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不改,世界難言安全

美國外交政策不改,世界難言安全

作者:邢義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日在尼克松圖書館發表所謂“新冷戰宣言”演講,試圖在地緣政治上畫“小圈子”,建立聯盟圍堵中國,並揚言“中國不改變,世界不安全”。

蓬佩奧此番博出位的發聲並不奇怪。距離11月初的美國大選不足百日,華盛頓的“冒險”舉動也勢必愈發出格。為選舉利益,沒人能預知美方在挑動中美關係和世人神經上還有什麼瘋狂舉動。

但《華盛頓郵報》近日刊文分析指,特朗普當選總統標誌着美國外交政策自二戰以來最大的不連續性。“美國優先”被描述為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孤立主義和單邊主義,不一而足。美國的世界地位正處低谷,被認為是對世界而言在危險時不情願和不可靠的夥伴。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5日受訪時也表示,單邊霸凌是當前國際秩序面臨的現實挑戰,反對煽動對抗製造分裂,所謂“對華接觸政策失敗論”是對歷史進程的無知,奉勸美方放棄註定失敗的干涉主義。

在世人眼中,現在的美國正愈發危險。白宮的外交政策不做改變,世界真的不安全。

美國外交的危險之處,首先在於對多邊主義、全球化國際秩序和體系的破壞。眼下,包括美國在內,國際社會正面臨新冠疫情、經濟復甦、種族歧視等多重挑戰。各國亟需尊重規則,保持對話,合力尋找出路。然而,美國作為最強大國家,卻將本國優先作為行事標準,將單邊主義和霸凌主義推到極致,不惜拋棄國際責任和多邊規則,在全球頻繁“退羣”,已成為現行國際秩序的最大破壞者。

其次,美國外交的危險之處,也在於對他國內政的干預成性。以致其外交政策中理性、道義、戰略全無,竟以霸權干預、改變其他主權國家為目的。中情局出身的蓬佩奧或許忘了自己如今國務卿的身份。特工或能以謊言、欺騙和偷竊手段無孔不入,但橫加干涉他國制度、內政卻是國家交往的大忌。美國應當對國際合作與競爭抱有更開放、平等的心態,而非以意識形態劃線,以狹隘與孤立示人。這對美國再次偉大並無幫助,亦對別國發展不公。

最後,美國外交的危險之處,還在於對自身一直標榜的價值觀的背叛。從打壓華為到“搶奪”Tiktok,再到近日揚言要以“清潔網絡”行動全面排擠中國企業和技術,華盛頓硬行“脱鈎”之舉,遭外界批評。美媒指其一舉顛覆了言論自由和市場自由兩大美國一直聲稱捍衞的民主價值觀。芝加哥全球事務學會會長、奧巴馬執政時任美國駐北約大使的伊沃•達爾德表示:“特朗普不相信聯盟、開放市場、促進自由和人權這三大美國外交政策支柱。”美國在價值觀上的背叛,是對全球科創、商界信心的巨大打擊。

事實上,白宮種種試圖人為在國際間樹立高牆的舉動並不得人心。眼下的世界,已遠非“冷戰”時期兩大陣營對立的時代。各國外交政策有着基於自身利益的高度自主性。即便關係緊密的盟友,也絕非過去任由美國使喚的“小弟”。澳大利亞外長近日便當面駁了蓬佩奧的面子,明確表示無意傷害與中國的關係。可見,美國逼盟友“選邊站”、拉盟友做“新冷戰”陪葬品的“算盤”只會“打臉”自己。

美國選擇充耳不聞的,是中美管控分歧、定紛止爭已成國際呼聲。7月25日,來自中、美、英、加等48國的學者發起線上會議,以14種語言共同聲明,呼籲美國摒棄冷戰思維,支持中美對話。

與美國費盡心機地製造事端相比,中國外交官員近兩月來不斷拋出對話“橄欖枝”。其實,無論是貿易、外交,還是人文、科技等領域爭議,中國從未主動挑起事端。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的理性與剋制,已成為中美關係的穩定器和壓艙石,為國際社會服下“定心丸”。

1972年尼克松“破冰”訪華,被視為美國對華“接觸政策”的開端。它既非傲慢地以“改造中國”為目的,亦絕非蓬佩奧所言是“盲目的接觸”。40多年的事實表明,這一決策不僅造福了中美兩國,更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良多,是真正富有遠謀的戰略決斷。然而,華盛頓正將尼克松、基辛格以來美國對華政策奠基者們的努力付之一炬。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尼古拉斯•伯恩斯認為,特朗普採取了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沒有哪屆政府採取的行動。那些總統與世界打交道,但特朗普不是。他幾乎是在和全世界開戰。

美國的外交政策是時候做出改變了,否則世界難言安全。(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7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外交政策不改,世界難言安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