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個世紀的時候,我國就在長江流域上架起了兩座長長的跨江大橋,拉進了長江兩岸人民的距離,這兩座大橋就是武漢的長江大橋和南京的長江大橋,這兩座大橋到現在依舊還在投入使用當中,矗立在長江上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見證了它們過硬的質量。南京的長江大橋是在國家最艱苦的條件下建設施工的,它是我國的第二座跨江大橋,當時兩岸之間的交通運輸主要是依靠水運,大規模的物資運輸十分困難,所以建一座溝通兩岸的大橋很有必要。這座大橋也是南京的地標,去南京的遊客一定會去參觀下這座全球最長的公鐵兩用橋。它是在1960年開始建造的,已經經過了五十多年的風雨洗禮。
當時決定建造大橋時的背景正處在艱難時期和文化大革命。那時的中國與蘇聯的關係也處於僵持階段,蘇聯不再向中國提供機器設備,材料支持等幫助,沒有了外部援助再加上國內的困難經濟,人力物力完全是不足的,甚至在建造地勢上連外籍的橋樑專家都認為太過複雜無法完成施工。
就是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中國決定完全自主設計大橋,召集國內的專家和精英一起參加項目,總投資28758萬元,整個工程歷時8年時間,也被稱為“爭光橋”。而且大橋是連接長江南北軍事和經濟的主要通道,也是我國交通節點。主席毛澤東來南京視察時,就提出了南京長江大橋是否能承重重型裝甲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同時檢測大橋質量,許世友將軍在1969年初,特意調來了一個坦克軍團來專門測試大橋的承重。當然測試的結果非常令人滿意,這座橋完全能夠承受重型坦克的重量。因為坦克的車輪對橋面的傷害太大,為了不損壞橋面,還在橋面鋪設三四層草蓆,在通行之前用水浸濕,並且禁止在整個行駛過程中調整方向。
測試當天,118輛坦克整齊的排成一隊,車與車保持着50米的距離。整個車隊排了10公里。當坦克依次按順序穿過南京的長江大橋時,有60多萬的民眾前來觀望。在60萬人民羣眾的見證下,118輛坦克有序的慢慢駛過大橋,並且成功的到達對岸。橋樑不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非常重要的交通運輸的渠道。但是南京的長江大橋已經不僅單純只是一座連接交通的橋,也見證着國家一個階段的文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