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艇20公里外發射導彈,大艦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擊沉

小艇20公里外發射導彈,大艦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擊沉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時埃及還不是埃及,叫做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由埃及和敍利亞於1958年合併組成。1961年,敍利亞政變後恢復獨立國家地位,而埃及則沿用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名稱,直到1971年9月2日,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才將國名改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反艦導彈曾飽受質疑

納賽爾作為阿聯的總統上台後,推行納賽爾主義,採取團結阿拉伯國家和與蘇聯積極靠攏的政策。此時因為美國對以色列的背地支持而在中東影響力日甚,蘇聯需要對這種影響力進行平衡,從1962年開始對阿聯及阿拉伯世界國家大力提供蘇式武器裝備。


阿聯埃及海軍在這一時期獲得了數量不明的“蚊子”級導彈艇,“蚊子”級導彈艇由蘇聯的50年代末的P6級魚雷艇改造而成,滿載排水量只有75噸,航速38節,配備有對海搜索雷達、火控雷達,這是世界首型導彈艇。它搭載了兩枚冥河反艦導彈,該導彈飛行高度100-300米,有效射程4.5-25海里,主要打擊大中型水面艦艇,在無干擾的情況下,擊中率高達90%。


小艇20公里外發射導彈,大艦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擊沉

蘇聯海軍的“蚊子”級導彈艇,可見該艇裝有兩具導彈發射箱。


不過作為世界首型導彈艇,蚊子級導彈艇和其搭載的反艦導彈卻飽受各界質疑。因為,不管紙面指標多麼好看,沒有經過實戰,都不能説明最終戰鬥力。另外阿聯海軍人員素質過低和蘇聯方面在演練時各種扯皮,導致了後來從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到六日後戰爭結束,阿聯海軍也不敢使用導彈艇和反艦導彈。


小艇20公里外發射導彈,大艦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擊沉

冥河反艦導彈正在裝船。


反艦導彈終一戰成名

六日戰爭結束後,埃及和以色列的軍事衝突並沒有停止,雙方仍然在互有來往。另外一方面由於六日戰爭中爆發的兩次海戰將阿聯海軍效率低下、通信混亂等問題暴露無遺,這使得整個以色列海軍在戰爭結束後對阿聯海軍越發瞧不起。尤其是導彈艇從始至終都沒有參與戰鬥,這讓本有幾分忌憚的以色列海軍放下了最後的心理防線,陷入了極其輕視反艦導彈威脅的樂觀臆斷中。


小艇20公里外發射導彈,大艦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擊沉

圖為以色列海軍官兵慶祝在六日戰爭中取得海戰勝利。


1967年10月21日,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奉命前往封鎖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這天傍晚的時候,位於埃及塞德港西面的雷達站發現了”埃拉特”號出現在東北面西奈海岸附近。“埃拉特”號艦長擔心潛艇偷襲,命令進行Z字機動航行。而此時阿聯的兩艘“蚊子”級導彈艇也正在塞德港西側的蘇伊士運河北口巡邏,這是阿聯海軍總結兩次海戰經驗後的戰術調整。


小艇20公里外發射導彈,大艦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擊沉

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


當時,”埃拉特”號雷達也發現了這兩艘導彈艇,不過由於蚊子級導彈艇本就是由魚雷艇改裝而來,所以和魚雷艇雷達特徵基本相似。基於之前的海戰經驗,艦長將其判斷為魚雷艇,並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另外一邊由於當時阿聯的導彈艇還並沒有配備火控指導雷達的數據接收設備,所以即便當時陸上指揮所傳來了命令,也只能用自己的對海搜索雷達繼續搜索海面。這時,”埃拉特”號和這兩艘導彈艇享受了片刻戰前的寧靜。


小艇20公里外發射導彈,大艦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擊沉

塞得港的衞星圖片,圖中可見港口和蘇伊士運河。


埃及導彈艇收到攻擊命令後,導彈艇官兵開始轉向塞得港航行,並準備航行到運河的東北口海角。在這個過程中,”埃拉特”號始終都在導彈艇的冥河反艦導彈射程內,不過人員素質太低還是讓導彈艇半天都沒有把導彈射出。後來折騰了十幾分鍾才把導彈的前置角設置在Z字路線的中段,將導彈自導雷達的開機距離設置在距離目標的12千米處。由於當時導彈發射架和角度是固定的,且導彈不能執行扇形指令,導彈艇艇員為了對準發射角,還差點撞上了過往的貨輪。一直到下午5點30分,終於打出了首發冥河反艦導彈。


小艇20公里外發射導彈,大艦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擊沉

發射冥河反艦導彈的“蚊子”級導彈艇。


冥河反艦導彈發射時火光很大,飛行時又有長長的煙霧尾巴,所以在這黃昏的地中海上空非常顯眼。”埃拉特”號上幾乎所有官兵遠遠的都看到了這個奇怪的東西,但艦上的艦炮對於這快速飛行的飛行器完全沒有辦法。所有人都眼睜睜的看着其從300米的巡航高度一路飛來,然後在距離自己9千米的時候,導彈的自導雷達發現目標,然後降低高度衝向”埃拉特”號,直至最後命中。巨大的爆炸把整個軍艦的後部都包裹了進去,甲板和海面到處都是被炸碎的艦體碎片。


埃及導彈艇在第一發冥河反艦導彈發射後,時隔一分鐘又打出了第二發冥河反艦導彈。這時“埃拉特”號的一部分官兵都還沉浸在剛才第一發反艦導彈帶來的震撼中,沒完全回過神來,另一部分官兵則緊急參與到艦上的損管和滅火工作中來,所以沒什麼人對第二發反艦導彈作出反應。只在飛行的最後時候,遇到了一下“埃拉特”號的防空炮火,結果最後還是成功命中艦體中部。由於這次命中位置距離艦橋很近,爆炸摧毀了桅杆上的通信天線和發射機櫃,切斷了電纜。“埃拉特”號大部分設備斷電,也徹底失去了動力。


埃及導彈艇在確認“埃拉特”號已經吃了兩發冥河後,認定該艦必沉無疑,就沒有接力馬上補刀。這次海戰的情況大大鼓舞了艇上官兵的士氣,一掃六日戰爭以來的悲觀情緒,並馬上報告了軍隊高層。然而以色列海軍官兵出色的損管能力,並沒有讓“埃拉特”號沉沒,還在失去動力後尋找到了一個淺灘並拋錨等待援兵。不過由於不具備通信能力,以色列軍方無法收到“埃拉特”號的情況報告。入夜後,埃及導彈艇發現了“埃拉特”號還沒有沉沒,於是又補上了兩發冥河反艦導彈。


小艇20公里外發射導彈,大艦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擊沉

六日戰爭結束以後,被打撈起來的埃拉特號驅逐艦展示出它的四聯裝魚雷發射管。


“埃拉特”號上的官兵再次經歷了一遍恐怖的過程,最後這兩發冥河其中一枚擊中艦尾,一枚落在艦體附近水面上。1700噸排水量的”埃拉特”號再也承受不住這巨大的打擊,尾部艦體直接解體。艦長明白”埃拉特”號已無藥可救,下達了棄艦命令,很快該艦就翻覆沉沒。


1967年10月21日的這場海戰,是反艦導彈的首次登場戰。埃及海軍僅用兩艘排水量僅70來噸的導彈艇就擊沉了標準排水量1700噸的驅逐艦,以色列海軍陣亡47人,受傷91人。這場小小的海戰震驚了全世界,從此小艇打大艦不再是高難課題,反艦導彈的作用也得到了世界海軍的認可,並進而徹底改變了現代海戰的戰法和形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11 字。

轉載請註明: 小艇20公里外發射導彈,大艦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擊沉 - 楠木軒