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慎之
最近,老胡看了一部電影叫《何以為家》,它講述了一位12歲的男孩贊恩,在目睹妹妹被父母賣掉後,傷心、失望與憤怒的他實在無法再忍受自己父母的養育方式,不僅承擔照顧妹妹的責任,還把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
120分鐘的電影觀賞過程中,有一幕令我記憶非常深刻,就是當12歲的贊恩站上法庭狀告自己的親生父母事,法官問他為什麼要來的時候,他回答“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從小因為缺乏正常的引導,所以贊恩一邊為了生活摸爬滾打,一邊滿嘴髒話,還學會抽煙,甚至有偷竊行為。而他的父母,不是用暴力解決問題,就是用欺騙的手法來哄騙贊恩,讓他小小年紀就獨自面對這個危險的世界。
在法庭上,12歲的贊恩還説了一句話:
“我希望大人聽我説,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或毆打、鏈子、管子、皮帶。我聽過最温柔的一句話是‘滾,你這個垃圾’。”
到底是經歷過怎樣的絕望,才會讓一個12歲的孩子説出這樣的話。究竟什麼是親子關係?
01/親子關係,應該包含三個維度/
所謂的親子關係分為三個維度,一是角色、二是邊界、三是模式。
首先,家長是孩子生命中的什麼角色?
最初級是養育者,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基本的生活條件;
再者是責任人,把撫養兒女當成一種親子責任;
再深一級則是親子教育者,這一層面的父母通常會考慮到孩子的培養,未來他們會成為怎樣的一個人,而這也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物質保障。
也有一些家庭會搞混彼此之間的關係:“孩子需要照顧父母,充當着大人的角色。”
第二,親子之間必須認清邊界。
家長與孩子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但有的父母就是無法離不開孩子,甚至還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強行入侵孩子的邊界,體驗一種掌控自家孩子所有事情的感覺。因為只有這樣做,他們內心的焦慮感才會被消除。
但孩子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思想,擁有自主能力。例如,天冷了到底要不要穿秋褲,今天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可如果父母強行入侵孩子的邊界,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得到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尊重,自然而然,孩子也就不可能心甘情願聽從父母的話。
第三,親子之間必須找到健康的相處模式。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與孩子之間是控制與服從的關係。家長對孩子提各種要求,希望孩子滿足自己的期望。甚至到最後會形成一種相互對立的關係。比如,常有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怒吼,“你這個討債鬼。”這就是典型的對立親子關係。
而健康的親子關係,應該是把對方視為合作者。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其實都是第一次做這個角色,大家都會有不足的地方,也會有各自的功課。當雙方一起投入和時間,投入精力,才能共同促進,共同成長。
02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
第一,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很多人經常説,“孩子是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對於這種説法,我有點不太認同。
我認為,孩子只是藉由你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的。他是有血有肉的個體,他有自己的精神世界。雖然他現在還很弱,需要父母的保護,支持和陪伴,但他總會長大的,總是需要離開父母的。
真的把孩子認為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塊肉的父母,可能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缺乏邊界感。
即使,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再親密,那也是我和你的關係,不是我和他的關係。這裏的“他”,是指父母想象中孩子的模樣,並不是孩子真實存在的樣子。
既然孩子是一個個體,那麼他必然如你一般擁有自己的世界,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我知道,當一些孩子放開父母的手,走向別人,去跟別人互動時,父母的內心會有一些小失落,這是正常的。但孩子是需要成長的,他要和更多的人建立關係,最後才能順利地融入社會和人羣中。
所以不管孩子現在是0歲還是20歲,我們都放手讓他們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吧。
第二,關係是兩個人之間的。
親子關係一定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的,而不是我和一個工具之間發生的。把孩子當成人和把孩子當成工具,結果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把孩子當成一個工具,那你們的親子關係很可能是共生的模式。當你把孩子當成另一個你時,可能你們之間也就不存在關係了。只有承認孩子是一個個體,關係才會發生。
當然,有些父母會覺得,共生狀態帶來的體驗是非常好的。
一歲以內,孩子幾乎所有的東西都依賴父母,帶給了父母的很多存在感和滿足感。一歲之後,孩子慢慢地學會了走路,學會了跑,對父母的需要就不會像嬰兒時期那樣了。
有的父母在孩子開始會走路的時候就開始焦慮,擔心孩子會磕着,碰着,嗆着等等。實際上,從某種層面上來説,是父母想跟孩子形成共生的狀態。
第三,學會和孩子合作。
在談主要觀點之前,我先把“合作”這個概念闡述一下。
什麼是合作?合作是指,父母有父母的東西,孩子有孩子的東西,我們合作起來實現互惠共贏。
我有個來訪者,她曾經跟我抱怨過自己的孩子,她説孩子來吸母乳時總會弄疼她,讓她覺得很不舒服,感覺孩子在吸自己的血。
我問她:“孩子在吸你奶的時候,你有沒有感受到你自己有一些快樂和滿足的感覺?”她一聽這話,非常憤怒,“怎麼可能?一點都沒有,我沒有感覺到半點的愉悦。”
媽媽徹底地否認了孩子帶給她的東西,這不是合作關係。這種關係有點像是一個自私的人總是在想你付出了什麼,但否認自己獲得的東西。
合作是能肯定兩個人之間價值的,當你帶着合作的心態去跟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時,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做起來都很輕鬆,也很事半功倍。
如果父母只談自己的付出,否定孩子帶來的價值,那這不是合作,更像是對孩子的施捨。
當你發現自己正處於不健康的親密模式中時,重建親子關係或許值得你一試。
調整關係,在任何時候都不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