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博志》:""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物極必反的道理,想必各位都有所熟知的。當事物發展到了極端的時候,將會向相反的方向轉變。也就是説,事情不一定非得要做到極致,恰到好處才是最好不過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着它本身的存在的意義和規律。如果事情做得太過於完美,那麼很顯然,這件事情的最終的走向,將會是你所不能控制的。世間萬物的道理亦是如此。
為何道家總是在講陰陽調和,月有陰晴,人有離合悲歡。水滿則溢,如果繩子繃得太緊,那麼時間久了,自然就會被拉斷。萬事萬物,都需要有一個可以執行的度。這個度也就是適可而止。不過在物極必反這一方面來説,老者提醒:在這三方面""突出""的人,一般命都不太好。
一、 永遠不知道滿足
往往最難控制的就是人心,也有老話説説的好,人心隔肚皮,這是形容的最為貼切不過了。人作為一個高等動物,在經歷上萬年的演變之後,成為一個可以獨立思考可行走的個特。當然作為一個個體,自然也需要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很多情況下都會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的慾望可大可小,重在如何去把控和控制。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慾壑難填和永不知足的人數不勝數。他們在得到一件東西的時候,並不能滿足自己內心的慾望。自然還需要更多的東西來填平。這種人,在給自己所設定的框架當中,設定的目標往往都是十分高遠的,並不貼合實際。所以這樣的人,也並不會感受到快樂。
甚至説如果在將來的某一天,不知滿足的人,慾望逐漸的放大。那麼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有可能不受限,甚至説內心已經被貪慾所佔領。也就很有可能做出很多的錯事,導致最終沒有辦法去彌補。一旦出現偏差之後,過分的永不知足也會讓人在追求的過程中,漸漸地迷失了自我,很容易形成自我否定的局面。
所以説,人需要學會知足常樂,正確的看待自己的能力和方向。將自己的定位分析透徹,然後再去前行。這樣的話,美好的明天,才會向你擁抱。
二、 過分的""合羣""
""合羣""這個詞,大家一定很熟悉。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是需要用語言來交流。不過有些人過分的""合羣"",這樣一來的話,就很有可能給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造成很大的損失。
如果是出於業務往來,那麼""合羣""是理所應當的。如果超過了一定的限度,顯然,對你的接下來所想要拿的結果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也有些人可能是性格外向的緣故,導致他在與何人交往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合羣""都顯得那麼的突兀和不合時宜。
過分""合羣""所產生的朋友雖然很多,但是真真正正能夠幫到你的。其實並不是很多。即使有人選擇幫你,那麼很顯然,在將來的某些時候,你所欠的人情,自然是要雙倍或者數十倍的規劃。總之這個人情你是欠下了。
所以在""合羣""這方面來説的話,並不是説朋友多就一定是好事。但是成功的道路上,過多的還是的依靠自己的努力,這樣才有可能最終走向毫無顧忌的成功。要想成為一個強者,在""合羣""這方面,一定要做到適度。""不合羣""的人,也不能説不能成功,類似於韓寒、比爾蓋茨、馬化騰等人。他們也並不怎麼""合羣"",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最終走向了成功。過分的""合羣"",很有可能會在將來成為你的絆腳石。
三、善事做盡
擁有一個良好的品格,對於一個人來説,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當今社會當中。一個善良的品質也是不可多得的。但是做善事同樣也要有一定的尺度。就好比很多年前孫儷所贊助的那幾名大學生。給他們提供學費和生活費,但是等到他們畢業可以獨立生存的時候,卻選擇了將孫儷拉黑,表示不認識這個人。
這件事情的發生,不得不讓人感覺到痛心。因為孫儷所做的事情,完全是為了這羣孩子能有一個很好的未來。但是事情的結果讓人有點心寒。
再者就是教育子女,現在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條件的不斷改善。每個家庭當中,差不多都是一個或者兩個小孩。但是由於家長的過分寵愛。以至於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並不懂得遵循社會的規則,僅憑自己的好惡去做事,那麼從小就備受寵愛的孩子,很有可能在將來犯下更大的錯誤。所以不管是疼愛還是做善事,都要把控好尺度,當心物極必反的原理。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