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建設不均衡?進社區難?國家能源局要求加快解決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呂銀玲)當前充電樁建設快速增長,但充電樁佈局不平衡、用地難、平台難統一等問題仍存在,隨着電動汽車充電樁納入“新基建”,這些問題也將獲得更多關注。7月17日,國家能源局在2020年三季度網上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當前,電力工程規劃建設正加快推進,其中,國家能源局正在會同相關部門,加強《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能力行動計劃》的督促實施,積極支持充電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充電服務平台整合發展。
就在6月22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也明確表示要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水平。
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各類充電樁保有量達132.2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55.8萬個、數量位居全球首位。
具體到北京市,據北京市公用充電設施數據服務平台e充網發佈的2019北京充電設施建設及充電行為分析報告,截至2019年底,累計建成約20.24萬個充電設施,已基本形成全市平原地區半徑小於5公里的“充電圈”。其中,私人充電樁15.34萬個,社會公用充電設施2.5萬個,單位內部公用充電設施1.8萬個。
據e充網介紹,北京市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呈現由中心向外環建設規模遞減的態勢。公用充電設施五環內建設佔比高達65%,五環內的建設密度也遠遠高於五環外區域;三環內的社會公用充電設施主要集中在商業區,其中二環內商業區的建設佔比為50%。
“公共充電樁分佈不均衡、互聯互通廣度和深度不夠,社區充電樁報裝難、數量少、利用率低,充電設施技術和模式創新不足、智能化互動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大大影響了新能源車主的用車體驗,拖慢行業發展步伐,充電樁體系建設亟待加強。”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該公司還表示,目前,充電樁行業已經從原來的圈地建站轉變為考慮供需平衡、結構合理的科學有序佈局。對於運營商而言,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就要考慮如何更加合理地規劃充電樁佈局、提升充電樁利用率、拓展盈利模式,同時要加強核心技術創新,參與標準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競爭力。
為了提升充電基礎設施創新與智慧化水平,國家能源局還在發佈會上強調,要鼓勵開展V2G等新技術應用,依託“互聯網+”智慧能源提升充電智能化水平。同時要求加快解決居民小區有序充電、老舊小區充電設施建設難、充電設施安全隱患等熱點問題,切實提升充電保障能力。
對於居民小區有序充電問題,國泰君安分析師石金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充電樁進小區分為兩種情況,一種帶地下車庫的比較高端一點的小區,有個集中的充電區域,可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充電樁的使用權、安全性以及物業費用之間的一些糾紛。對於一些老小區,充電樁安裝的位置以及線路,可能都會有新的分歧,其實這個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的促進辦法和解決方案。”
國網電動汽車方面也表示,“作為充電行業的主要市場,社區充電設施體系的完善對於加快充電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受制於小區配網容量、物業管理等因素,安裝接入、重複建設問題凸顯,無序充電也造成了電力設施利用效率低,社會反映較大,難以適應私家車大規模電動化的發展需求。”
該公司建議,加強電網企業、充電運營商與房地產商、物業公司等相關各方的合作,鼓勵充電運營商在社區公共區域建設、運營充電設施,落實社區充電執行分時峯谷電價、充電運營企業享受電價優惠等激勵措施,並將社區充電樁納入公共設施,以加快完善社區充電模式,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奠定更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