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之外,更需深思“幾根甘蔗”何以釀成軒然大波?

12月8日,南通海門區發佈通報,公佈三星鎮“圍搶老人甘蔗事件”的處理情況。視頻/新京報我們視頻

據新京報報道,12月8日上午海門發佈通報,公佈三星鎮“圍搶老人甘蔗事件”處理情況,有多人被處分,其中工作人員陸某某被解除勞動關係,三星鎮綜合執法局、海門區城管局多人被記大過或記過,三星鎮鎮長、副鎮長分別被處以誡勉、警告處分。此前,三星鎮政府已登門向老人道歉並歸還被沒收的甘蔗。鎮政府也終止了與第三方市容公司的合作。

失責就該被問責,這沒什麼毛病。可這起“圍搶老人甘蔗事件”,顯然不該隨着相關人員追責就此翻篇。問責之外,更需深思“幾根甘蔗”何以釀成軒然大波?在城市管理過程中,又如何避免執法“簡單粗暴”?

不得不説,這次事件中,市容管理人員本可以採用更温和的方式去勸導賣甘蔗的老人,管理過程本可以不這麼冰冷粗暴,但遺憾的是,他們卻製造了大家不忍看見的一幕。

這也再次暴露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相關事件導入公共輿論場的門檻大大降低,一些地方雖然富裕了,但治理水準還遠遠沒有跟上民眾的期許。這是此事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不必諱言,當下的城市確實存在着商販佔道經營與市容管理秩序的矛盾,很多地方都發生過類似的衝突與爭執,而相關執法人員每一次的粗暴行為,無疑也都會引發民眾關注。可以説,這已經成為一種典型的城市管理難題。

這一次也不例外,當人們透過屏幕,看到賣甘蔗的老人立在那裏迎風痛哭時,相信每一個人都會難受。所以,無論如何,管理人員不能違反程序擅自動手,損害小攤小販身體或財物。

12月7日,熱心市民組團幫老人賣甘蔗。視頻/新京報我們視頻

其實,管理與秩序並不一定是對立的,二者的良性互動是可能的。比如,劃定特定區域,容許像賣甘蔗的老人那樣出售自種自養的農副產品;又如,即便老人不守規擺攤,也可耐心勸離;還有,可以與小攤販溝通,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通行秩序的影響等等。

這些包容、寬容之舉,算不上什麼高深的道理,很多地方的城市管理也一直在踐行着,事實證明效果也很好。顯然,無論是管理還是執法,都不該和簡單粗暴掛鈎。

就南通此次事件而言,一線工作人員的作風粗暴、行為簡單,固然是一個原因,但同時也暴露當地主管部門、基層政府履職不到位、監管不及時。

而從以往的實踐可知,一些地方、部門所謂的管理,無非就是直接下任務、要結果,至於衝在最前面的人員如何行事,並不在這些地方和部門的考慮範圍之內,這樣往往在基層形成了事與願違的實際效果。

也由此可以説,如果對城市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僅僅就事論事處置若干相關人員,並不能就此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市容管理可以外包,但管理責任始終不能棄守。

眼下,一方面,當地有必要深刻檢討目前城市市容管理上的偏頗與疏漏之處,切實夯實主管部門的責任,強化監督監管,倡導文明執法,讓各級各部門的責任歸位;另一方面,各地城市管理人員也該從中汲取教訓,舉一反三,強化源頭治理,不斷探索城市管理中的共治、共享、共建格局,切實維護公眾利益。

城市管理是一門藝術,一頭連着市容市貌,一頭連着公眾權益。如何在兩者之間達成平衡,考驗着城市管理者的耐心與水平。各地當以此次事件為戒,在服務與管理的過程中,讓公民感受到真正的暖意。

特約評論員 | 龍之朱(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

實習生 | 黎志棟

校對 | 王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3 字。

轉載請註明: 問責之外,更需深思“幾根甘蔗”何以釀成軒然大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