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下·巴以關係 | 以色列臨時“示好”難療巴以問題痼疾

本文轉自:新華社

  新華社耶路撒冷7月13日電(記者王卓倫 尚昊)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定於13日至16日訪問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地區和沙特阿拉伯。為確保拜登到訪期間以巴局勢平穩,以色列政府連日來推出一些舉措“示好”巴方。然而,這種舉動略有“作秀”之嫌,實難推動局勢改善。

觀天下·巴以關係 | 以色列臨時“示好”難療巴以問題痼疾

  6月2日,人們在約旦河西岸傑寧參加被以軍打死的巴勒斯坦青年的葬禮。新華社發(艾曼·諾巴尼攝)

  較受關注的一項舉措是,以色列政府領土活動協調處12日宣佈,將讓居住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5500名巴勒斯坦人和外國公民“身份合法化”。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口登記、身份核認以及簽證發放等事項由以色列政府實際控制。政府領土活動協調處隸屬於以色列國防部,是以方在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民事政策的執行機構。

  許多外國公民同巴勒斯坦人婚後住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但因共同生活權利不被以色列承認,因而無法獲得以方所聲稱的“合法身份”。儘管以色列官方稱會在“特殊人道主義情況下”推動進程,但實際上“凍結”這一進程已有十多年。

  政府領土活動協調處還批准在由以色列實際控制的約旦河西岸C區新建6個巴勒斯坦住房項目。根據聯合國和以色列官方數據,大約33萬名巴勒斯坦人、45萬名以色列猶太人定居者生活在C區,這一區域約佔約旦河西岸地區總面積的60%。

觀天下·巴以關係 | 以色列臨時“示好”難療巴以問題痼疾

  2021年9月1日,一輛滿載的貨車抵達凱雷姆沙洛姆口岸準備從以色列進入加沙地帶的拉法。以色列方面當日批准一系列舉措,放鬆對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封鎖,包括擴大捕魚區、開放一處主要商品過境口岸。新華社發(哈立德·奧馬爾攝)

  對於目前由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實際控制的加沙地帶,以色列政府同樣試圖“慷慨解囊”。按照政府領土活動協調處的説法,以方將向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增發1500份工作許可,使累計工作許可發放數量達到1.55萬份。

  入境以色列務工經商是許多巴勒斯坦人重要的謀生途徑。以色列政府曾聲稱要把向加沙地帶發放的工作許可增至2萬份。然而,去年全年僅有7000名巴勒斯坦人獲准進入以色列務工經商。加沙地帶多年遭受以色列嚴密封鎖,失業率接近48%。

  批評人士指出,以色列政府可以隨時撤銷給加沙地帶居民的工作許可。因此,這一機制實為帶有“殖民色彩”的“控制工具”,損害了巴勒斯坦經濟自主發展。

觀天下·巴以關係 | 以色列臨時“示好”難療巴以問題痼疾

  5月29日,數萬名以色列民眾舉行“耶路撒冷日”遊行,紀念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奪得耶路撒冷全城控制權。遊行引發巴勒斯坦抗議者與以色列軍警衝突,造成約200名巴勒斯坦人受傷。新華社/基尼圖片社

  輿論認為,以方突然“示好”,或許同以色列國防部長本尼·甘茨7日同巴勒斯坦國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會面有關。雙方同意在拜登訪問期間應保持地區局勢平穩。然而,輿論對拜登此訪推動巴以問題解決取得實質性進展並不抱有期待。

  巴以問題延宕70多年,耶路撒冷地位、猶太人定居點擴建、巴勒斯坦難民迴歸等諸多痼疾至今難解,歸根結底在於“兩國方案”沒有得到落實,遲遲未能還巴勒斯坦人民一個公道正義。而沒有正義的根基,就難以構築持久和平。

  事實一再證明,不能以零敲碎打的危機管控取代全面公正的解決方案,不能以有限的經濟人道措施抹平政治安全欠賬,不能以個別國家政策取代長期形成的國際共識與多邊進程。巴以問題終歸要在“兩國方案”基礎上尋求長期解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5 字。

轉載請註明: 觀天下·巴以關係 | 以色列臨時“示好”難療巴以問題痼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