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落實調查】“雙減”落地,各地如何讓教育迴歸育人本位?

本文轉自【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2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峯》報道,今年秋季學期是中小學全面落實“雙減”有關部署要求的第一個學期。按照“雙減”時間表,1年內,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要有效減輕;3年內,要成效顯著,人民羣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在內的全國多個地方已經出台了相關細則,邁出了第一步。中國之聲系列報道《“雙減”政策落實調查》今天推出第三篇:“雙減”落地,各地如何讓教育迴歸育人本位?

與往年不同,今年秋季開學,北京的中小學校不僅迎新生,有些學校還會迎來“新”老師。北京市匯文中學英語老師羅錦虹從這個學期開始輪崗到了匯文中學的永外校區。羅錦虹説:“説實話這是一次挑戰。以前我是教高中的,現在去教初中,學生年齡上的特點是不一樣的,針對不同特點開展教學活動,還包括作業佈置。”

按照北京市教育“雙減”工作的通知,新的學期將大面積、大比例推進幹部教師輪崗。新的學年,東城區將有超過2000名幹部教師交流輪崗,羅錦虹老師是其中之一。對於交流學校的家長來説,好老師的到來,是個好消息,但是好老師們能待多久以及能帶動學校產生哪些變化?家長們心裏有些沒底。

學生家長1:如果是短期比如説兩年,這樣能起到多大的效果?會不會大家把這兩三年熬過去,然後各種改革措施也到不了位。

學生家長2:肯定是關心這個老師怎麼樣,他從哪個學校轉過來的,我的孩子怎麼來適應他,他能不能適應這個學校等。

教師流動,核心就是為了打破目前教育水平的不均衡,減少家長在擇校上的焦慮。其實,早在2006年就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今年,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也都提出要實施教師輪崗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教師流動已經不是新鮮事,要想提高新一輪教師輪崗的效果,最關鍵的是輪崗教師和學校的相互瞭解。儲朝暉説:“這裏面最關鍵的是,不要把輪崗當成是教師從一個學校安排到另外一個學校,它還是要有一些配套的措施。教師輪崗的時候,要了解新學校的情況,他的學生,他的需求,他的問題在哪裏,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雙向選擇。而不是稀裏糊塗的、盲目的、不問效率的、不問效果的去輪崗。”

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為了鼓勵輪崗教師的積極性,相關部門會在教師的績效考評、評優工資等方面給予保障和傾斜。“我們不僅僅是按照他的職稱高低或者是榮譽高低來流轉,而是根據流轉的位置需求,比如説這一次在‘雙減’的大背景下,我們更加關注學科組、年級組層面上怎麼發揮作用,所以在人員流轉挑選的過程當中,既有骨幹教師、特級教師,也有適合於做課後服務,適合於做作業研究和考試評價研究的不同崗位老師,所以是因崗、因需來決定調動的比例。”李奕説。

教育要均衡發展,並不意味着要把教育高地的水平拉低,而是要構建均衡的、高質量的教育體系。上海市提出,在全面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同時,要向課堂要質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分類控制作業總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增強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張人利説,學校也在做提質增效的準備,“我認為,減輕作業負擔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教育效率,以提高作業的質,來減輕學生的量。例如,跨學科的作業、實踐性的作業、研究性的作業,這就是我們的短板。”

除了校內發力,北京、廣州、浙江等地都明確,校外也要從嚴,嚴格規定學科類校外培訓時間、從嚴規範校外培訓行為、全面強化校外培訓監管。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董聖足認為,在“雙減”政策落實中,扭正家長“非補課不學習”的觀點,也是“雙減”成功的關鍵。“家長的觀念能不能真正轉變,最後也關係到‘雙減’的成效能不能夠全面達到,所以這裏面需要做很多艱難的工作。當前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管住兩端,一個就是機構違規行為肯定要加強檢查;另外一方面,也要通過各方面加強家長自身轉變觀念、更新育人理念。所以不僅教育部門有責任,社會的其他組織要共同努力,才能夠在一個可預見的未來讓這些行為朝更加理性方向發展。”董聖足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2 字。

轉載請註明: 【“雙減”政策落實調查】“雙減”落地,各地如何讓教育迴歸育人本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