以通過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政務服務網提交申請材料,審核通過後預約前往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受理大廳辦理。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為方便業務辦理,當事人也可攜帶材料,前往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的證件服務中心提交材料:

  (1)中旅集團大廈證件服務中心,地址:香港幹諾道中78-83號中旅集團大廈2樓;

  (2)九龍灣證件服務中心,地址:九龍九龍灣常悦道9號企業廣場一期202室;

  (3) 沙田證件服務中心,地址: 新界沙田瀝源街7號沙田娛樂城地下B鋪;

  (4) 港中旅京華國際旅行社(深圳)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羅湖區人民南路3002號國貿大廈4樓409室(事先登錄網址:http://www.ctshk.com進行預約)。

  據悉,為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作用,本着儘量放寬申領條件的原則,此次粵港雙方對相關政策做出了相應調整,對比其他口岸通行車輛指標大幅降低了申請條件,並擴大了申辦對象範圍。港珠澳大橋開通後,以往已經獲批的皇崗、文錦渡、沙頭角和深圳灣口岸的粵港兩地車,可以免加簽直接行走大橋(暫定期限為兩年)。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申請粵港經港珠澳大橋通行的商務車指標的條件

  據瞭解,商務車(俗稱私家車,用於往返粵港兩地從事商務需要的車輛,車輛類型為車長小於6米,含駕駛人在內的8座以下小型汽車,車輛不得從事營運)指標分為兩類:一類是香港經大橋進入內地,並領取內地車牌的指標;第二類是內地經大橋進入香港,並領取香港車牌的指標。指標有效期為5年,到期後按照屆時規定條件延期,到期3年仍未辦理延期的,指標將被註銷,供其他符合條件的申請人使用。獲得批准後,車輛在大橋通車後方可通行。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第一類香港經大橋進入內地商務車指標申請條件:

  ○境外到廣東省投資企業(含港澳台地區和外國公司及境外投資者)

  對到廣東省投資的境外投資企業(個人),不論投資額多少,省內企業3年內(含申辦當年)納税額累計達到10萬元人民幣以上者就可以申辦1輛通行港珠澳大橋口岸的商務車輛指標;納税5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可申請第2輛;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可申辦第3輛。以往申請過其他口岸車輛的,不受限制,仍可提出申請。

  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為此還進一步簡化了申辦手續,對符合條件的投資者,只需提供投資批准證書、《企業法人營業》、企業完税憑證、公司商事登記資料、車輛登記文件及駕駛人證件等資料,不再審核企業的驗資報告、審計報告等資料,不再需要法人或香港公司股東親自辦理,可以由授權委託代理人代為辦理。提交的申請被受理後,在指標有剩餘的條件下,獲批的時間也從其他口岸的一個半月縮短到15天。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政策還放寬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申辦範圍,擔任廣東省縣(市、區)以上的港澳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可以提出申請。已申請過其他口岸車輛的,不受限制。

  ○曾向內地善心捐款的海外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

  改革開放以來在廣東省捐贈興辦公益事業累計金額達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可申請辦理1輛通行港珠澳大橋口岸的車輛指標,已申請過其他口岸車輛的,不受限制。

  ○高新技術外資企業

  為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列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名錄的外資企業,無須提供納税證明,可申請1輛通行港珠澳大橋口岸的商務車輛指標,已申請其它口岸的,不受限制。

  ○其他類投資者

  境外高校、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等組織在內地投資辦企業、學校、金融業、合作律師事務所等,符合投資納税標準的,可申請通行港珠澳大橋口岸的商務車輛指標,已申請其它口岸的,不受限制。

  第二類內地經大橋進入香港商務車指標申請條件:

  在廣東省辦理核准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3年內(含申辦當年)納税累計100萬元人民幣以上,可以申請1輛內地經大橋出港商務車指標。已申辦其他口岸的內地企業不受限制,仍可提出申請。

  ●申請時間和方式

  符合上述條件的,可於2017年9月1日起,登陸廣東省公安廳交管局政府服務網提交資料申請(網址:www.gdgajj.gov.cn)。也可直接到港中旅相關辦理網點直接申請。

  ●其他優惠政策

  部分車輛6年免檢:對香港經大橋口岸入出內地車輛,凡是符合內地6年免檢政策的車型和條件,同樣享受該優惠政策。

  車輛號牌50選1:省公安廳交管局為大橋口岸車輛準備了專門號段,並按照國內車輛登記標準,為當事人提供車輛號牌50選1機會,越早提出申請,車輛獲得靚號的機會就越大。

  前置服務視窗:為便利當事人申請,港中旅在香港和深圳的回鄉證辦理大廳設置了辦理點(具體地址可登陸網站查詢公告),提供指標申請、車輛檢驗、口岸聯檢單位備案、車輛領取牌證和固封等全程辦理服務,選號也可以在辦理點完成,省去當事人往返奔波之苦。當事人也可以通過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政務服務網自行申請,預約後到廣東省公安廳交管局實體辦證大廳一次提交資料即可。具體申請資料可登陸廣東省公安廳交管局政府服務網查詢(網址:www.gdgajj.gov.cn)。廣東省公安廳也提醒廣大市民,請通過正規途徑辦理,不要通過社會非法仲介辦理,以免受騙上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017-09-15)


  港珠澳大橋(部分)效果圖(百度網)

  跨越阻隔,實現通聯是人類一直努力的方向。車、船、飛機等交通工具,陸路、水路和空中航線,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就是這種努力的寫照。現代交通和通訊史就是一部人類創造條件交流互動的歷史。在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日益深入發展的今天,在從地球村邁入深邃太空的今天,人們聯通的需求空前強烈,迫切要求實現空前的新跨越。

  最長湖底隧道

  東湖一直以來是江城武漢最靈動的所在。隨着城市的發展,交通壓力日益增大,一碧萬頃的湖水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現代交通的障礙。湖上架橋自然可以解決問題,但破壞了湖面的完整性和整體景觀,湖底隧道相對而言成為是更佳選擇。“在湖底生生挖出一條車水馬龍的通道”實在是古人難以想象的事。而今天,在現代工程科技的支撐下,這已然是現實。2015年12月28日,經過3年多緊張施工,全國最長的湖底隧道,即全長10.6公里的東湖隧道通車,極大改善了交通狀況。

  最長跨海大橋

  “一橋飛架三地,大海變通途”這是人們對港珠澳大橋的評價。打開珠三角地圖,很容易發現中山、珠海、香港、深圳等城市像散落在灣畔的珍珠,需要一根跨越海灣的“絲線”將它們串成一個“項鍊”。1983年,一名香港建築師最早提出了建橋把這些城市串起來的設想。26年後,設想開始付諸實施。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工。兩年後,10萬平方米人工島浮出水面。2016年6月,主體橋樑成功合龍。2017年4月,拱北隧道全隧貫通,標誌着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主體工程實現全線貫通。1個多月後,沉管隧道焊接合龍完成。目前,沉管隧道內附屬工程基本完成安裝,正在轉入瀝青路面鋪裝等工作,為年底正式通車做準備。

  港珠澳大橋將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其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是長約29.6公里的橋—島—隧集羣的主體工程。特別是人工島和隧道設計施工要解決一系列世界級難題,比如島隧要怎樣無縫接合,長達6.7公里的超長隧道里要如何通風、保證安全,複雜海洋條件下,預製的沉管要怎麼浮運和沉放。為此,國家交通運輸部組織的“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羣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被正式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有41位中外橋樑、隧道專家被聘為港珠澳大橋技術專家組成員,一起為工程出謀劃策。

  (2017-09-30)


  8年、3萬餘名建設者、多項世界之最……驕傲!我的港珠澳大橋!

  2017-07-07

  工人日報

  經過近8年奮戰,今天(7月7日),又一座中國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實現全線貫通。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里,由橋島隧和粵港澳連接線組成。

  去年9月27日主橋已經貫通,今日貫通的島隧工程為港珠澳大橋核心控制性工程。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個“世界之最”

  橫跨伶仃洋,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創下了多個世界之最: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橋、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大橋,建設難度極高,即使在國外頂尖橋樑專家眼裏,它也是“全球最具挑戰的跨海項目”。

  人工島: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

  橋—島—隧集羣的主體工程,是港珠澳大橋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承建方在世界範圍內首次提出深插式鋼圓筒快速成島技術,用120個巨型鋼筒直接固定在海牀上插入到海底,然後在中間填土形成人工島。每個圓鋼筒的直徑22.5米,幾乎和籃球場一樣大,高度55米,相當於18層樓的高度,而重量達到550噸,相當於一架A380“空中客車”。

  一系列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發應用,僅用半年多時間就完成兩個人工島的築造,創造了世界工程的奇蹟。

  沉管隧道:最長、埋深最深 滴水不漏

  港珠澳大橋主體採用“橋—島—隧”方案建設,去年9月27日主橋已經貫通,7月7日即將貫通的島隧工程為港珠澳大橋核心控制性工程,包括兩個面積為十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和一條長達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為國內首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當今世界上最長、埋深最深、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點擊播放

  GIF/869K

  如果説島隧工程是建築工程領域難以企及的皇冠,那麼海底隧道就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該如何在深海航道區修建海底隧道呢?

  經過研發,工程人員第一次做到了海底隧道“滴水不漏”,在島隧工程的設計建設中,形成的發明專利、新型實用專利達到400多項。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點擊播放

  GIF/976K

  橋體:使用壽命最長 抗災害能力強

  此外,這條被外國工程師感嘆其工程難度“直逼技術極限”的海上“巨龍”,能抗16級颱風、8級地震,它的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超出目前世界上的跨海大橋普遍的設計使用壽命20年,而這些數字,也成就了港珠澳大橋在當今世界大橋建設史上的多個第一。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點擊播放

  GIF/1219K

  勞動力量,實現伶仃洋上的夢想

  “

  8年時間,3萬多名建設者,他們建成的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這是一條荊棘遍佈的建設之路,也是一次勇往直前的偉大征程。一羣不懼洋闊海深的海上工匠,用勞動克服挑戰、用創新突破極限,建造着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京滬高鐵之後的又一“超級工程”。他們以勇氣、擔當、協作,鍛造着打上自己烙印的“島隧精神”。

  ”

  他們詮釋着什麼是

  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建設中的西人工島。

  本報記者趙琛 攝

  在茫茫大海上,工程人員要將120個超大鋼圓筒插入海底。最高的鋼圓筒超過50米,相當於17層樓那麼高,直徑22米,重量達到550噸,允許的誤差只有兩釐米。

  2011年,西、東人工島相繼成島,僅用221天就在軟土地基上完成120個鋼圓筒振沉,節約建設工期30個月,創造了“當年開工、當年成島”的傳奇。

  沉管混凝土澆灌。

  中工網記者李雪峯 攝

  從雲南大山深處走出來的張怡戈,如今是西人工島的生產副經理,被大家稱為“大管家”。每天清晨,站在高地上看着島上各個角落的塔吊開工,聽着對講機裏的工作安排,是他最踏實的時刻。“工程很宏偉,但也是由每一天、每個人的勞動堆積起來的。”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沉管預製廠全景。

  中工網記者李雪峯 攝

  2013年5月6日,E1沉管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完美對接,實現了歷史性的“深海之吻”,整個團隊96個小時沒有休息。

  這是他們引以為傲的“走鋼絲”精神——“沉管隧道建設就像是‘走鋼絲’。一個人走鋼絲不難,難就難在如何讓這3000人一齊走鋼絲,任何環節都不能有絲毫的大意。”在林鳴的帶領下,團隊創造了一年安裝10節沉管的“中國速度”和世界紀錄。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東人工島房建工程。

  中工網記者李雪峯 攝

  項目建設的每一步都是未知、每一步都要攻堅、每一步都需創新。面對沒有先例可循的世界級挑戰,建設者們堅信:“創新不僅僅是開創,更是勇氣和擔當。”

  為國之驕傲鼓掌!

  向海上工匠致敬!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珠海特區報、工人日報

  本期編輯:曲欣悦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7-07)


  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經全部竣工,東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門,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國《衞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2017年6月8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在即

  它的美麗、雄偉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那些辛酸和勵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10月6日東南衞視《中國正在説》節目上,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先生 ,向全國觀眾講述了這項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界特別關注港珠澳大橋,其實就是因為一個字:“難”。工程體量之巨大,建設條件之複雜,是以往世界同類工程所沒有遇到的。

  港珠澳大橋由橋樑,人工島,隧道三部分組成,其中,島隧工程師大橋的控制性工程,需要建設兩座面積各十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和一條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實現橋樑與隧道的轉換,是大橋建設技術最複雜,建設難度最大的部分,極具挑戰性。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林鳴2005年起參與港珠澳大橋前期籌備工作,2012年12月,擔任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

  他向大家介紹道,港珠澳大橋有三個難點,其中一個難點便是這是一個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來不到4公里,而且,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説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2007年,當時工程師們為了準備這個工程全球去考察,當時世界上有兩條超過三公里的隧道,一個是歐洲的厄勒海峽隧道,還有一個是韓國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橋,韓國一家非常厲害的公司在主持這個項目,安裝的部分,全是歐洲人提供的這方面的支持,每一節沉管安裝的時候,會有56位荷蘭專家從阿姆斯特丹飛到釜山給他們安裝。

  考察團到釜山去考察時,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到附近去看一看他們的裝備,被他們拒絕了。於是考察團就是在大概三百米左右的海面上,開了個船過了一下,用下卡片機拍了幾張照片。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當他説到這,相信許多人腦海裏不由得浮現出了這張老照片。

  從釜山回來後,林鳴更加堅定一個決心:港珠澳大橋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裝經驗的公司來合作。

  於是,他們找了當時荷蘭的一家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合作,當時人家開了個天價:1.5億歐元!當時差不多約合15億人民幣。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談判過程異常艱難,最後一次談判時,林鳴跟談判員説,你給他們説一個價,三億人民幣。三個億,一個框架,能不能提供給我們最重要的、風險最大的這部分的支持。

  但是,荷蘭人是這麼説的,我給你們唱首歌,唱首祈禱歌!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跟荷蘭人談崩了之後,我們就只剩下最後一條路可以走:自主攻關!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難以承受國外高額的技術諮詢費用,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沉管隧道技術也無法在此照搬套用,林鳴不得不從零開始,自主攻關,帶領團隊開始挑戰外海深埋沉管。

  不被理解,沒有經驗,外國人都在看着,中國工程師到底行不行?

  當然行!

  2013年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

  這是不平凡96個小時,彷彿一個從來沒有人教過,也從來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司機,要把一輛大貨車,開上北京的三環五環。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有的人在第一次安裝之後就離開了,剩下的人繼續邊學習邊幹,不能出風險,而且還要成功。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然而,第一節的成功並不意味着後面32節安裝都可以簡單複製,嚴苛的外海環境和地質條件,使得施工風險不可預知。

  這是個高風險的事情,林鳴每一次安裝,離開房間的時候,他都會回頭看看那個房間,因為每一次出發,都可能是最後一次出發。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每一節都是第一節。

  讓林鳴最難忘的是第15節沉管的安裝,兩次回拖三次安裝。第一次在2014年11月17號,沒想到拖回來了,那天他們碰到了最惡劣的海況,珠江口罕見地只有不到10度,海浪有一米多高,工人被海浪推到在沉管頂上。

  儘管如此,工人還是護送沉管毫髮無損地回到了塢內。當時起重班長説:回家了,回家了,終於回家了。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第二次安裝在2015年大年初六,為了準備這次安裝,幾百個人的團隊春節期間一天也沒休息,但是當大家再一次出發,現場出現回淤,船隊只能再一次回撤。

  當時壓力很大,只裝了15個沉管,還有18個沉管要裝,這樣下去這個工程還能完工嗎?拖回之後,許多人都哭了。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第三次是在第二年的三月份,這次政府給了非常大的支持,“珠江口的採砂企業全部停工。”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參與這項工程的外國專家感到非常震撼,他説,也就是在中國能做到!如果事情發生在國外,早就停下來歸責了。只有中國會討論,如何最快的速度讓工程繼續。

  為了回饋社會各界的支持,在被各種原因影響了三個月的情況下,整個團隊咬緊牙關,原計劃那一年安裝九節,實際完成了十節沉管的安裝。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戰,那麼最終一節的接頭合龍就是這個挑戰最困難的部分,一百多年來也沒有找到特別好的方法,最後還是中國工程師經過4年的研究和攻關找到了辦法。

  2017年5月2日早晨日出時分,最後一節沉管的安裝開始了,按照傳統的方法,完成這項安裝至少需要8到10個月,但在新方法的指導下,我們實現貫通,僅用一天!這是7年建設中,最令林鳴感到高興的事情。

  功夫不負苦心人,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這一刻,每一個建設者的堅守,每一次與家人的分離,每一次團隊的合作,都已經凝固成了豐碑。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是我國建設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在建設過程中,林鳴和他的團隊對沉管的設計,生產和安裝技術進行了一些列創新,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術,提供了獨特的樣本和寶貴的經驗。

  中國工程師也用這份優秀的作品向世人證明,我們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們可以做到!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向這項浩大的工程背後,無數默默奉獻的建設者致敬!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2017-10-11)


  2015年8月10日,阿里巴巴宣佈戰略投資蘇寧283億元。所有人都尖叫,真TM土豪。在當時,是中國互聯網界最大的一筆投資。

  2017年9月26日,阿里巴巴增持菜鳥物流53億元,同時宣佈,未來5年,持續投入1000億元,為實現包裹全國24小時送達、全球72小時送達的目標努力奮鬥。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在雲棲大會上宣佈成立“以科技創新世界”的達摩院,同時宣佈,三年內,為此投入1000億元,而且僅以阿里一己之力。這個集結全世界各領域眾多高精尖科學家、院士、教授於一身的達摩院,瞬間登上科技界的頭條。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看看時下最受關注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投資1000億,令外國人歎為觀止。其中,香港政府出資500億,中央政府和廣東省政府出資200億,澳門政府出資100億,還有200億的資金缺口,由銀團貸款解決。

  1000億是個超級大的數目,除了三峽水電站外,很少很少聽説,還有哪個工程投資能到這個額度。其實,在阿里巴巴看來,這也沒什麼,頂多也就幾個小目標而已。

  換句話説,如果港珠澳大橋讓民營企業來投資,阿里一家就足夠!

  (2017-10-12)


  10月1日,深中通道東人工島開標,中鐵隧道局集團中標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東人工島及主線堰築段隧道施工(S03標)重大工程。今天,頂級建築給大家説説這項超越港珠澳大橋的超級工程。

  一、關於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位於珠三角核心區域,連接廣東省深圳市和中山市,是世界級超大型跨海集羣工程,集超大跨徑跨海橋樑、世界首例特長雙向八車道海底隧道、海中人工島和地下互通於一體。深中通道工程總投資約460億元,使用壽命100年。項目全長約24公里,其中,海底隧道7.1公里、橋樑長約16.9公里,隧道兩端各設置1處人工島。全線採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該工程於2016年12月30日正式開工,首先建設西人工島,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具體走線見下圖。

  深中通道路線位於虎門大橋下游約30公里,港珠澳大橋上游約38公里,起於廣深沿江高速機場互通立交,與深圳側連接線對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翠亨新區馬鞍島上岸,終於橫門互通。2016年12月29日,深中通道跨海工程西人工島率先正式開建。深中通道通車後深圳到中山的時間將由現2個小時縮短到30分鐘左右。

  二、建設難度超港珠澳大橋

  深中通道項目工程規模宏大,建設條件複雜、技術挑戰大,項目所處海域水文地質條件異常複雜,工程建設亦受航空、水運、環保等多重因素限制,面對嚴苛的建設條件和多樣性的技術方案,規模宏大的深中通道需攻克無數世界級技術挑戰。

  其中,具有“超寬、深埋、變寬”特點的鋼殼砼沉管隧道為世界首次大規模應用,對於國內而言屬全新的結構和技術,存在較大技術挑戰,深中通道建成後將成為世界首例特長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深中通道中主跨1666米的海中超大跨徑懸索橋,涉及海中錨碇施工及超高橋面抗風性能問題,國內外建設經驗較少,水中錨錠施工難度大,90米的主橋超高橋面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高海中大橋。

  除此以外,深中通道建設還面臨着重重挑戰。如離岸深水人工島快速成島、鋼圓筒入巖難度大;地下互通立交、海中鋼圍堰深基坑開挖、支護、防滲技術難度大;隧道運營里程長,交通量大,貨車比例高,運營安全、防災救援難度大;位於珠三角幾何中心,海陸空三維視點多,工程景觀設計要求高等諸多挑戰。從施工技術難度來看,該項目比建設港珠澳大橋更難。

  三、關於東人工島

  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建設的情況。2017年9月18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最後一個鋼圓筒精準振沉到位,人工島正式成島。

  本次中鐵隧道局中標的範圍是:深中通道東人工島及主線堰築段隧道施工(S03標),主要工程內容包含東人工島(包含島壁結構、島內回填、陸域形成、島內地基處理)、救援碼頭、島上主線暗埋段隧道、堰築段隧道、機場互通立交匝道隧道工程、廣深沿江高速保護措施、東島附屬房建以及島內道路、市政和園林綠化等工程的施工。中鐵隧道局中標價為32.24億元。工程工期為60個月,其中主線堰築段為3年。

  ▲深中通道設計圖。上圖最下面的“陸地”就是將要在海中填出的東人工島,橫向的是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在人工島上穿過。東人工島上方、海平面下方將建設海底沉管隧道,隧道另一端就是西人工島(目前已經浮出海面),西人工島直接連通跨海大橋。大橋連接中山市。

  東人工島位於深圳機場福永南側,主要實現深中通道主線隧道和機場互通匝道隧道島橋轉化,東端與深圳地鐵11號之間預留泄洪通道,樁號為K5+630;東島西端以不突破珠江治導線為原則,結合通風塔布置,樁號為K6+560;人工島沿深中軸向長度為930m;北端和南端主要是實現橋隧轉化需要,沿廣深沿江高速軸向長度為1136m;東人工島形成陸域面積34.38萬㎡,徵海面積47.63萬㎡,新建島壁結構總長度為3178.5m(含救援碼頭岸線165m)、陸域高程為4.9m,地基處理交工標高4.3m。東人工島的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結構安全等級為1級,島壁結構採用拋石斜坡堤、直立扶壁兩種島壁結構組織方案。東人工島西南側設置救援碼頭一座。

  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已經建成通車。因此,東人工島工程其實是在沿江高速公路底下的海域中再填出一個島嶼,還要挖出雙向八車道的海底隧道。因此在東人工島的施工過程中不僅只是填海造島的難度,沿江高速公路的保護施工也是重難點之一。東島主線隧道(總長855m,其中敞開段395m,暗埋段460m)、堰築段隧道(總長480m,全部為暗埋段)和機場互通立交匝道隧道(E、F、G、H四條機場互通匝道隧道,其中敞開段長920m,暗埋段長919m)。真是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全部57個鋼圓筒及116個副格振沉施工全部完畢,西人工島已經建成封閉空間。

  東人工島工程預計將於2017年11月開工。深中通道主體隧道工程預計12月實現全面開工。之所以選擇在冬天啓動施工,主要是利用廣東今冬明春黃金枯水期,以及沒有颱風的有利條件。深中通道橋樑工程預計將於2018年3月正式開工。2024年深中通道項目有望全線建成通車。頂級建築會及時給大家介紹項目的進展情況。讓我們共同為建設者點贊!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太好哦了

  網友“平安”:這樣好,不用走虎門大橋了,回家又少了十幾個小時!

  (2017-10-04)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446 字。

轉載請註明: 外國記者登中國大橋、訪“中國製造” 多維“解碼”改革創新成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