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長假過去了,大家是不是還在回味假期看過的風景和吃過的美食?是不是期待着祖國母親再過個農曆生日?
當你們回味這些美好時,我還沉浸在假日的堵車噩夢中。筆者1號自駕回老家,某導航軟件預估的11個小時路程,生生開了20多個小時才到。直到一深圳回來的老鄉説開了36個小時,我的內心才得到些許平衡。當然這還不是最慘的,據上海的朋友説,國慶從上海市區到崇明島,竟然也堵了32個小時!
中國目前有15萬公里的高速公路,位居世界第一,汽車保有量卻不及美國,為什麼還是會這麼堵呢?
堵車的根本原因
當別人在高速上踢毽子、遛狗、打牌,甚至釣魚時,筆者卻困在駕駛座中思考“為什麼會堵車”這個世紀難題。在高速公路來回近40個小時的思考後,以筆者淺薄的學識總結出了兩點原因。
一種就是像上海-崇明這種,車流量超過了公路的負荷導致的擁堵。出於防疫需求,上海很多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都提出了國慶不能離滬的要求,那麼很多上海人想要出去“浪”,崇明島就成了唯一的選擇。所有車都擠在長江隧橋上,能不堵嗎?
再往大點看,胡煥庸線以東,這片36%的國土面積上,卻居住着我國90%以上的人口。其中又以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沿海地區的人口密度最大,當長假來臨,來這些地區務工的人紛紛自駕回老家,必然也會超過部分公路的負荷。據數據顯示,假期首日浙江高速公路出口車流量就達到了357餘萬輛,這已經超過了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一年的銷量。
另一種擁堵則是因為頻繁的變道。筆者觀察了自駕途中幾處嚴重擁堵的路段,無外乎兩種情況,一是前方發生了車禍,二是前方有服務區。比如從上海到杭州這一百多公里,筆者就發現了3起追尾,分別造成了幾公里到十幾公里的擁堵。為避開事故車輛,大家只能紛紛向暢通的那個車道併線,而變道勢必會導致後方車輛減速。“變道-減速-變道-減速”如此惡性循環,於是車速就越來越慢了。
服務區也是同樣的道理,進服務區的要向右邊變道,出服務區的要向左邊變道。車流量不大時,這種影響還不明顯,而車流量大到一定程度時,這種“變道-減速-變道-減速”的惡性循環則會帶來非常嚴重的擁堵。而且在擁堵路段時,筆者發現快車道往往是速度最慢的。或許正是因為慢車道有大貨車,變道少,反而整個車道的速度更快。
懷念ACC和TJA,但更向往V2X
第一種擁堵更多是疫情引發的特殊情況,正常情況下我國高速公路的負荷能力已經有很大提高了。要知道2004年時,我國的高速公路僅有4萬公里,10來年的時間能達到現在的規模實屬不易。而且現在高速公路增加了很多區縣級的出入口,這也大大提高了整個高速公路系統的“泄洪”能力。
第二種擁堵,其實通過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是可以有效避免的。筆者作為一名汽車媒體從業者,平時試駕過不少車型,特別是近兩年試駕的車型很多都開始配備自動駕駛輔助功能。雖然從實際體驗來看,各家的表現良莠不齊,筆者也都是懷着獵奇的心態來體驗。可當你堵過一次20小時候後,你就會發現,這些功能實在是太有必要了!堵車最怕的不是堵成停車場,而是那種一腳油門一腳剎車的堵,只需一兩個小時你就會發現,TJA交通擁堵輔助不是緩解疲勞的,簡直就是救命的!
而ACC自適應巡航不僅能緩解長途自駕的疲勞,也能提升整個高速公路的運行效率。前文提到,擁堵是因為頻繁變道,那變道又是什麼原因?覺得前車開得慢嘛!如果未來ACC功能得到普及,一是整個高速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上去了,二是減少了車輛變道的次數,三是其帶的主動制動功能也能大幅減少追尾事故的發生。
當然,想實現更通暢的路況,V2X技術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車輛之間的互聯,車輛與公路設施的互聯,我們可以更精準的判斷車與車之間的距離,更準確的知道前方路況信息。利用大數據,還能為我們實時規劃最優的路線,如今這種“預估11小時,實際開20多小時”的情況應該不會再出現了。
寫在最後:當然,自動駕駛技術想要全面普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對從事自動駕駛研究的人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並給予更多的鼓勵。更高的要求,在於自動駕駛技術關乎人身安全,馬虎不得;更多的鼓勵,在於可靠的自動駕駛技術確實是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風險,並提升交通運行的效率。哪怕每年只能幫我們省下一二十個小時,用這時間去陪陪家人、吃吃美食,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