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宣佈“徹底勝利”,大神級豪華班底開始集結?特朗普邊打高爾夫邊say no

今年大選結果一度“難產”,在拜登“清點每一張選票”和特朗普“停止偷竊選舉”的撕扯聲中,拜登最終率先拿到270張選舉人票,實屬不易。

在選票清點進程連續拉鋸多日之後,美國大選結果終於走向清晰。

根據美國媒體當地時間11月7日測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在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已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根據選舉規則,如果最終結果確認有效,率先獲得270張選舉人票的總統候選人獲勝。

CNBC報道稱,美國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表示拒絕接受這一結果,並稱這“遠未結束”。特朗普方面稱,一些州需要重新計票,並稱將採取法律行動,保證結果合法性。

特朗普團隊在佐治亞州、賓夕法尼亞州、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提起訴訟,希望停止或重新計票。佐治亞州、密歇根州法官相繼駁回其訴訟。但佐治亞州於當地時間6日宣佈,因兩名總統候選人的得票率差距僅0.03%,將重新計票,並調查是否存在違規行為。預計選舉爭議將持續一段時間。

根據美國法律,國會將在投票日(11月3日)後41天內最終確定選舉人票。

跌宕起伏的選戰

這場選戰跌宕起伏。

在紐約等多地美國城市,近期氣温只有個位數,還颳着風、下着雨。很多美國民眾為了跟進大選最新形勢,提前去超市採購食物,甚至借酒消愁,然後窩在家裏,焦慮地守在電視機前,關注着實時票數報道。

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通常在投票日次日凌晨揭曉。然而,2020年的大選日並不平靜,雙方激戰如同“雲霄飛車”,結果很長時間以來“懸而未決”,“大選夜”生生演變為“大選周”。這種結果延遲的情況並不多見,最近一次是在200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

拜登宣佈“徹底勝利”,大神級豪華班底開始集結?特朗普邊打高爾夫邊say no

·美國東部時間11月3日零時剛過,選民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小鎮迪克斯維爾山口按照傳統率先投票。新華社發

本次美國大選是競爭最為激烈的一次,也是最為特殊的一次。結果遲遲不出的原因,一方面在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投票方式。據“美國選舉計劃”網站統計,2020年大選提前投票人數超過1.01億人,這一數字約佔總選民的68% ,其中郵寄選票超過6500萬張。郵寄選票流程更為複雜,再加上美國多州為郵寄選票設置“寬限期”,因此耗時較長。更出人意料的是,據稱全美有30多萬張郵寄選票下落不明,無法被追蹤。

另一方面,許多關鍵“搖擺州”選情膠着。投票日後的次日,選情顯示,特朗普接連橫掃美國南部,拿下了關鍵的佛羅里達。而在同樣關鍵的賓夕法尼亞、密歇根、威斯康星等州,也取得領先優勢。他急於鎖定勝局,發推文稱:“很明顯,我已經贏得了勝利”,並要求停止計票。

但隨着郵寄選票陸續被統計,搖擺州“翻藍”,拜登選情反超。但雙方差距不大。特朗普競選團隊稱選舉存在舞弊,提起訴訟,要求在對計票過程進行更嚴格監督前暫停計票。這又給大選結果增添了不確定性。白宮宗教顧問也開始作法,碎碎念着“勝利”,“上帝會賜予我們勝利!勝利!”

拜登堅稱:“每一張選票都應該被統計,相信當完成全部計票,我會是勝利者。”這一訴求得到支持者積極響應。當地時間11月4日晚,費城、紐約、芝加哥等城市出現抗議及遊行活動,參加者舉着橫幅,要求“清點每一張選票”,還有人穿着寫有這句話的T恤。

特朗普的支持者也沒閒着。在底律特計票中心,聚集在計票區外的民眾敲打着門窗,要求允許他們進入,高喊着“讓我們進來”和“停止計票”,以監督計票過程。

在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和賓夕法尼亞州,拜登後來居上,優勢逐漸擴大。

當地時間11月7日,美國主流媒體報道,拜登已經獲得270張選舉人票,如果獲得最終確認,他將入主白宮,他的副手哈里斯將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有非裔和亞裔血統的女副總統。哈里斯的丈夫埃姆霍夫將成為美國第一位“第二先生”。

拜登很快把自己的推特認證改為“美國當選總統”,併發文稱:“美國人民,我很榮幸你們選擇我來領導我們偉大的國家”。其副總統競選搭檔哈里斯也修改其推特認證為“美國副總統當選人”。

當地時間7日晚,拜登在特拉華州向全美髮表講話,他説:“各位,這個國家的人民都説話了”,“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徹底勝利”,“一個令人信服的勝利”。

“我保證將成為一個不是尋求分裂,而是尋求團結的總統。”拜登説。拜登還對特朗普的支持者説,他理解他們的“失望”,他以前也“迷失”過,但現在,“讓我們給彼此一個機會”。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推特上祝賀拜登。她説:“選民已經表態,他們選擇了拜登和哈里斯作為我們的下一任總統和副總統。”“這是一張創造歷史的門票,是對特朗普的否定,也是美國的新篇章。”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發推祝賀拜登及哈里斯。他説:“祝賀喬·拜登和卡馬拉·哈里斯。我們兩國是親密的朋友、夥伴及盟友。我們在世界舞台上擁有獨一無二的關係。我真的很期待和你們一起合作,並在這方面取得進展。”英國首相約翰遜發推祝賀拜登與哈里斯勝選。他表示:“美國是我們最重要盟友,期待我們在共同優先事項上密切合作,從氣候變化到貿易和安全。”之後,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印度總理莫迪、德國總理默克爾、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多國政要也發佈推文祝賀拜登勝選。

此時,特朗普正在弗吉尼亞州斯特林的俱樂部打高爾夫球。

白宮附近的廣場開始出現慶祝活動。在紐約布魯克林,有人在富爾頓街行駛的汽車上跳舞。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各個年齡段的人齊聲唱“上帝保佑美國”。一位拜登支持者説:“四年的噩夢結束了,當我發現特朗普總統任期即將結束時,我哭了。”

從最年輕參議員

到最年長“當選總統”

對於拜登為什麼最終能鎖定勝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研究員、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劉衞東對環球人物記者説,首要的助益就是疫情,因為疫情中受害的老人羣體很多本是共和黨的鐵桿支持者,但因為他們受疫情傷害比較大,因而選擇拋棄特朗普,轉而支持拜登。

拜登最初被選為民主黨候選人時,媒體曾一度認為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他的個性不夠鮮明。但劉衞東認為,與希拉里強勢的性格相比,拜登中庸、內斂的形象也有利於他吸引不同族裔、不同立場的選民。

另外,在選民動員方面,劉衞東也認為拜登做得更優秀,“當初希拉里有點被民調的勝利衝昏頭腦,對於搖擺州威斯康星州甚至都不去動員了,結果三個搖擺州全部輸掉。這次拜登則更加謹慎,在爭取搖擺州的努力上,跟特朗普旗鼓相當。”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拜登在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和賓夕法尼亞州最後的“翻藍”。

這已經是拜登第三次競選總統了。

1988年,已是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的拜登宣佈競選總統,承諾要“重新點燃社會的理想主義火焰”,但因被揭發抄襲時任英國工黨領袖尼爾·金諾克的演説而被迫退選。這一年的2月份,他在羅切斯特的一個旅館房間裏暈倒,CT掃描顯示他的腦底下方有一個腦動脈瘤。經過兩次手術後,他説自己獲得了“生命中的第二次機會”。

2008年,66歲的拜登時隔20年再度競選總統。然而,在那年的大選揭幕戰中,他只拿到了1%的初選支持率,不得不再次退選。後來他成為黑馬奧巴馬的競選搭檔,成功當選美國副總統,一干就是8年。

2020年,經過漫長而混亂的選戰廝殺,這條跨越30多年的白宮之路才看到曙光,而此時的拜登已78歲。“他應該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典型政治人物。”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師、太和智庫研究員陳徵對環球人物記者説。

1942年,拜登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大學畢業後,他一邊從事律師工作,一邊以民主黨員身份活躍在特拉華州政界。1972年,29歲的拜登躍升為備受矚目的政壇新星,當選聯邦參議員,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參議員之一。

翻看拜登的履歷可以發現,他幾乎沒有離開過參議院。在長達36年的聯邦參議員生涯中,拜登長期擔任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兩度擔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參與解決軍備控制、核不擴散、北約擴展、美國同第三世界的關係等重大問題。

奧巴馬曾評價拜登是“一位植根於中產階層的外交專家”。無論是在參議院任職期間,還是在奧巴馬政府擔任副總統期間,拜登都承擔了很多外交工作,他走訪世界各地,與很多外國領導人及其副手、高級助理,甚至很多反對派領導人都建立了友好關係。

在陳徵看來,在參議院和政府的經歷幫拜登打下了深厚的根基,積攢了廣泛的人脈,為他最終走向白宮做了鋪墊。“他誰都認識,所以能團結民主黨各方勢力。而且他情商高、心態好,哪怕做副手,心態和位置都擺得很正,不搶風頭。”陳徵説。

作為政治家,拜登身上還有着明顯的“沉默一代”的特質。這一代人沒有參與二戰的血色榮光,成年後所處的是物質豐裕、思想貧瘠的上世紀50年代。他們的普遍特徵是循規蹈矩,善於妥協和忍耐,進取心介於“大兵一代”和“嬰兒潮一代”中間,這和拜登的人設不謀而合。

只不過拜登的隱忍,不光體現在一波三折的總統之路上,也體現在磨難重重的個人命運中,尤其是兩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經歷,讓拜登在大眾眼中多少增加了一些悲劇性色彩。

在青年時代最風光的時刻,一場車禍奪走了他前妻和小女兒的生命,兩個兒子也身受重傷,當年拜登就是在他們的病牀前宣誓就職參議員的。2015年,兒子博·拜登因腦癌去世,讓他再遭重擊,但他最終還是挺了過來。“這麼能熬、能扛事兒的一個人,看似平庸,看似被特朗普調侃‘瞌睡喬’,但他一旦成為總統,我覺得其實不能小覷。”陳徵説。

11月4日,就在贏下264張選舉人票後,拜登陣營的“政府過渡網站”悄然上線,此舉被解讀為拜登對贏下選戰充滿信心,同時再度引發了人們對拜登如何組建執政班底的猜測。

拜登宣佈“徹底勝利”,大神級豪華班底開始集結?特朗普邊打高爾夫邊say no

·“拜登-哈里斯政府過渡網站”首頁。

陳徵對拜登團隊的人選和職位有過深入研究,她認為最核心的成員應該是拜登一手帶起來的“嫡系部隊”,比如58歲的安東尼·布林肯和43歲的埃利·拉特納。

“布林肯曾是克林頓的外交政策首席撰稿人,從2002年開始追隨拜登,擔任其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後升任常務副國務卿。如果拜登勝選,他大概率會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而拉特納是年輕一代的中國問題專家,2002年就為拜登工作,2015年成為拜登的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他可能在白宮國家安全理事會擔任副職,或在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是制定對華政策的關鍵人物。”陳徵説。

除了“自己人”,拜登還吸納了長期混跡於各屆政府、來自民主黨不同派系的政策圈精英,比如44歲的傑克·蘇利文。他是民主黨內公認的外交智囊和政治新星,希拉里的“嫡系”,曾連續兩次參加希拉里競選團隊,並追隨她進入國務院,掌管政策規劃司。在奧巴馬政府時期,蘇利文轉任拜登副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參與操盤美國與伊朗的核協議談判。“拜登當選後的首要任務是解決疫情而不是外交,這個人很可能是美國抗擊疫情的一號人物,也就是既管外事又管內政的白宮辦公廳主任,級別比布林肯還高。”

陳徵還推測,拜登很可能任命多位女性高官參與外交和國安決策。56歲的蘇珊·賴斯,曾任奧巴馬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是未來美國國務卿的人選。而在今年3月退出民主黨總統初選的伊麗莎白·沃倫有可能進入拜登的經貿團隊,出任司法部長。

“總的來看,拜登團隊囊括了特朗普時期忍辱四年、蓄勢待發的老中青三代專業精英,既有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老炮兒’,又有少壯派和進步派力量。與特朗普‘朋友圈’式的團隊相比,這將是一個‘大神’級的豪華班底。”陳徵説。

左右互搏的美國

一旦大選塵埃落定,勝選者會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分歧嚴重的“美利堅分眾國”。

選舉日後,《時代》雜誌發佈了最新一期封面,一個被撕裂的、印着美國國旗的口罩,並在推文中寫下這樣一句話:“就算喬·拜登贏了,他將管理的也是唐納德·特朗普的美國。”

拜登宣佈“徹底勝利”,大神級豪華班底開始集結?特朗普邊打高爾夫邊say no
拜登宣佈“徹底勝利”,大神級豪華班底開始集結?特朗普邊打高爾夫邊say no

·《時代》週刊推特上曬出最新一期封面。

什麼是“特朗普的美國”?不妨看看特朗普在任上做過什麼。

先説內政。

經濟層面,首先是減税。2017年4月,特朗普政府公佈所謂“美國史上力度最大”的減税和税改計劃,將企業所得税從35%降至15%;將個人所得税的税率等級7檔調降至3檔,税率調整為10%,25%和35%。此次減税,承擔實際税率較高的銀行業、電信業等獲益較多。

其次是去監管,主要是放鬆金融監管。2018年5月,特朗普簽署《經濟增長、放鬆監管與消費者保護法》。美聯儲宣佈欲重新修訂“沃克爾規則”,放鬆對特定中小銀行自營交易限制。美金融監管從嚴格轉向寬鬆。

至於2016年競選之初特朗普承諾重振製造業的競選口號,雖然在當時推高了他的競選人氣,實際效果有限。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表示,“讓製造業回到美國”的做法,實際效果不好,因為經濟還是按照市場規律運行的。數據也支持這一觀點。2017年、2018年,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增加了,但到2019年中左右開始,製造業發展速度明顯放緩。到2019年8月,美國公佈的ISM製造業指數顯示,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採購經理指數跌至49.1(50以下的數字表明製造業總體而言陷入萎縮),新訂單指數跌至7年多以來的低位,而生產指數則降至2015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

社會層面,特朗普的第一任期留給美國社會的最深刻烙印是對抗。黨派之間、階層之間的全方位對抗更加劇烈,不同的階層、不同種族之間對抗變成了日常性的行為。特朗普2016年當選總統時,普選票低於對手。用美國人的話説,他只是一部分選民的總統。

劉衞東説,美國社會曾經有妥協的風尚,這種風尚在美國的建國時期很盛。當初為了通過憲法,美國人學會了妥協,目的是為了雙贏。這種風尚現在看不到了。

對外政策上,特朗普“退羣”成癮,上任後開始退出一系列多邊的協議和機制。

2017年6月1日,宣佈將退出旨在減少地球碳排放、遲緩地球温室效應的《巴黎協定》。

2017年10月12日,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在朝核、伊核等問題上,特朗普都屢有大動作。其實際成效如何,國際社會自有公論。而中美關係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遭遇的困境,責任在哪一方,答案不言而喻。

在競選中,特朗普的思路是什麼?在今年9月30日的美國大選首場辯論中,他表示將進一步減税,再次嘗試廢除奧巴馬醫保法案,削減教育經費,推行移民禁令,繼續大力發展傳統能源。在10月23日的美國大選終場辯論上,特朗普還表示退出《巴黎協定》是不願意犧牲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的工作機會。

那麼,什麼又是“拜登的美國”?

美國媒體報道,拜登正在重讀美國民主黨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傳記。拜登的美國,可以追溯到羅斯福的新政時代。那個時代,確立了政府在社會經濟方方面面的作用,建立了現代美國的福利體系,孕育了民權運動,斷續綿延近50年。

羅斯福的美國被共和黨人里根打斷。小政府,去管制,降福利,減税,保守主義的時代在美國復興,綿延至今。老布什和小布什兩位共和黨總統,在里根時代的慣性下滑翔。

民主黨人克林頓和奧巴馬有心迴歸羅斯福時代的理想,但面對共和黨人和保守力量的強勢,特別是國會共和黨人的制約,處處受限。其他不説,克林頓時代的全民醫保試水徹底失敗,奧巴馬的醫改也付出了沉重的政治代價。

但里根開創的大時代的種種特點,隨着時間的推移,衍化出種種問題。去管制,被認為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減税和降福利,又和底層民眾希望改善生活的要求不符。美國的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鉅富階層攫取了海量財富,而中產階級尤其是中下階層實際收入沒有相應增加。年輕一代買不起房、找不到體面工作、看不起病,甚至啃老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美國人有個説法,年輕時往往傾向民主黨、自由派,年長後會傾向共和黨、保守派。這當中,買房、結婚、生兒育女等因素會促進這種趨向保守的變化。但現在,根據美國智庫的研究,“千禧一代”往往難以完成這些目標,他們的政治傾向變化似乎也在推遲,甚至不變化。有“社會主義”色彩的參議員桑德斯和沃倫,在此次競選中提出“廢除選舉人團制度”“免除學生貸款”“全民醫保”等激進口號,並一度各領風騷,受到年輕一代追捧。這是這個社會現實的反映。

2016年特朗普上台,根本原因是美國民眾對現實不滿。在內政上,特朗普鞏固了基本盤選民,但經濟上開出的仍然是里根的老方子:減税,去管制。股市上揚了,但低收入民眾並未真正受益,貧富差距並未有效縮小。而美國固有的種族矛盾,又引爆了“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並在選舉因素推動下愈演愈烈。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民眾尤其是低收入民眾生活帶來了嚴重困難,尤其是底層勞動者缺乏醫療保險、缺乏足夠的社會安全網保障,不得不冒險繼續工作。這是美國艱難抗疫中暴露出的殘酷社會現實。

這個時代,在很多層面確實似乎同時存在着兩個美國。走傳統中間路線的拜登,仍然被選擇為民主黨的共主,但搭配了持更為激進的進步主義立場的哈里斯為副手。這是民主黨內希望穩健和希望更大變革兩派的兩個美國。特朗普身後,有共和黨內想把美國推向更極端、更保守的力量,也有希望回到比較温和、傳統的保守主義道路的力量。這又是博弈中的兩個美國。

無論誰執政,這兩個美國都存在。左右互搏的美國,讓每位白宮主人幹得都不容易。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環球人物 馮璐 崔雋 王媛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801 字。

轉載請註明: 拜登宣佈“徹底勝利”,大神級豪華班底開始集結?特朗普邊打高爾夫邊say no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