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會按照澳大利亞的條件重新與澳開展接觸”——被稱為拜登政府“印太政策沙皇”的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12月1日在參加澳大利亞智庫舉辦的活動時拋出以上觀點。今年3月,他曾對澳媒稱,中國改變對澳政策,是中美關係改善的前提。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1日也參加了澳智庫的活動。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位美國高官既誤判了中國,又在誤導澳大利亞。中國完全不可能按照澳大利亞“開出的條件”來改善關係。他就是在忽悠澳大利亞,讓澳大利亞繼續跟在美國的後面,做美國對華戰略的馬前卒。
圖源:視覺中國
12月1日,澳大利亞知名智庫洛伊研究所舉辦主題為“印太運作系統”的國際研討會。坎貝爾以視頻方式發表開幕致辭。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坎貝爾稱,中國試圖通過打“經濟戰”的方式“整垮並征服”澳大利亞,但失敗了。“中國是一個從根本上尊重實力、毅力和韌性的國家,澳大利亞比任何國家都更清楚地展現了這一點。”坎貝爾還稱,拜登政府“非常清楚”澳大利亞的所有情況,美國對其中一些舉措及其影響“感到擔憂”。
洛伊研究所網站稱,坎貝爾在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的建立中具有相當影響力,該協議將讓澳大利亞獲得至少8艘核潛艇。他在1日的發言中稱,美方清楚澳大利亞缺乏核工業基礎,幫助澳方建造核潛艇是“巨大的挑戰”。然而,澳方對採購核潛艇的“決心”和“承諾”説服了美方。坎貝爾將美澳關係定義為“親密的盟友”,並誇讚澳在全球和印太地區發揮“非常重要的戰略作用”,不是“華盛頓的附庸”。
對於坎貝爾的言論,吳心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想通過這種方式告訴澳大利亞:別擔心,不要向中國屈服,繼續跟中國鬥。實際上,拜登政府上台以後,無論是坎貝爾,還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或者是國務卿布林肯,他們都曾公開稱,美國與中國改善關係的前提是中國要改變對澳大利亞的政策。而事實是,從今年9月以來,拜登政府已經在調整對華政策,試圖改善對華關係,但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政策從未發生改變。美國在與中國打交道時,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並沒有把澳大利亞當回事。
越來越多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1月30日報道,悉尼科技大學的最新報告顯示,中澳貿易爭端對澳大利亞造成170億澳元的損失,而“最大受益者”是以美國為首的澳盟友。
12月1日,吳心伯也應邀視頻參加洛伊研究所的活動,在“如何看待美國印太戰略”的主題討論中,與另兩位學者圍繞各方如何看待美國的印太戰略進行了討論。吳心伯表示,從他參加的這一場討論來看,從事東南亞方向研究的學者闡述東南亞對印太戰略的立場發言比較客觀。該學者提出,東南亞認為印太地區是一個多極化的地區,已經不是一個單極世界了,美國也不是這個地區唯一的主導國家,而且影響力在下降,這是事實。她在講到美國的印太戰略時,提出這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不一樣,“一帶一路”主要是經濟合作倡議,但是美國的印太戰略主要是基於戰略和安全角度,現在美國想在裏面加一點經濟的成分,但到目前為止還不明顯。而在談及AUKUS時,她表達了擔憂。而另外一位人在華盛頓、持“印度視角”的學者,則完全是站在美國的角度解釋印度的立場。他稱印度加入印太戰略完全就是為了對抗中國,AUKUS“也是一個積極的東西”。
本報記者 樊 巍 本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達 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