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本週四(5月12日),美國總統拜登將在白宮接待東盟國家領導人。這是拜登任內第一次東盟領導人在美國舉行峯會。東盟10個國家內,共有8國領導人赴約。去年發生軍事政變的緬甸,以及正忙於大選換屆的菲律賓,將不會派出代表參加會議。
美國“外交學者”(The Diplomat)網站11日撰文指出本次會議的特殊性,認為這是拜登政府接觸東南亞國家的“里程碑”,而目的在於“制衡中國”。此前,拜登政府內的外交官員,也反覆提及東南亞的重要性。
不過,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美國能否騰出手再關注亞太地區,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此外,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時期,美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接觸很少。今年3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美國以前,東盟國家領導人已有近5年時間,未踏足過美國。
東盟國家已經透露出信息,希望美方能夠更多參與經濟上的合作。柬埔寨首相顧問高金煥更是直言,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路透社援引的分析稱,本次峯會”基本上是象徵性的“,不會有實質進展。
去年12月,拜登與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虛擬峯會 資料圖
拜登任內首次,“但可能不會舉行雙邊會談”
據路透社11日報道,美國與東盟領導人之間的會面,即將於12日和13日舉行。東盟10個國家內,8個國家領導人都將前往美國參加會議。緬甸因去年的軍事政變,被排除在外。菲律賓領導人杜特爾特也以換屆為由,沒有前往美國。
目前,各國領導人已經前往美國,馬來西亞總理沙必裏已經抵達美國。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東盟領導人歷史上第二次在美國舉行峯會。2016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蘭喬米拉日,與東盟領導人會面。
“外交學者”網站撰文指出,即將到來的峯會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是拜登政府接觸東南亞國家的一個“里程碑”。當前,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而東南亞是制衡的“核心地區”。
峯會前夕,美國駐東盟代理大使雷布霍爾茲(Kate Rebholz)已經放風,此次峯會將會促成“一份野心勃勃、具有前瞻性的美國-東盟願景聲明”,包括在公共衞生、氣候和經濟增長方面的夥伴關係。
白宮印太協調員坎貝爾9日表示,將與東盟就技術、教育、基礎設施等問題進行“實質性”討論,美國將很快宣佈計劃,更好地打擊太平洋地區的非法捕魚問題。
白宮發言人普薩基則在宣佈峯會時稱,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加強一個強大、統一的東盟,以應對我們時代的挑戰。
洪森已前往美國 《金邊郵報》圖
雖然峯會前夕,雙方官員鮮少提及中國,但路透社指出:當前,在烏克蘭問題嚴重分散注意力的時候,峯會照常舉行,這意味着“矛頭對準了中國”。
不過,柬埔寨首相顧問高金煥在峯會前夕透露出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5月12日和13日峯會上,目前沒有安排各國領導人與拜登單獨會晤。
高金煥認為,東盟領導人“應該受到尊重和平等的對待”,並有機會與拜登度過“有意義的時間”。“作為一個大國,一個東道國,美國應該對來訪的領導人更加慷慨,特別是在拜登將討論將戰略伙伴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情況下。”
他認為,作為當前東盟的輪值主席國,柬埔寨首相洪森與拜登會面是正常的做法。“無論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都應該進行某種對話。”
但是,美國駐駐柬埔寨大使帕特里克·墨菲(Patrick Murphy)告訴他,雙方沒有安排雙邊會談。因為峯會已經很長了,而且“拜登很忙”。
有意思的是,這是洪森歷史上第一次訪問白宮。自1985年執政以來,洪森一直因“人權”問題,受到美方的批評。
經濟問題上有分歧,雙方利益能否重疊?
峯會即將舉行,但東盟國家的擔憂不少。一方面,美國在過去近5年時間內,與東盟國家的交流缺乏數量和質量。“外交學者”援引智庫洛伊研究所的研究員蘇珊娜·巴頓(Susannah Patton)稱,,這次峯會之前,美國總統與東南亞國家領導人相對缺乏接觸。儘管華盛頓在其上任的頭17個月裏派遣了許多高級官員進行地區訪問,包括副總統哈里斯、國防部長奧斯汀和國務卿布林肯等,但雙方的領導人直接接觸很少。
今年3月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美國,這也是2017年來,首次有東南亞國家領導人訪問美國。此外,拜登只與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兩個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過雙邊會談。
今年3月底,李顯龍與拜登會面 資料圖
另一方面,東盟國家透露出希望加強經濟合作,而非“選邊站”的信息。高金煥對路透社説,柬埔寨與中國有密切的經濟聯繫,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東盟願意在“包容性”原則下與這兩個國家合作。
同樣,美方似乎迫切想要讓東盟國家在俄烏問題上發聲。但高金煥同樣表示,東盟各成員國在衝突問題上的立場不同,但東盟的任何集體立場都必須建立在“共識”的基礎上。
分析人士説,儘管東盟國家在安全問題上,可能與美國利益相似,但考慮到東盟和中國的重要經濟關係,以及美方“有限的經濟激勵措施”,它們似乎對站在美國一邊持“謹慎態度”。
實際上,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於2017年正式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東盟國家一直對美國的經濟計劃感到失望。
去年10月與東盟舉行的虛擬峯會上,拜登説,美國將開始討論建立一個地區經濟框架,但是外交人士透露,本週內可能只會在“外圍”討論這一計劃。
日本駐華盛頓大使則表示,拜登的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可能在日本正式啓動,但細節仍在討論中。分析師和外交官告訴路透社,目前只有兩個東盟國家預計將參與IPEF談判。鑑於拜登對美國就業的擔憂,IPEF目前沒有擴大亞洲國家的市場準入。
高金煥認為,拜登的IPEF仍然是一項“正在進行中的工作”,華盛頓關注的是國內問題和烏克蘭危機。“有很多細節我們還不知道,”他談到IPEF時説。“我們明白,美國的全球議程上有很多相互競爭的優先事項。”
外界同樣不看好雙方的經濟合作。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格雷戈裏·波林(Gregory Poling)表示:“美國在政治和安全方面做了相當紮實的工作,但在經濟方面做得很差。如果美國只是把槍支和外交帶到談判桌上,就無法有效地與中國競爭。坦率地説,它必須帶來現金,而我們一直不擅長這樣做。”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埃文·費根鮑姆(Evan Feigenbaum)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所説,大多數亞洲國家希望美國參與的主要功能是“加法和乘法”,而非“減法和除法”。
《南華早報》在本月1日的一篇編輯評論版文章指出,如果沒有明確的議程,東盟國家參加峯會“可能會給中國發出錯誤的信號”。但由於中國是G20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投資者,東盟國家通常不會選邊站,以便與中美兩國保持兩哈的關係,隨時迎接機遇。
但對於拜登而言,他急於推動一項分裂各成員國的議程,以削弱中國的影響力。他也急於推動美國在特朗普時期丟失的影響力。
但東盟成員國都沒有表明立場。2020年,中國與東南亞的雙邊貿易額達到6850億美元,遠遠超過美國與東盟的3620億美元。雖然美方號稱此次峯會時為了促進合作,但實際上是為了地緣政治利益,中國必將稱為焦點。“參加會議的領導人必須對會議議程有清醒的認識,並清楚自己被邀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