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終於落地!大眾或將成為國軒高科的第一大股東。
5月28日晚間,國軒高科公佈了這個消息:大眾中國擬以60億元認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並受讓實控人5%的股份,最終持股26.4%成為第一大股東。
60億貴嗎?按照國軒高科307億的市值來算,26.4%的股份在市場上值81億。這60億將用於國軒電池年產16GWh高比能動力鋰電池產業化項目、國軒材料年產 3萬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但大眾依然不是公司的實控人:雖然原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降為18.20%,但其與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32.73%的股份,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此外,大眾中國承諾放棄一部分股份的表決權,以使比創始股東方的表決權比例低至少 5%。
可見,雖然大眾花了一大筆資金入股國軒高科、成為第一大股東,但後者的創始股東仍牢牢把控着公司,大眾中國的表決權只有13.2%,在9名董事組成的董事會中獲得4個席位,這意味着其對公司的控制力有限。
如此“委曲求全”背後,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投中網表示,大眾之所以選擇國軒高科,是因為後者是我國第三大動力電池生產商,第一第二不太可能,後面的也沒有機會。對於國軒高科而言,大眾入股可以很好地提升估值和市場影響力。
根據披露,大眾中國此次入股的目的是,為實現大眾集團的電動化戰略規劃。
這很可能是一場雙贏。對於大眾來説,這較好解決了動力電池急劇增長的產能需求,而國軒高科也藉助大眾提升競爭力並將其動力電池成功銷往海外。
5月29日,國軒高科復牌一字漲停,截止發稿報29.9元,漲幅10.01%。
2020年,大眾挑戰空前
2020年,是大眾集團的轉型之年。
2020年1月16日,大眾集團新上任的CEO Herbert Diess 放出了狠話:“要加快改革,避免成為另一家諾基亞。”他還向埃隆·馬斯克發了一條信息:“從現在起,我們將為特斯拉而來。”
這意味着傳統汽車製造商的時代已經結束,大眾正在從傳統汽車製造商轉型為自動駕駛和互聯網汽車製造商。
作為一家擁有近百年曆史的德國老牌汽車企業,大眾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公司,目前擁有大眾、奧迪、蘭博基尼、保時捷等多個著名汽車品牌。
但大眾目前遇到了電動化時代的巨大挑戰,現實反映便是特斯拉,已經在技術、市值、市場份額方面對大眾形成了全方位的挑戰。
此前有內部消息流出,Herbert Diess曾承認,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在軟件和自動駕駛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大眾集團的董事會成員托馬斯·烏里奇也曾表示,特斯拉在製造電動汽車和軟件方面比競爭對手領先10年。
股票市值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公司未來的判斷,特斯拉這匹銷量只有大眾零頭的電動車黑馬,現在已經超過打仗,成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汽車公司。
截至5月28日,特斯拉市值1480億美元,而大眾汽車最新市值746億歐元。而2019年特斯拉的全球銷量為30萬輛,而大眾汽車為約630萬輛。
不但市值超過了大眾,更正在蠶食大眾在歐洲市場和亞太市場的份額,這兩個市場是大眾集團最大的份額。
歐洲市場為大眾最大的市場,在該市場2019年的銷量同比僅增長了2.5%;在銷量佔比第二的亞洲市場,銷量下滑了2.2%。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斯拉在這兩個市場高歌猛進:2019年,Tesla Model 3在歐洲銷量9.4萬輛,佔比17%,排名第一。根據最新的一季度數據,特斯拉Model 3在歐洲銷量依然保持排名第一,而大眾e-Golf排名第三,奧迪e-tron排名第七。在中國,特斯拉也超過了曾經全球最大新能源車企比亞迪。
而目前,純電動車和中國市場的高增長為大眾集團貢獻了主要增長:2019年大眾集團共銷售新能源車12.33萬輛,同比增長56%,主要增量來自中國市場,同比大增187%。
這意味着大眾不得不加快電動化步伐,首先繞不過去的便是中國。
2019年,大陸已成電動汽車產銷最大市場,全球汽車製造商無不摩拳擦掌,大眾集團的電動化佈局遠遠落後於特斯拉。
特斯拉在中國以“雷厲風行”著稱:2018年6月,發改委、商務部發布文件取消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政策公佈後一個月,馬斯克親赴中國與上海臨港簽約,年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的超級工廠落户;三個月後,10月23號,特斯拉超級工廠正式投產,該工廠設計產能為Model 3 15 萬輛;兩天後,10月25日,Model 3國產版開放預訂;三個月後,2019年1月7日,國產Model 3正式對外交付,起售價為35.58萬元,是特斯拉目前在售價格最低的一款車型。
不僅生產、交付速度飛快,價格也是一降再降:5月1日,特斯拉中國宣佈國產Model3標準續航升級版售價調整為29.18萬元,補貼後售價為27.16萬元,這讓2020年即將上市的中高端電動車壓力越來越大,其中就包括大眾MEB平台的首款車型ID3。
相較於特斯拉,大眾在中國的電動化佈局中,新車推出速度遠遠落後於特斯拉:大眾在國內的首款電動車型要到今年10 月份上市,其他後續車型預計也要到 2021 年投產。
如何加快國內產品推出,推動本地化生產,也是大眾汽車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因此,大眾選擇入股江淮汽車,後者曾為大眾的電動車代工和銷售提供幫助。
不僅是業績和市場份額的壓力,大眾集團還需要電動化來避免鉅額罰款:按照麥肯錫最新發布《2020電動汽車指數》預計,按照歐盟碳排放最新要求,2021年歐盟生產商必須銷售超過200萬輛電動汽車,才能避免支付罰款。
特斯拉的挑戰、鉅額罰款,都讓大眾推出了一個最激進的電動車計劃。
大眾提出激進的電動車計劃,國軒高科面臨瓶頸
“在未來,汽車將成為最複雜、最有價值、最適合大眾使用的互聯網設備,大眾汽車的未來在於數字技術集團——而且僅僅在於此。”大眾集團CEOHerbert Diess前表示,他同時表示,”我們需要一個電動車的總體規劃”。
在上述壓力下,大眾將逐漸把業務重心轉移到電動車以及智能聯網汽車領域,並且推出了一個最激進的、最快的的電動車計劃:計劃未來投資的三分之一將用於電動汽車、數字化和新汽車服務領域,將花費300億歐元專門用於電動汽車。同時,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也將在未來幾年內投資150億歐元。
同時,大眾集團計劃在未來10年推出近70款新電動汽車的計劃,電動汽車數量增加到2200萬輛,並且最遲在2050年前,完全實現碳中和。
2020年,是大眾汽車電動化的關鍵一年。一方面,大眾旗下的電動車平台MEB將在國內投產,公司預計首款車型ID3將在夏天交付,同時今年將在美國上市新款電動SUV ID4,此外還有更多油改電的推出。
在這個宏大的計劃背後,最大的挑戰是動力電池:對於大眾這樣的汽車製造商巨頭來説,如何在供應問題上不受制於人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選擇一傢俱備可觀產能、技術,並在供應鏈體系方面健全的中等規模的動力電池廠商,進而通過資本紐帶予以控制,是很好的選擇。
從產能分佈來看,以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為代表的的中國動力電池廠商佔據了全球超過50%的市場份額;以天齊鋰業、贛鋒鋰業、華友鈷業等為代表的的廠商還通過積極的海外佈局掌控了鋰礦、鈷礦等最重要的動力電池原材料。
2019年,國軒高科的動力電池裝機量 3.2GWh,位列中國第三大動力電池供應商,其優勢主要在於其公共交通等客運車輛領域,技術優勢主要集中在磷酸鐵鋰電池層面,裝機量為寧德時代的1/10、比亞迪的1/3。
而另一方面,國軒高科也需要新的力量注入。
財報顯示,2019年,國軒高科實現營收50億元,同比下滑3%,實現歸母淨利潤5125萬元,同比大幅下滑92%。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毛利率逐年下降,從2015年的45%下降至去年的32.54%。
此外,國軒高科嚴重依賴政府補貼。以2019年為例,國軒高科實現歸母淨利潤5100萬元,但是如果扣除當年確認的6.46億元政府補貼,公司當年實際虧損6億元。
從研發角度來看,由於營收規模小,國軒高科研發實力弱:對比來看,行業龍頭比亞迪的研發總投入高達56億元,寧德時代2019年研發投入30億元,國軒高科2019年研發投入不足6億元。
在高難度的動力電池行業,研發不足代表着競爭力薄弱,大眾中國的60億將提升國軒高科的研發實力。
作為一家二線動力電池廠商,國軒高科還面臨着獲得新客户的天花板:電池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在電池廠與車企紛紛抱團的大趨勢下,國軒高科的增長空間十分有限,獲取新客户的難度提升。
因此, 這很可能是一場雙贏:對於大眾來説,這較好解決了動力電池急劇增長的產能需求,而國軒高科也藉助大眾這樣一個“貴人”,提升競爭力並將其動力電池成功銷往海外。
大眾如何構建自己的電池體系?
電池是目前制約電動車產能的主要因素。一方面要保證產能供應,另一方面要保證供應鏈的安全,因此大眾不僅通過外購也通過自建來供應電池。
從成本來看,電芯是電池的核心部分,佔了汽車附加值的40%。新電動汽車的研發製造實際上是以新電池的開發為中心。這意味着電池將是大眾集團的主要投入領域。
目前,大眾集團主要採用三元 622 電池。在中國,大眾的電池供應商是寧德時代;在歐洲,大眾的電池供應商有LG化學/SKI以及三星SDI。大眾集團已經與上述合作伙伴簽訂了長期供應合同。
但是,當前電池的產能還不能滿足未來市場的需求,電池產能缺口和供應鏈風險依然存在。
以歐洲市場為例,到2025年,大眾汽車計劃所需的產能150GWh,但目前歐洲只有20GWh的產能,加上大眾和三星SDI在電池供應上出現分歧,原本承諾的20GWh,最終只能兑現5GWh。在中國,大眾也面臨着寧德時代單一供應商帶來的供應鏈風險。
所以,除了外購之外,大眾集團也通過自建等方式擁有自己的電池產能:這包括在歐洲建了一個電池組裝廠商,以及對外投資。
大眾集團自己的電池項目包括卓越電池研究中心、與Northvolt的合建電池工廠、電池回收計劃等。
卓越電池研究中心負責整個集團範圍內所有電池的開發、採購和質量保證,有300名專家在CoE從事電化學和電芯技術領域工作,以及質量管理、設計和採購等傳統領域工作。
2019年9月,CoE第一條電池組裝試驗線開始運行,目的在於研究鋰離子電池電芯生產、組裝的過程,而不是為了量產電池。因為目前大部分整車廠不具備電芯生產的核心技術,只能從後端的電池組裝和電源管理層面切入。
在電芯生產方面,在2019年6月,大眾集團與Northvolt瑞典電池初創企業成立對等持股的合資企業,預計2024年投產。Northvolt成立於2016年,主要動力電池和電池系統,其CEO Peter Carlsson曾任職於特斯拉,擔任供應鏈副總裁。
大眾自己的電池工廠對消費者來説意味着什麼?天風證券表示,這將促進MEB成為業內最強大的電車平台,併為全球電車製造平台樹立標杆。屆時,每一個額外模型的成本都會降低,利潤都會增加。最重要的是,客户能購買到性能更加強大,價格更加優惠的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