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騎行點燃的人,拋棄了剛買的特斯拉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懶熊體育(ID:lanxiongsports),作者:史凱,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要不是無意中去一趟地庫,方誌軍差點忘了自己還有一輛特斯拉Model Y電動汽車,這輛上半年買來只開過零星幾次的新車,在地庫裏已經落了一層灰。
曾滿懷期待的特斯拉自駕生活,被方誌軍無情拋諸腦後的原因要從幾個月前,也就是買車不久後入手的一輛自行車説起。
當時,方誌軍在人推薦買下一輛FIELD高配版的鈦合金公路自行車,入手價36800元,在配齊騎行服、騎行頭盔、騎行眼鏡等配件後,他的生活開始被接連報名的幾場長線騎行活動填滿,每場報名費都超萬元。
美國電影《銀色快手》裏,1986年,每天在街上思考人生未來的主人公傑克,直到看見儲窗上那部自行車,才找到自己重新出發的理由,因此有了人生目標。
方誌軍對懶熊體育説:“如果説騎行讓影片裏的傑克重拾人生目標,那麼騎行則改變了我原有的生活方式。”
今年以來,繼飛盤、露營、槳板等新興運動走紅之後,騎行也受到了更多人的追捧,前有讀庫公路變成“堵哭”公路,後有北京長安街騎行大擁堵。全球範圍內更是掀起新一輪騎行熱,很多地方競相提出要做“騎行(自行車)友好城市”。
▲長安街上騎行的人(動圖)
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玩家入場帶火了騎行裝備。在北京CBD上班的互聯網從業者劉存新,上半年在身邊騎友的影響下,投入1.5萬元買了輛BROMPTON(俗稱“小布”),這款有着英國血統的碳纖維摺疊車,她等了幾個月才拿到手。
▲劉存新購買的“小布”碳纖維摺疊自行車。
一直以來,與滑雪、衝浪等新興運動相比,騎行被看作是門檻較低的一項運動。當時下玩家騎着動輒幾萬的自行車,參加上萬元的長線騎行活動,在社交平台上感慨一句很“出片”的時候,還能説騎行的門檻很低嗎?
不同於十年前的玩家“城裏開咖啡館、辭職去西藏、麗江開客棧、騎行318。”這是十年前的流行語。早在2013年,G318國道就擠滿了騎行玩家,南來北往的愛好者湧向進藏公路。
十年後,當騎行再次湧入大眾視野的時候,玩家們遠不止跟318國道較勁。翻開小紅書,大量騎行玩家在分享着自己騎行時的片段,已然成為一種新的小眾生活方式。
今年五一期間,方誌軍報名了一個騎行俱樂部組織的“穿越天山-讀庫公路騎行”活動,對於在讀庫公路上“堵哭”的感受他至今歷歷在目,但也收穫了很多“大片”。裝備的加持與出片的效果,讓方誌軍迷上了長線騎行。8月,他又參加了北京到烏蘭察布的騎行活動。
2008年就進入騎行圈的張濤,現在在而意俱樂部擔任專業組負責人的工作。回憶起十年前的騎行,相比現在有略有不同。他説,十年前,許多騎行愛好者更多是涉獵,去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體驗各種不同的民俗風情,以及當地美食等。而現今的騎行熱更多是因為新冠疫情後的運動需求反彈,許多人更加註重健康、健身、生活品質與社交,騎行剛好是可以將這些因素加以融合的一項户外運動。
十年前,大學剛畢業的張濤購買了一輛三千元、價格相對適中的山地車,開啓了一次歷時一年的環遊中國的騎行。拿他的話説,那時候覺得自己就是騎行版的徐霞客,每天也會寫一些遊記。正是因為那次環遊中國的經歷,他更加熱愛騎行。環遊之後他開始參加一些業餘自行車比賽,並認真的去訓練。直到近年來因為疫情等原因不再參加比賽,轉而開始做俱樂部騎行活動。
如今的騎行玩家多數配備高端裝備,按張濤的話説,經常參加俱樂部活動的會員,多是財富與時間相對自由的中產羣體,通俗講就是有錢有閒的人羣。但如果單純只是有錢和有閒還不夠,騎行是一項痛並快樂的運動,所以還需要足夠的情懷。能夠擲重金買自行車、買裝備、報名俱樂部活動並樂在其中的人,一定是對生活有主張,有一套自己生活方式哲學的人。
▲玩家們參加長線騎行活動。(張濤供圖)
在北京經營一家互聯網企業的方誌軍,平時每週到位於呼家樓的公司不超過兩天,一般只有全員會議時才會去,更多的時間相對自由。現在每週開會他都是騎車抵達公司。
與“有錢有閒”的方誌軍相比,在北京CBD上班的劉存新則沒那麼自由,她買“小布”用的還是信用卡分期付款。參加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長線騎行活動,對於她來説還有些捉襟見肘。她買自行車的目的只是作為上班的代步工具,而選擇上萬元的“小布”則因為有“面子”,周圍的幾個騎友同事早已配備。
各路玩家的紛紛湧入,使得騎行裝備消費市場有些緊俏。今年以來,很多自行車店的高價自行車產品賣斷貨,供不應求的現象屢見不鮮。方誌軍説,在入手FIFLD鈦合金車之前,他瀏覽了很多全球頂級自行車品牌,但發現如土撥鼠、福倫王、梅花等上萬元的高端自行車基本上都賣斷貨,有些型號款式甚至一車難求。
一時間,山地車、公路車、摺疊車、旅行車等市面上常見的幾種自行車均成了搶手貨。京東平台的數據顯示,按照成交額統計,今年6月以來,公路車同比增長120%,城市自行車同比增長90%,山地車同比增長70%,摺疊車同比增長60%,穿戴裝備同比增長100%,騎行服同比增長163%,自行車配件同比增長90%。
懶熊體育在SPECIALIZED(閃電)北京西大望路店探訪時注意到,該店5萬元以上的高端車型基本都處於斷貨狀態,可供顧客挑選的車型已經很少,店內一些熱門車型,有至少十幾個人甚至幾十人在排隊預訂。
在位於三里屯太古裏的而意騎行驛站,劉存新購買的同款“小布”成為很多玩家注意的焦點。店員對問詢的顧客稱,購買單輛車要等到明年一季度才能到手,如果是批量訂購的話則要等到明年二季度才能到貨。
很多像劉存新一樣入手高端自行車的都市白領,她們是今年被捲入這波潮流之後才開始研究自行車和騎行。劉存新對懶熊體育説,幾年前自己並不能接受花1萬多元買輛自行車這件事,而今年因為身邊騎行的朋友多了起來、運動健身的需求加大、城市對騎行更友好等多重因素,她感到買一輛專業的自行車,使之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花大價錢是划算的。
“專業自行車實際上一直都很貴,十年前專業公路車也得幾萬元一輛,但彼時由於騎行圈子小,線上社交平台又沒現在這樣發達和豐富,所以專業自行車的大眾化普及程度很低,買昂貴自行車的玩家很有限。”張濤告訴懶熊體育。
眼下,不僅萬元自行車很搶手,看新聞不難發現甚至十萬元級別的自行車都有人消費。消費升級時代,移動互聯網的帶動,疫情的影響之下,四十多歲的新中產、年輕企業高管們,以及20多歲的都市上班族們的加入,撬動了騎行市場。
唯品會的數據顯示,從年齡層看,90後、95後對騎行有着異乎尋常的熱情,95後自行車銷量領跑全部年齡羣體;從地域看,河北、安徽、遼寧、內蒙、四川等省份是自行車、騎行配件銷量漲幅最高的幾個省份,其中河北的總體銷量增長領跑全國,漲幅高達342%。
據艾媒諮詢的數據,2021年國內自行車市場規模為1940.7億元,預計今年規模將突破兩千億元,此後將保持平穩增速逐年擴大,2027年預計可達2656.7億元。
▲在位於三里屯太古裏的而意騎行驛站,玩家們在逛街之前將自行車存放於此。(史凱 拍攝)
張濤告訴懶熊體育,在擔任領隊期間,發現很多玩家對器材和裝備都有一定的研究,他們無論從車輛的選擇、零件的搭配,還是人身裝備的選擇都比較考究,這些都是“燒錢”的項目。很多玩家除了騎行,還會去打網球、跑步、練習瑜伽等,兼顧多項運動,他們都是熱愛生活熱愛運動的人士。
近兩年來騎行成為一種風尚,最明顯的就是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玩家的追捧。張濤告訴懶熊體育,“我們俱樂部新人組針對的就是剛入門的騎行愛好者,這個組別八成多都是女性。”在他看來,年輕女性一直是潮流的風向標,無論是去健身房還是練瑜伽,新興的、時潮的運動總是能夠很好的點燃女性熱情。
▲年輕的女性玩家對自己的“小布”自行車進行維修服務。(史凱 拍攝)
是什麼吸引着玩家們持續投入“汽車太快、走路太慢,騎行剛剛好。”張濤經常以這樣一句話道出長線騎行活動的魅力所在。他告訴懶熊體育,很多玩家都是參加了一次長線活動後就被深深吸引,然後接受了長線騎行的生活方式。“很多的大自然户外環境其實不適合自駕和坐車,需要放慢節奏來感受,但也不適合徒步,那樣太累,只有騎行才能恰到好處地感受到那種身臨其境的樂趣。”
從穿越天山-讀庫公路到烏蘭察布,幾次長線騎行下來,方誌軍太能感受到這一點了,他覺得自己整個人都被騎行這個户外運動激發了活力。烏蘭察布活動後,他經常查找研究各種線路的見聞。
“線路自始至終都是騎行活動的靈魂所在,越是線路複雜的地方愈發受到玩家們青睞。”張濤説,人少的、路途遠的、山路多且複雜的地方,總是令資深騎行玩家們前仆後繼為之嚮往。即便是市區內的短線騎行,圍繞山的路線也是玩家們常常探索的目標,比如被騎友們總結出來的熱門線路——北京戒台寺騎行路線。
這個夏天,方誌軍多次騎行戒台寺線路。在他看來,這些線路之所以吸引人們反覆去騎行,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線路的靈活性。也就是説,在已經很熟悉的線路上,每次加一座山或減一座山的挑戰性就截然不同。
就連僅一次涉獵戒台寺路線的初級玩家劉存新來説,也有着同樣感觸。在這之前,她只是在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一帶騎行,有綠地、有水域、地勢平緩,沒有什麼難度和挑戰,而現在她開始給自己的騎行增加難度。劉存新告訴懶熊體育,她近期在關注32千米女子公路挑戰賽,有想要參賽的想法,未來還想體驗穿越天山-獨庫公路等。
在很多玩家看來,新線路的涉獵和對大自然的挑戰、對運動健身的需求以及社交需求,成為騎行長久堅持下去的動力所在。
▲玩家們參加長線騎行活動(張濤供圖)
方誌軍説,堅持騎行讓他每天精神活力更加充沛,有一天不騎行就感覺身體不舒服,特別是大好的天氣如果沒騎行,就感覺像是浪費了一天一樣。
劉存新每天騎着可摺疊的“小布”,從通州出發25分鐘就抵達位於CBD的公司,騎車上班可將時間把握得很精準,精確到五分鐘以內。每天晚高峯時段,十幾個像劉存新這樣的通勤族,在國貿商城附近匯合,一起騎行回通州,騎到通州萬達廣場偶爾還會聚個餐。劉存新告訴懶熊體育,時下,北京的通勤騎行小團體越來越多,她所瞭解的在金融街、朝陽大悦城、德勝門等地都有很多這樣的固定聚騎團體。
與此同時,自行車賽事也對騎行熱潮有很好的推動作用,“疫情之前,全國範圍內的業餘比賽基本上每週末都有好幾場,參與的人數也很多,大家從四面八方而來聚集到比賽地。酷炫的單車,引人注目的騎行服,運動員充滿活動的氣質都能深深感染賽場外的觀賽者。
“疫情之前,全國範圍內的業餘比賽基本上每週末都有好幾場,參與的人很多,大家從四面八方而來聚集到比賽地。”張濤説,根據自己多年參加比賽的經歷來説,騎行比賽很容易帶來成就感,從而與騎行形成不可割捨的情愫。
方誌軍目前給自己制定了一份未來得騎行計劃,他想騎行環遊中國。張濤告訴懶熊體育,他們俱樂部裏有這樣的想法的會員不在少數。十年前他隻身一人的“窮騎”式環遊中國,總共花費才五六萬,如今報名俱樂部環遊中國的價格可想而知,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現在如果辦騎行環遊中國的活動,不同於我十年前的間隔年形式,因為玩家們都是有家庭的人,不可能一年不回家,這不現實。一定是今年騎行幾條線路,明年再騎行幾條線路,整體用五年時間將環遊中國的線路騎行完。這樣的分段騎行,歷時長的活動普通玩家是不敢想的。”張濤説。
因為不斷有高端玩家們提出新的需求,騎行活動不斷在更新,騎行服務也在不斷升級,旅行社、俱樂部、個人團隊都在競相佈局,種類繁多的騎行活動也會帶動更多的人羣加入,但究其本質還是玩家的增多帶動了更多的玩家,慢慢形成新的生活方式。
張濤對懶熊體育説,北京的騎行俱樂部大約是2015年左右開始比較正規的發展起來,在此之前都是一些小的羣體,自由約騎,有一些簡單的保障。如今的俱樂部活動會配有領隊、收隊、機械師、甚至還有一路跟拍的攝影師等。十個人左右的隊伍會配有一到兩輛後援車,二十人左右的隊伍配有兩到三輛後援車,車輛也比以前更為舒適,領隊也會提前安排好午餐。這是週末的單日活動,而多日長途活動,俱樂部還會承擔自行車打包、後援保障、酒店、飲食、補給等全系列服務。
在方誌軍看來,單就一路有專業攝影師跟拍這一點就足夠吸引他為長線騎行花費更多的成本。每一次騎行挑戰歸來,方誌軍都期待着下一次自己的騎行“大片”。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方誌軍為化名)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