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旭剛
人們在遊覽廬山的時候,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峯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之所以會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宋代文學家蘇軾在《題西林壁》一詩中給出了答案: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是如此。《題西林壁》這首詩有着豐富的內涵,人們身在廬山之中,視野難免受廬山的峯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峯一嶺一丘一壑,這只是局部而已,必然帶有片面性。它啓迪人們認識一個為人處世的哲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局者和旁觀者,原指下棋的和看棋的人。後用以比喻當事人和旁觀的人。當事人看問題反而糊塗,旁觀的人由於客觀,卻看得清楚。《新唐書元行衝傳》:“當局稱迷,傍觀必審(清楚之意)。”
所謂當局者迷,就是糾纏在煩事中的人,頭腦不能冷靜思考問題,思維混亂,所以很難準確的判斷與處理問題。因而説“當局者迷”。
所謂旁觀者清,就是事外之人,因為與事情無關,所以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事情的發展與處理,都是一清二白的瞭解。因而説“旁觀者清”。
為什麼會存在“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現象?其實,要弄清這一問題,道理並不深奧。
舉個例子來説:當你走在一個200人的隊伍裏,如果要求像部隊行軍那樣整齊劃一,你是看不到這個隊伍整不整齊,看不到有沒有人走錯,但如果你跳出這個隊伍的圈子,站在外圍去看,一下就能看清楚有誰走錯,有誰不整齊。所以説,很多事情自已在裏面是看不清的,必須跳出這個圈子,從另一個高度和角度去看,這就是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啓示我們:
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脱主觀成見。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對“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不太在意,往往會做出一意孤行、執迷不悟、夜郎自大、心高氣傲、剛愎自用等一些事情來,直到栽了跟頭、撞了南牆、當了冤大頭才幡然醒悟。像這樣的人,在我們的身邊並不鮮見,有許多真實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扼腕嘆息。
《宋史·陳宓傳》中有一句話:固執己見。這已成為一句漢語成語,意思是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在我們的身邊,固執己見的人比較常見,就拿時下防範網絡詐騙來説,因固執己見而造成嚴重後果的大有人在。現在的網絡詐騙花樣不斷翻新,手段越來越狡猾,諸如貸款詐騙、引誘兼職刷單詐騙、冒充熟人詐騙、虛假購物詐騙、冒充購物客服退款詐騙、購買遊戲裝備詐騙、低價引誘詐騙、運用APP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殺豬盤”騙局等等,讓人防不勝防。
公安部門在嚴厲打擊網絡詐騙的同時,警方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人們,預防電信詐騙要牢記“五要五不”:陌生來電要警惕,不大意;網絡信息要查證,不輕信;可疑鏈接要謹慎,不亂點;資金轉賬要核實,不着急;一旦受騙要報警,不猶豫。可是有些人就是聽不進勸告,尤其是一些文化程度高的人也是如此,固執的堅信自己的判斷能力,盲目的相信他人設下的騙局,結果損失慘重,後悔莫及。
據媒體報道,近日有一位中年婦女相信了騙子的花言巧語,社區民警和銀行工作人員苦口婆心勸了半天就是不聽,險些匯出更多的錢。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當天上午,這名劉姓中年婦女來到五龍河西社區網點匯款,櫃員向她詢問匯款的原因、用途等情況,對方遲疑了一下,隨後表示自己不想回答這些問題,態度堅決地要求匯款。
這名中年婦女匯出5000元后離開了,一個多小時後,她再次來到這家銀行網點,要給同一個賬號匯兩萬元,這下引起了櫃員的警覺。一方面勸説她核實賬户信息,不要隨便給不熟悉的人匯款;另一方面撥打了社區民警的電話。當民警趕到後,經過細心詢問,這名女子才説出了她匯款的用途。
原來,前一天下午她接到一個電話,打電話的人自稱有一個金融項目,利息非常高,短期內就可以獲得高額回報。對方的話讓她深信不疑,第二天一大早就跑來匯款。匯款一次後,對方又打來電話説,如果存更多的錢,可以獲得更加豐厚的回報,於是她又拿出兩萬元準備再次匯去。
“天上不會掉餡餅,這很明顯是電信詐騙分子的行騙手段,千萬不能信啊。”民警苦口婆心勸説,讓她不要相信騙子的花言巧語。可是劉姓女子根本不相信民警的話,還一再表示,自己要換一家不管閒事的銀行網點匯款。民警又給她講了工作中遇到的不少類似案例,還找來她的丈夫一起勸説。她的丈夫告訴民警,他前一天勸説了妻子一晚上,可她就是不肯聽。
在大夥的努力勸説下,她最終同意不再堅持匯款,跟丈夫回了家,避免了更大的經濟損失。這是典型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類似例子曾經在我們身邊發生過,現在依然正在不斷上演。人們應該深刻汲取教訓,千萬不要屢屢上當受騙。
《荀子·榮辱》:“凡鬥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自以為是,也是當今人們常説的一句成語,意思是認為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都正確,不接受他人意見,形容主觀,不虛心,總以為自己是對的。有的人自認為天然的高人一等、勝人一籌,盛氣凌人,唯我獨尊,以為自己是什麼都好,別人是什麼都不好,整天沉溺於孤芳自賞當中。有的人聽不進不同意見,當被別人批評時,第一反應是逆反,百般辯解,為自己找理由,想方設法把責任推卸掉,自己沒錯,都是他人的不對。有的人在求學擇業、婚姻戀愛、投資理財等方面,不能冷靜分析,理智應對,聽不進他人的勸告,過於自信,盲目決定,最後事與願違,或學業無進、事業無成,或傾家蕩產、人財兩空,落得終身悔恨。由此可見,凡自以為是的人,都應該好好悟一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莊子説:“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對井裏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於海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着狹小居處的侷限;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着時令的制約;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道理的問題,是因為他的眼界受着教養的束縛。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認知水平低、做事過於情緒化,就會導致固執己見、自以為是。所以説,人們應該通過孜孜不倦的學習,不斷增長知識,拓寬視野,開闊胸懷,明晰事理,注意克服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免得誤大事、吃大虧。
在我國曆史上,三國時期的袁紹與曹操上演了一場精彩戰爭,可是擁有十倍曹軍之多兵力的袁紹卻被曹操擊敗,其原因是田豐、詛授向袁紹獻計獻策,而袁紹不允諾,認為他人意見如廢紙,最終慘敗。楚漢相爭,力量較為弱小的劉邦積極聽取張良、蕭何、韓信的意見,做出正確抉擇,建立西漢大業。而項羽剛愎自用,不聽取范增的意見而最終四面楚歌,自刎烏江。我們應該從這些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和教訓。
既然“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人們就應該打開“自我”心結,善於走出“局中之迷”,主動拜“旁觀者”為師,遇事多向他人請教,多聽取不同意見,虛懷若谷,廣納賢言,從諫如流,謹慎抉擇,應做開明人,不做糊塗事。
編輯丨徐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