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學者網站4月20日發表題為《歐盟“印度洋-太平洋戰略”的十個要點》的文章,作者為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安全、外交和戰略中心日本問題高級研究員埃娃·佩紹娃。文章評析了歐盟“印太戰略”的十個要點,其中包括不排斥中國。全文摘編如下:
4月19日,歐盟通過了期待已久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正式名稱是“歐盟印度洋-太平洋合作戰略”。理事會的結論長達10頁,體現了27個歐洲國家為在圍繞印度洋-太平洋展開的不斷髮展的辯論中形成共同立場而付出的平衡努力。
以下是10個要點:
1.與夥伴合作。促進合作是歐盟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政策的核心。這不僅適用於與歐洲具有共同價值觀的長期朋友和盟友,也適用於“為了共同利益與第三國”的合作,以及加強地區多邊組織內部的合作,比如以東盟為中心的機制或者亞歐會議進程內的機制。
2.不排斥中國。通過提到中歐投資協定和中國參與的亞歐會議進程,暗示了與中國合作的必要性。從許多方面看,這與德國和荷蘭最近公佈的政策指針以及英國的綜合評估報告一樣,歐盟採取了更包容、更平衡的做法,認識到有必要在共同關心的問題上與中國接觸。
3.不要指責。按照歐盟大多數戰略的傳統,這份文件避免了點名羞辱。它沒有明確提到慣常的嫌疑人和罪魁禍首,而是指出了體現為“地緣政治競爭”和“供應鏈以及技術、政治和安全領域的緊張關係”的地區穩定挑戰,還有所謂“人權普遍性”面臨的威脅。強調原則而不是行為者,從而可以使該戰略更加連貫一致,更能適應變化,並且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4.在軟議題上態度堅決。歐洲的當務之急是必須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全球議題以及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社會經濟影響。從性別平等到綠色夥伴關係(支持《巴黎協定》),從可持續的海洋治理到衞生領域的合作,歐盟希望在雙邊和多邊背景下帶頭推動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議程。
5.海上安全:未來採取更多行動。自由、開放和安全的海上補給線是這個全世界最大貿易集團至關重要的戰略利益。除了法國和英國,德國和荷蘭也在考慮加強它們在印太地區的海軍存在。
6.高質量和可持續的互聯互通。互聯互通是一項不斷髮展的多層面議程,隨着歐盟調撥更多資源,與志同道合國家(日本、印度和東盟)的夥伴關係大幅提升,並且與該地區現有的倡議相連,這一議程未來很可能會更加突出。
7.在貿易問題上積極主動。歐洲在捍衞自身經濟利益方面變得更加雄心勃勃和積極主動。繼與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越南達成自由貿易協議之後,布魯塞爾決心深化與該地區其他夥伴的經濟關係,以期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8.跨國安全是根本。該戰略旨在全面地與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現有倡議聯繫起來,與非洲夥伴和太平洋島國合作,解決諸如海洋治理、災害預防和恢復、海盜行為、網絡犯罪和非法交易等跨國問題。
9.歐盟是一個有原則的安全參與者。對一種規範性力量而言,價值觀在戰略中佔有突出地位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促進民主、法治、人權和國際法,不僅對當地社會的穩定和韌性至關重要,而且也對歐盟在印太地區的長期戰略利益及其作為全球安全參與者有所貢獻。
10.歐盟外交政策的里程碑。該戰略的公佈是長期內部爭論的結果,反映了成員國戰略優先重點的差異、布魯塞爾對地區安全挑戰不斷變化的看法,以及歐盟作為外交政策參與者的本質。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