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增加造車預算購買專利,也不要繞過其他專利自己設計。
造車真的有“轉彎”的可能性嗎?曲線球雖然不是假的,但是很難超過,在世界轎車不斷變革的情況下,自主品牌自身實力人才不足,外資品牌憑藉雄厚的實力和體系人才儲備優勢提高產品優勢,自主品牌只能通過曲線球來縮小與外資的差距,超過它就像做夢一樣,整個行業,自主品牌的實力和外資品牌的差距有多大?從技術觀點分析並不難。
目前,自主品牌優勢的發力點是10萬以內的入門級家用車,很多自主品牌都取得了驕傲自滿的成績,但在15萬級以上的消費市場,自主品牌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本上無法支撐產品本身更高的消費者。
確實,有些自主品牌攻克了技術難題,保證了較快的發展速度,佔據了高端市場,完善了產品的表現力,但仍有一些自主品牌需要通過外協核心部件來保證發展的常態化,東南新發售的DX7最大的賣點是“三菱引擎”,揭露了即使三菱提供的新引擎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東南方也沒有主流動力引擎的尷尬現狀。
使用外資的動力引擎,撞上外資品牌,確實很頭疼。
有些自主品牌仍未能攻克發動機難題,大部分自主品牌都被困在變速箱瓶頸,自主品牌中仍有大部分企業外協外資變速箱,使產品具有更好的競爭力。
從技術角度分析,變速箱作為高壓、高強度的工作部件,對設計、生產、製造都有着極其高的要求,能夠研發出一台頂級變速箱是兩個概念,如何和一台變速箱一樣可以測試技術,這些沒有寫在汽車房子的賬目參數上,沒有人能明確告訴我自主品牌真的離製作頂級變速箱有多遠。
一些自主品牌攻克了傳輸問題,萬里長城、吉利的傳輸已經落地,這也不過是解除封鎖的第一步。
更多的自主品牌選擇後者,自主品牌裝備的四驅系統沒有不來自外資的,自主品牌要想超越外資的責任而遠走高飛,不僅要在核心技術方面下功夫,還要在態度上真正向外資品牌學習,結果,對於整個行業來説,核心技術才是突破口。
廣大車主們是怎麼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