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説,舌頭可以説出史上最動聽的話語,令你心花怒放;也能説出比毒蛇還惡毒的語言,傷人性命。
在現代社會,很多家長在沉重的經濟壓力下,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影響下,在學校應試教育的挾持下,經常對孩子使用“軟暴力”。
有幾句話容易傷害到孩子,只是很多人都説過,你呢?
1、你看看人家
每當孩子聽到別人家的孩子這幾個字,很多人都是牴觸的,內心是憎恨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的。長大之後也知道,父母們每次提及“別人家的孩子”,其實是想刺激下自家孩子,讓孩子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的優秀。
但這種做法,非但沒有起到讓孩子更加努力拼搏,反倒讓他們離父母越來越遠,有的甚至會自暴自棄。那麼怎樣才能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讓孩子能夠變得跟別人家的孩子樣優秀呢?
採説:“真正的教育不在於頭銜和成就,而是能讓你發揮出全部潛力。換句話説,真正的教育應該能釋放你的身心”。
孩子本身並不是為了誰的明天與希望,孩子自己就是明天,就是希望。很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其實仔細想想,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前提下,您自己先能成為“別人家的家長”了嗎?
2、不可以
“不可以”、“不行”、“你不會”,這些否定的句子大概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
很多人不知道,如果孩子長時間被灌輸同一種意識,會產生強烈的心裏暗示,本來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不行,做不到。
其實,有一個很常見的話題,那就是是斷了母乳我比孩子還傷心,斷夜奶孩子哭鬧怎麼辦?在科學的方法下,其實傷心的不是孩子,而是過度焦慮的我們,孩子比我們想象中強大很多,這些必經成長也只會讓他們更堅強。
身為父母,我們往往太在意環境的不完美,而忽視了孩子的潛力和不完美本身的教育意義。
3、你要幹這個,你要幹那個......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嘮叨孩子做這做那,孩子卻充耳不聞、置之不理。
“一分鐘的思考抵得過一小時的嘮叨。”面對父母的嘮叨,為什麼孩子會和父母唱反調呢?
如果孩子長期被嘮叨,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以及逃無可逃的處境,他們就會啓動“選擇性失聰”來保護自己。這樣,家長的教育就不起作用了。
因此,會教育孩子的父母,是寬容、寬鬆、寬厚的,而不是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指手畫腳。並且他們更善於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只顧自己説的痛快。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家庭教育不僅是基礎教育,而且是主導的教育,給孩子深入骨髓的影響,是任何學校及社會教育所永遠代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