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須放棄對華不切實際的目標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1月25日文章,原題:釐清中國挑戰 美中關係將是今後二三十年外交政策中最複雜、最重要的方面。中國不是單純的夥伴、競爭者或挑戰者,而是集三者於一身。要管好這種複雜關係,就需政策制定者超越把中國僅僅當成對手或敵人的簡單化思維,摒棄試圖用美國單方面施壓來瓦解中國治理結構或阻礙中國崛起的觀念。
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對華行動,切斷了40年來美中不斷深化往來所建立的金融、社會、學術、科學和技術聯繫。對中國挑戰性質的定位,沒留下任何妥協或外交管理分歧的空間——暗示只有輸贏,美國須不惜一切代價勝出。
特朗普及其顧問們持有一種過時觀念,認為中國依靠對美貿易來維持經濟快速增長。按照此種邏輯,美國根本不需要在中國問題上與盟友密切協調。但迄今,此種戰略並沒迫使北京收斂行動,也沒在華盛頓外交政策中促成與中國更多或更好的合作。相反,美中對抗領域加大、合作領域消失,雙方管理競爭領域的餘地萎縮。
未來美政府需重新恢復對華整體性政府方針,總統與政府成員應保持一致。美國需制定能獲得廣泛持久支持的戰略,而非瞄準遏制、脱鈎或政權更迭等不切實際的目標——這些無法得到美國國內支持或吸引國際社會認同。(作者戴維·道勒等)
捷克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月26日文章,原題:美中關係的新基調? 特朗普已離開白宮,但“特朗普主義”仍遺留在美國政治中。隨着拜登出任新總統,世界希望美國能告別特朗普對美中關係的破壞性對抗方式,走上務實交往之路——這事關美中雙邊關係將強化還是打亂全球秩序。
像目前疫情這種系統性威脅,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力解決。而“特朗普主義”與現實背道而馳,他主張的“局部主義”觀念得到(美國)傳統國防和安全戰略家的認同。值得慶幸的是,這種解決方案顯然行不通。美國優先就是美國孤獨。任何一個國家,哪怕像美國這樣強大,若無全球經濟復甦才能帶來的資源,都無法處理好國內危機。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也從痛苦經驗中瞭解到,無法憑一己之力獨自解決全球性問題。
法國曆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在《文明史》一書中,引用法國漢學家馬塞爾·格拉內的話説,“中國人要麼迷信要麼務實,或者説兩者兼而有之……這種兼而有之,西方人往往難以理解”。但“兩者兼有”的世界觀表明,(西方)片面的、線性的、零和的、一元的觀點誤解了當今相互關聯的全球社會。現實世界中,合作與競爭是可以共存的。美中政府都須明白,這種方式是促進可持續性和韌性(發展)的唯一出路。(作者安德魯·盛等,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