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持續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的結局落下了帷幕。不過,勝利的同時也讓戰勝國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在整個戰爭時期,蘇聯消耗2000多萬人口終於將德國戰車阻擋在莫斯科城外。
衞國戰爭的勝利,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斯大林功不可沒。不過,也正是因為斯大林的“鐵血政策”,也讓不少人對斯大林極為不滿,認為他是在活生生的把蘇軍往火坑裏推,依靠人多來贏得戰爭的勝利,“第227號命令”就是最好的例子。
1941年蘇德剛開戰,蘇聯就以深陷困境。西方軍在交戰首日就潰不成軍,空軍力量被全殲,身為總司令的巴甫洛夫甚至放棄了對全軍的指揮。明斯克一戰德軍俘虜50萬蘇軍,勢頭高漲的德軍僅用10天時間便突進蘇聯600公里。如此被動的局勢一直持續到當年冬天,寒冷的冬季和蘇軍的頑強抵抗,這才放慢了德軍進攻的腳步。
短暫的勝利讓斯大林萌生了收復失地的想法,但此時的蘇軍內部厭戰、消極情緒瀰漫,在如此窘境下,斯大林毅然決然的號召所有蘇聯士兵一鼓作氣反擊德軍。然而,一路撤退的德軍並沒有慌作一團,反倒是在曼施坦因等人的指揮下,有效的遏制了蘇軍的幾次反撲。1942年夏季,德軍在調整後再次向斯大林格勒進發,而當時蘇聯重兵部署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是死守還是撤出,成為了擺在斯大林面前的一道難題。
左右權衡後,斯大林認為,此時的蘇軍如果繼續後撤,全國上下士氣必然受到嚴重打擊,那麼此後再想打回來必然難上加難。第227號命令也正是在此時應運而生。
1942年7月28日,斯大林在聽完剛從前線歸來的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的彙報後,一臉正色道:“現在各軍部把270號命令都忘在腦後了,你替我起草一份新命令,大意是未接到撤退命令的後撤都視為逃兵,要受到嚴懲。”在斯大林的示意下, 華西列夫斯基上將很快就呈交了一份文件。在斯大林的詳細審核後便發送各部隊。
“敵人正在肆無忌憚的深入蘇聯境內,我們的城市、村莊毀於一旦,我們的人民正在飽受煎熬…”命令的一開頭便一針見血的告知前線戰士,蘇聯正在遭受敵人的入侵,國將不國。斯大林在命令中稱,不少蘇聯士兵消極情緒濃重,簡單的認為蘇聯地域廣袤、食物充足,即便是失守依然可以向東撤離。他們試圖用這樣的理由替自己開脱。
“後撤一步也絕不允許,堅守蘇聯的每一寸土地,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斯大林用近乎絕情的語氣下達了這道“絕情”的命令。
為了保證命令得到執行,斯大林在每個集團軍中抽調精英成了護衞隊,安插在前線各個部隊,並賦予他們絕對的權力,對部隊中存在的懦夫、叛逃者可以先處決再彙報。此外,一些情節相對較輕的“叛逃者”被統一收編成立戴罪立功連,專門派送到前線執行最危險的任務,將功補過。
迫於第227命令的震懾,不少蘇聯士兵積極參與到戰爭中,奉獻自己的一生。當然物極必反,斯大林這道“冷血”命令同樣也讓不少蘇聯士兵反抗情緒更為強烈,不少人加入了叛逃的隊伍。據戰後不完全統計,第227命令頒佈後,蘇聯有2000餘人因“叛逃罪”被處決,4000餘人被送往戴罪立功連,當然能活着回來的少之又少。
斯大林227命令的確有不近人情的一面,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也極大了震撼了前線將領,在整個軍隊中也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每個蘇聯人都極其深刻的意識到自己肩負着對人民、對祖國應負的責任。蘇聯能戰勝德國,不僅僅是依仗天氣、人多,沒有士兵的頑強抵抗,恐怕蘇聯和法國最後的命運殊路同歸。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鐵臂阿薩姆”:這是沒説的,鐵男做的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