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人口平均年齡38.8歲,中國依然“年富力強”

海外網評:人口平均年齡38.8歲,中國依然“年富力強”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紫蓬鎮普查員、普查指導員在居民家中進行人口登記。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佈。數據顯示,中國總人口為141178萬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中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此次人口普查摸清了中國人口“家底”,對準確把握人口發展新情況新特徵新趨勢、推動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人口狀況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近年來,隨着中國人口總量增速放緩、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勞動年齡人口逐年緩慢減少,一些西方媒體頻頻炒作“中國人口紅利消失”“人口斷崖式下跌”等論調。英國《金融時報》4月27日刊文聲稱,“中國即將公佈自1949年以來的首次人口下降”。

然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讓所謂“中國人口危機”的論調不攻自破。

首先,中國人口紅利依然存在。隨着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出生人口規模收緊、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是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充分發揮富且低成本的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積極融入國際分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如今,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中國出現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規模下降、人口增速放緩等現象符合人口自身發展趨勢,也符合人口與經濟社會相互作用的客觀規律,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人口紅利已經消失。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人口總量增速放緩,但仍然保持平穩增長。與2010年相比,中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000多萬人,但勞動年齡人口總規模仍有8.8億人,勞動力人口資源依然充沛。當前,中國人口平均年齡38.8歲,與美國人口平均年齡相當,依然年富力強,這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其次,中國人口仍將保持慣性增長。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衞生條件大幅改善,人民羣眾健康條件明顯改善,中國年度死亡人口一直少於出生人口,人口總量保持了增長的態勢。這些人口增長的積極因素還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發揮作用。中國人口基數大,目前育齡婦女還有3億多人,每年能夠保持1000多萬的出生人口規模。與此同時,隨着“單獨二孩”“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出生人口數量呈現快速回升,少兒人口數量和比重上升。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0-14歲少兒人口數量達到了25338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3092萬人,比重上升了1.35個百分點。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人口總量會持續保持在14億人以上,中國超大規模市場依然藴含巨大潛力。

最後,中國人才紅利正在加快釋放。按照經濟增長規律來看,單純以大量使用廉價、低技能勞動力為基礎的相對優勢推動一國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從英國、德國到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無不是依靠現代技術、人力資源開發等,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躍升。當前,中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需要中國發揮人口資源的優勢,加快釋放人才紅利,支持中國製造、中國創造。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從2010年的4.08%下降為2.67%。中國人口素質的提高,推動人口紅利逐步向人才紅利轉變,不僅有助於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升級、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推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也有利於對沖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推動人口和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人口問題始終是中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面向未來,中國充分把握人口新變化、新特徵,持續關注人口增長變化情況,積極應對人口發展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挑戰,不斷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將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海外網評論員)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9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外網評:人口平均年齡38.8歲,中國依然“年富力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