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打印度,當年對印自衞反擊戰,解放軍都用了哪些武器

【軍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戰鬥中被我軍用56式40毫米火箭筒打爆的印軍M3A3輕型坦克,另一輛則被我軍繳獲,現存於坦克博物館

1962年10月至11月,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的東西兩段,對入侵的印軍進行自衞反擊,並大獲全勝。在這場邊境戰爭中,除了正確的戰役戰術,和廣大指戰員優秀的技戰術及戰鬥精神外,中國邊防部隊的武器裝備也是獲得戰鬥勝利的關鍵因素。本次我們簡要來介紹下對印自衞反擊戰的中國邊防部隊武器裝備。

在舊中國,炸藥包和爆破筒是中國軍隊重要的攻堅武器。抗日戰爭時期,面對華北地區侵華日軍的碉堡炮樓,火力貧瘠的八路軍只能用炸藥包讓敵人坐"土飛機"。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打敵人坦克和堅固工事時,除了爆破手迫近用炸藥包和爆破筒爆破外,逐漸開始使用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

▲反映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油畫作品

抗美援朝結束後,中國開始了武器裝備的制式化建設,軍工部門開始為陸軍制造更多用於反坦克和攻堅戰鬥的武器裝備。其中,火箭筒由最早仿製美製火箭筒,改為引進蘇制火箭筒進行仿製;無後坐力炮仿製美製產品,並在部隊大量裝備;淘汰美製、日製火焰噴射器,仿製並自行生產了第一代火焰噴射器。

到1962年對印自衞反擊戰開始前,印軍在其侵佔的各關鍵要點構築了各種工事,包括地堡羣等。因此,中國邊防部隊為參加戰鬥的步兵分隊加強了多種攻堅武器,這些裝備無一例外都是我國自行生產的,在攻堅拔點的戰鬥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的堅固工事,為戰鬥勝利作出了貢獻。

火箭筒是二戰時期發展出來的,比較有名的是美國的"巴祖卡"和德國的"坦克殺手"。朝鮮戰爭時期,志願軍用來打坦克的火箭筒來自繳獲的美製60毫米和88.9毫米火箭筒,當然更多的是國產51式90毫米火箭筒。51式火箭筒是以仿製美國"超級巴祖卡"火箭筒的發射筒,搭配從日本火箭彈發展而來的135型火箭彈。

朝鮮戰爭之後,我國引進了蘇制RPG-2型火箭筒。這是一款全新的武器,它不同於51式火箭筒,火箭彈不是靠發動機發射,而是靠火箭彈尾部的發射藥管點燃,將火箭彈推出去。RPG-2的發射筒口徑是40毫米,配用的超口徑火箭彈直徑是80毫米,火箭彈的破甲能力達到100毫米/65°。

1955年11月,我國對RPG-2開始了仿製工作,次年拿出了樣品,並設計定型,命名為56式40毫米火箭筒。在對印自衞反擊戰中,56式火箭筒的火箭彈雖然是反坦克彈藥,但在打敵地堡羣和火力點時非常好用。一些戰鬥中,火箭筒班在步兵火力支援下,運動至距敵較近的位置(例如50米),以直瞄射擊的方式摧毀印軍火力點。

▲56式40毫米火箭筒

1962年11月20日,在中印邊境東段,邊防部隊某部2營在查庫一帶堵截南逃印軍,戰鬥中4連火箭筒班用56式火箭筒摧毀5個敵火力點,連帶引燃燒燬印軍卡車7輛;5連在戰鬥中遭遇印軍兩輛M3A3輕型坦克,火箭筒班5人已在戰鬥中傷亡4人,此時60炮班班長陳顯學挺身而出,衝至距敵坦克30米處,用56式火箭筒發射火箭彈兩發,擊毀敵坦克1輛,另一輛坦克的車組人員棄車逃跑,坦克被我方繳獲。

無後坐力炮也是當時部隊的主要攻堅武器。我國的無後坐力炮是仿製美國產品的技術。新中國成立後,軍工部門獲得了國民黨兵工廠留下的美國M18和M20無後坐力炮圖紙,其中M18是57毫米、M20是75毫米。軍工部門對這兩種無後坐力炮進行仿製,製造出了52式57毫米無後坐力炮和52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

兩種口徑的無後坐力炮都參加過抗美援朝,並在反坦克戰鬥中表現出色。52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後來還改進為56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在對印自衞反擊戰中,57毫米和75毫米兩種口徑的無後坐力炮都參加了戰鬥,當時是作為支援火器將炮班配屬給步兵連使用。和56式火箭筒一樣,無後坐力炮也用於打擊火力點。

▲參戰部隊戰前動員,他們面前有3門75毫米無後坐力炮

1962年10月20日,邊防部隊步兵某團8連在克節朗河附近槍等地區攻擊印軍一個連,當時該團炮連向8連加強了炮4班,全班8人,攜帶1門52式57毫米無後坐力炮、17發炮彈。戰鬥中,8連被敵3個地堡壓制無法前進,炮4班先是在60米距離上架炮擊毀第一個地堡,後由炮班班長扛着無後坐力炮運動至據敵第二、三個地堡40至50米處左右,連射兩發兩發炮彈擊毀敵人後兩個地堡,為步兵打開通路。

還有一件攻堅利器比較特殊,就是火焰噴射器。解放軍首次大規模使用火焰噴射器是在一江山島戰役期間,當時部隊使用的是日製和美製的火焰噴射器。火焰噴射器是防化兵的裝備,一個標準的噴火連有3個排、45具噴火器,戰鬥中配屬給主要進攻方向的步兵部隊,一般配屬到連排一級。

對印自衞反擊戰期間,邊防部隊裝備的火焰噴射器是58式火焰噴射器。58式火焰噴射器仿製於蘇制的LPO-50型火焰噴射器,是輕型單兵揹負式火焰噴射器,採用膠狀噴火油料(凝固汽油),裝在三個鋼製油瓶中,電發火,以火藥燃氣壓力噴出油料後點燃形成火柱。油瓶有輸油管連接噴火槍,全噴火具重23千克。

▲截圖自紀錄片,反擊戰中噴火兵向印軍工事噴火

在戰鬥中,58式火焰噴射器對突破印軍碉堡羣發揮了重大作用,不過也有缺點:因為戰區海拔高,噴火器會出現冷噴、半冷噴的現象;重量大,對噴火兵體能有影響;一次噴射須將一瓶油料噴完,三瓶油料只能噴三次。根據這些問題,戰後開始研究新型噴火器,新噴火器於1974年定型,命名為74式火焰噴射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44 字。

轉載請註明: 專打印度,當年對印自衞反擊戰,解放軍都用了哪些武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