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時光 | 一盞茶的時間
時間,是物質運動中的一種存在方式,是由過去、現在、將來構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它在西方科學體系中歸諸物理學範疇,在東方,卻更接近哲學領域。
哲人們關於時間的思辯不止留存在經典著作中,也烙印於尋常百姓的瑣碎生活裏——在古老的中國,即使有天干地支的計時方式,大家依然喜歡用一些緊貼地氣的具象實例來表達對時間的理解,比如:一炷香的時間、一頓飯的功夫、一盞茶的時間……
以“一盞茶的時間”為例,它究竟是多長時間呢?有人説十分鐘,有人説十五分鐘——我想,由於不同人、不同情境、不同温度、不同器具、喝不同茶,所需的具體時間必定是不同的,因此,“一盞茶的時間”其實是一個模糊的時間長度。
我們用“一盞茶的時間”來表示一段比較短的while,而這個while每一次都可能是不同的,並且也不必真的用於喝茶——中國人的這種對待時間的模糊態度,隱含着一種大而化之的生活理念:不是不擅計算,而是不必計算!
看懂了時間的莊子御風逍遙,看懂了時間的白居易則低吟淺唱“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急也不必、緩也不對,不急不緩、“長短任生涯”,方是生活應有的節奏、也是人生最好的時間!
而這最好的時間,若是泡到了茶湯裏,便是我向往的“一盞茶的時間”了!
三年前去祁門訪茶,認識了朋友的朋友,一對在黟縣開客棧的夫婦。加了微信便每天看他們在朋友圈裏秀自己的生活:或於古宅讀書、或在小院栽花、或入山林牧犬……他們,以及許多和他們類似的現代化的“農民”,正在效仿古人,過着躬耕自足的簡單生活。
那些悠閒自得、與世無爭的生活畫面撩動着我的出離心,並使我生出一個念頭:要親手打造一個樸素而清美的山間茶舍,每天給自己“一盞茶的時間”,避世清修,頤養天年。
丙申深秋,約了到那對夫婦經營的客棧度假,但醉翁之意卻是去看他們在遠郊小村自建的名曰“雲舍”的山間小屋,感受半日的原始生活。
雲舍據説已斷斷續續蓋了兩年,我們去時,外形雖具,屋內陳設尚未完備,僅四隻貓兒在大廳百無聊賴地打盹。
對於我們的到來,貓兒們自然是歡喜的,除了獲得食物,它們還能獲得半日的玩伴——是的,對於它們而言,我們是其貓生路上偶爾的夥伴,它們看我們説話,陪我們發呆,在散發着各種野花芬芳的小路上奔前竄後,抓我們的褲腳求取擁抱,跑得遠遠地又驀然回首示意我們拍照……
雲舍屋外有一張老門板搭就的簡陋茶桌,雖落滿黃葉,卻因置於山間林下而顯得別具幽情。
貓兒們跳到茶桌上向我喵喵叫——上午的陽光有種激動人心的明朗,透過山林照到它們身上,逆光看去竟在心裏蕩起一圈漣漪——不想拍照,卻想喝茶!
好在我的喝茶,是走到哪裏喝到哪裏的,茶葉茶器都隨身帶着,把桌子簡單打掃了一下,又在貓兒的引領下采了野花,插入一個似乎曾經是裝飲料的小瓶子裏,便成就了一道頗具野趣的茶席。
潔具煮水後,便坐在茶桌邊温壺燙杯、置茶沖泡、分茶品飲……沒有電視和WIFI,喝茶時便只是喝茶,無比安逸!
環顧四周,見沿山勢以下,是我們進來的方向,彎彎的小道被各種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盤踞了,它們是貓兒們閒暇時玩耍的夥伴;小道一側是小溪流,水聲潺潺,很適合做品茗時的背景音樂;
另一側則不確定是否主人家的菜地——後來我在這裏偷了幾顆青菜、幾條豇豆、幾個蘿蔔、幾根蒜葉,就着屋裏簡陋的灶具和僅剩的一些米糧,與同來的另三位“俠客”過家家似地折騰出一頓午飯,祭了我們茶後空空的五臟廟。
沿山勢而上是竹林,林下有農田和菜地,一片茶園在陽光下泛着銀光……偶有荷鋤耕種的山民經過,被我們定格在照片中;而我們的布衣長衫也同時印入他們驚奇的目光——那一刻,我們互相關注,成為彼此的風景!
陽光漸漸西斜,山間的秋風吹在身上有了淺淺的涼意,貓兒們躍上板凳,擠到我們身邊取暖,四人四貓,萍水相逢,共桌同飲——此時,山泉在壺、時花在席、羣峯在屏、田園在畫,鶯歌在耳……其怡情之清趣,已遠勝於着意雕琢的城市茶空間!而這會兒我們喝茶的畫面,也正是我向往的“一盞茶的時間”,不急不緩,在生命裏流淌的樣子……
曾經隔空贊古人,如今把盞同真趣!
從雲舍回來已經兩個多月了,那盞茶的温度彷彿還在手心。寫這篇短文時,少不得又泡上一壺茶,在自家的陽台上自斟自飲,只是茶罷仍要回到繁雜的工作中去。
渴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那隻問一日三餐、不理世俗經濟的閒適,是我夢裏嚮往的生活!但未入不惑之年,出世隱居還略顯奢侈,擁有山間茶舍的夢想也仍遙遠——好在,一盞茶的時間,卻是每天都能有的!
好吧,且憑一盞茶,長短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