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題:這本賬,中央部門“曬”了十年
新華社記者劉紅霞
老百姓過日子,總會想着怎麼管好自己的“小賬本”。國家也是如此。不一樣的是,“小賬本”自己看看就行,“國家賬本”則要定期拿出來“曬一曬”。
17日,102箇中央部門陸續曬出各自2019年度決算“賬本”。這也意味着,一年一度的中央部門決算公開進入第十個年頭。
人們常説,十年磨一劍。對中央部門決算公開來説,今年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
記者梳理發現,最明顯的一條就是決算公開範圍又大了。102箇中央部門中,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地質調查局、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國家移民管理局、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等8個部門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後的新部門。
不僅範圍擴大,10年來,公開內容也在不斷充實,由最初的2張表格增加到現在的8張表格,由單純地“擺數字”發展到展示績效和工作成果。
可以説,從“要我公開”到“我要公開”,中央部門“賬本”曬得越來越細。
“預算規範透明是現代財政制度的關鍵內容。規範和透明相互之間有着內在聯繫,規範性越強,透明度才可逐步提高。”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説,“透明本身也是預算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
這些年,決算公開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不僅要“曬”錢花到哪去了,還要看有沒有花到刀刃上、有沒有花出實效。
記者瞭解到,今年初,財政部印發了《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明確績效評價分為單位自評、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三種方式。
“今年中央部門績效信息公開範圍更廣、力度更大,績效評價結果公開數量繼續增加。”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財政部將25個項目重點績效評價報告、394個項目績效自評結果隨同中央決算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參閲,數量比上年分別增長了25%、48.7%。
不過,這位負責人也坦言,在績效評價工作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如部分項目績效目標設置不合理、個別項目績效自評結果客觀性不足、績效自評結果公開比例還需提高等。
每年決算公開,“三公”經費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2019年度中央部門表現如何?據財政部彙總統計,2019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48.74億元,比預算數減少32.33億元,顯示中央部門落實“三公”支出“只減不增”的承諾效果明顯。
比如,審計署2019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2169.04萬元,支出決算1830.82萬元,也就是説“省下”了338.22萬元。
“過‘緊日子’,核心是會當家,會用資金,節約集約管理和使用財政資金。”中國人民大學政策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俞明軒説,政府部門帶頭過“緊日子”,可以促進全社會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氣,起到帶頭示範效應。
北京大學教授劉怡認為,要建立完善評價結果與預算調整、改進管理、完善政策掛鈎機制,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要問責,低效多壓減,有效多安排。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中央部門“賬本”裏的“秘密”越少,國家良治善治的動力就越足。
據瞭解,今年中央部門公開的決算信息除了發佈在各部門官方網站外,公眾還可以通過登錄財政部門户網站“中央預決算公開平台”和中國政府網“中央預算決算公開”專欄集中查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